一、分析问题
(一)太难解决的先不解决,先解决那些比较容易的;
(二)成本太高的放到后面解决,先解决成本低的;
(三)对结果影响不大的先不解决,最后解决。
1.1 问题拆解六步
问题拆解步骤 |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问题现状)为什么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
如果问题得到解决,预期的理想结果是什么? |
这个问题可能包含哪些子问题? |
曾经尝试过哪些解决方式?效果如何?其他人或组织呢? |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满足哪些约束条件? |
1.1.1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为谁解决?谁和这个问题相关?他们各自的诉求是什么?
能清晰定义关键词吗?能不能量化?
这个问题是症状,还是根本问题呢?
1.1.2 (问题现状)为什么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的重要程度;
问题的严重程度;
问题发生的频次;
1.1.3 如果问题得到解决,预期的理想结果是什么?
问题的目标状态;
对目标达成共识;
1.1.4 这个问题可能包含哪些子问题?
站在不同利益相关方、不同维度去解构问题,把问题的颗粒度变细;
1.1.5 曾经尝试过哪些解决方式?效果如何?其他人或组织呢?
问题的可能解决途径是什么?
针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
站在不同利益方的角度看问题,才更加客观。
1.1.6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满足哪些约束条件?
资金;
内部约束:人力、时间、业务流程、规范标准、政策支持。。。
外部约束:宏观政策、市场环境、合作伙伴支持。。。
1.2 问题的分类
问题类别 |
恢复现状型问题 |
防范潜在型问题 |
追求理想型问题 |
1.3 分析问题
可靠工具:头脑风暴、鱼骨图、数据收集和5W2H方法。
1.3.1 鱼骨图
把问题描述写在鱼骨图的头部;
给不同的鱼骨贴上适合的类别标签;
针对每一根鱼骨想出5-7个可能问题原因。
1.3.2 5W2H方法
- (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主体)今年1季度,公司销售部销售主管及以上级别人员的流失率
- (how程度)已经达到30%
- (what标准)远高于竞争对手10%的流失率,也高于比公司过去三年平均15%的流失率
- (Which具体表现)导致华东、华南、华中三个区域市场的销售业绩出现严重下滑。
二、问题溯源
“5个为什么”工具——不断深入到问题的根源。
提出问题1:为什么工作会出错? | 因为操作工人上错了漆 |
提出问题2:为什么操作工人上错了漆? | .。。。 |
提出问题3: | .。。。 |
提出问题4: | .。。。 |
提出问题5: | .。。。 |
提出问题6: | .。。。 |
三、学会提问
你能明确一点吗?
你具体指的是什么?
这件事发生多久了?
你有哪些证据?
四、成事的能力
想象力:要把脑中习惯性的不可能,转变为——我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达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