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过程模型的管道理论 》中我们介绍了软件过程的模型以及管道理论。从本文开始,我们将开始一个新的系列,讨论目前主流的敏捷方法。结合软件开发过程,我们把敏捷的理念分成四大块内容,即适应变化、团队协作、交付价值和过程改进。
1. 适应变化
敏捷最为人称道的一个理念就是“拥抱变化”。为什么“拥抱变化”这一理念会深入人心,程度上是受软件开发的本质特征所决定,即任何软件的需求并不是在一开始就能完全确定。期望我们的用户、客户在开发之前想清楚真正想要的软件是不现实的,软件开发的过程就是不断向用户交付软件产品并不断激发用户或客户发现需求的过程。
逐步提炼需求的现实意味着软件开发应该以小批量、频繁交付的节奏进行,这是敏捷开发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软件开发的客观规律。在需求响应周期相同的情况下,一次开发的需求量越小,开发资源利用率就越高;在资源利用率相同的情况下,批量越小,其交付周期就越短(见下图)。

敏捷开发的另一条重要原则是即使在开发后期,我们也欢迎需求变化。因为变化势必会发生,一开始就制作一个大而全的机会并付诸于开发实施容易造成返工。对于软件开发的演进应该采用迭代思想,根据迭代累积的经验和需求变化的情况对计划作出调整。
如何适应变化的另一个思路是建立强大的反馈机制,反馈意味着提供快速响应变化的信息来源。利用多层次的反馈手段,在不大变化的环境中能够使信息透明,了解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以

本文探讨了敏捷方法的核心理念,包括适应变化、团队协作、交付价值和过程改进。敏捷强调拥抱需求变化,通过小批量、频繁交付提高开发效率。团队协作要求业务人员与开发人员密切合作,减少沟通障碍。同时,敏捷注重尽早交付有价值软件,并通过过程改进不断提升效率。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47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