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传输介质
微波信号的反射是由于传输介质的阻抗不连续所引起的,因此,为了研究工程实用中信号的传输质量,我们就不能不研究微波传输介质。
微波传输系统有很多,不同的传输系统具有不同的电气特征,适合不同模式的电磁波传输。下表是几种典型的微波传输系统对比。
同轴线 | 波导 | 微带线 | |
传输模式 | TEM,TM,TE | TM,TE | TEM,TM,TE |
带宽 | 高 | 低 | 高 |
损耗 | 中 | 低 | 高 |
功率 | 中 | 高 | 低 |
物理尺寸 | 大 | 大 | 小 |
可制作性 | 中 | 中 | 易 |
与其它器件连接性 | 难 | 难 | 易 |
这里我们讨论和PCB密切相关的两种微波传输系统:微带线和带状线。而最适合在微带线和带状线上传输的电磁波都是TEM波,其电磁场结构如下图所示,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并都垂直于传输方向Z轴。

微带线也是一种双线传输系统,它的基本结构及TEM电磁波在微带线上的电磁波分布情况如上图。它与常规双线传输系统的区别在于:两导体之间的距离非常近(相对于工作波长)。同时,由于在PCB系统中,微带线的其中一个导体,也就是参考地平面,通常以一个公共导电层的形式出现,使得很多设计者反而忽略了这个导体的存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错误观念,以为微带线就是单导体传输系统。微带线具有工作频带宽、体积小、重量轻、可以构成微波集成电路等优点,但和其他微波传输系统相比缺点是损耗较大、功率容量较小。
微带线
在PCB中,微带线是一种用电介质将导线与接地面隔开的传输线,印制迹线的厚度、宽度和迹线与接地面间介质的厚度,以及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决定微带线特性阻抗的大小。
微带线的几何结构如下图所示,导带的宽度W印在薄的、接地的介质基片上。

实际上,微带线的准确场是一个混合TE-TM波,需要更加先进的分析技术,但在大部分的实际应用中,介质基片电气上很薄,Ez和Hz在其波的传输方向上的分量非常小,可以忽略,所以微带线电磁场是准TEM波。换句话说,电场本质上与静电场是相同的,因此,通过静态或准静态解,可得到相近的相速、传播速度和特性阻抗。
根据《IPC-2141 Comtelled Impedance Circuit Board and High Speed Logic Design》规范,推荐工程使用的微带线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特征阻抗:
传播延迟:
等效电容:
等效电感:
对普通FR-4材料(介电常数在4.5~5之间):75
微带线结构中,
;50
微带线中,
。
微带线的宽度W越大,微带线的特性阻抗越低。近似公式在微带线宽度W远大于介质厚度t时的精度较高,否则,就需要加以修正。当W和t相当时,误差约为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其中微带线宽度W远大于介质厚度t也正是目前PCB工艺所能实现的。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微带线的特征阻抗、传播延迟
,都是工作频率的函数。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当工作频率升高时,微带线的色散将增大,基于准静态分析法的近似公式的精度将变差。因此,在毫米波频段,微带线电路的理论计算比较困难。一般认为频率f<4GHz时,可以忽略色散效应。同时,实验表明,工作频率f升高,等效介电系数
将增大,所以当微带线的工作频带较宽时,特征阻抗
、传播延迟
的频率响应特性不可忽略。
微带线的损耗
对于微带线损耗的精确计算只能采用数值解,计算过程相当复杂,微波工程中通常采用近似公式和经验公式来估计微带线的损耗。以下对微带线的损耗做定性的讨论,以得到概念性的了解。
微带线的损耗可以分为三类,导体欧姆损耗、介质损耗和辐射损耗。
1.微带线导体表面的欧姆损耗
在传输功率一定的条件下,微带线导体表面欧姆损耗的一些基本特点如下。
- 如果介质基片的厚度h减小,则两导体之间的磁力线密度增大,损耗将增加;
- 如果导体表面的光洁度下降,或导体的电导率
减小,损耗将增加;
- 在微带线导体表面光洁度和工作模式一定的前提下,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随着工作频率升高,微带线的损耗将增加。
2.微带线的介质损耗
微带线的介质损耗来源于复介电系数的虚部,其物理机制是介质中的漏电导离子、电子在微波激励下的热振动等。在微波工程中实用的电介质材料的介质损耗都相当小,以最普通的微波介质材料氧化铝()为例,当其纯度为96%时,其介质损耗仅为欧姆损耗的六分之一;当其纯度为99.5%时,其介质损耗仅为欧姆损耗的三十六分之一。
因此,在估计微带线的损耗时,一般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微带线的介质损耗。
3.微带线的辐射损耗
若微带线导体带的宽度,则电磁波成为两个无限大导体平板间的导行电磁波,这时就没有辐射损耗。所以,导体带的宽度W越小,则微带线的辐射损耗越大。
辐射不但会形成损耗,还会对周围系统带来干扰。
微带线的设计和应用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大介质厚度h、减小导带宽度W、提高导体和介质基片的表面光洁度,可以减小微带线的欧姆损耗。但是,加大介质厚度h、减小导带宽度W,将增加微带线的辐射损耗。因此,应当综合考虑欧姆损耗和辐射损耗,以便选择介质厚度h和导带宽度W的最佳值。
2.微带线几何参数介质厚度h、导带宽度W的确定,不但要考虑损耗的因素,还要考虑到单模传输条件、微波与表面波的强耦合频率、特征阻抗、传播常数等因素。
3.由于微带线的损耗较大、功率容量较小,因此它通常是用于微波电路内部的传输线,不宜作为微波系统之间的传输线。也可以用在芯片内部、板上芯片间的互连。
带状线
带状线是一条置于两层导电平面之间的电介质中间的铜带线。如果线的厚度和宽度、介质的介电常数及两层导电平面间的距离是可控的,那么线的特征阻抗也是可控的,带状线的几何结构如下图所示。

根据《IPC-2141 Comtelled Impedance Circuit Board and High Speed Logic Design》规范,推荐工程使用的微带线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特征阻抗:
传播延迟:
等效电容:
等效电感:
对FR-4材料(在4.5~5之间):75
带状线,
;50
带状线,
。
对于带状线参数特性分析,包括基本损耗特性等,基本和微带线相同,可以直接使用微带线的分析结论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