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S-LOG2/3 概念澄清

link

背景

如下图所示,一个典型的camera至少会包含一个镜头、一个CMOS Image Sensor、一个ISP图像处理器,以及必要的外围功能部件。

出于成本的考虑,消费级的ISP处理器内部通常会使用10bit位宽表示像素数据,而单反、电影机等高端产品往往会使用12bit以上的CMOS image sensor。下图列出了一些高端单反相机所用 sensor 动态范围,有些最高端的型号会使用16bit位宽的sensor。

当camera产品中使用消费级ISP芯片适配12bit以上sensor时,就会出现数据精度不匹配的情况。将sensor输出的12bit以上数据直接做低位截断变成10bit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案,但这显然不是一个合理的方案,比这更合理的方案至少有两种

  • companded,采用分段线性(piecewise linear)折线的方法将sensor数据压缩到10bit
  • log,采用某种log函数将sensor数据从线性空间(linear space)映射到变换空间(transform space),实现位宽压缩

这两种方案在消费级ISP产品中都有支持,本文讨论的重点是log方案。下图显示了Canon定义的三种log曲线,其中log-3可以支持高达14个stop的动态范围,而log-2则提供了最大的扩展空间,理论上可以支持16个stop的动态范围,虽然目前可能很难找到匹配的sensor。

中性灰值 Log2 391, Log3 325

有群众指出上图中的曲线看起来像指数曲线而不像log曲线,没错,这主要是因为横坐标采用的是"stop"单位,图的右下角大大的红字就是横坐标的单位。"stop"本质上是以2为底的log函数。图中stop=0 含义是中性灰正确曝光时相机的曝光量(绝对值与环境有关,正比于Aperture * Shutter * ISO),stop=0 处的纵坐标是曲线规定的中性灰理想曝光值。stop每增加1个单位,意味着曝光量x2,反之每减小一个单位,曝光量减小1/2。如果将stop单位还原成线性单位表示,则上图即会变成正常的log曲线。

用法

下图给出了Canon Log 1曲线的图像,该曲线可以支持12bit宽度的sensor。当使用该曲线拍摄时,应先调节光圈和曝光设置,使反射率为18%中性灰的像素值等于351,在此条件下,反射率为2%的黑色物体像素值应等于169,反射率为90%的白色物体像素值应等于614。如果画面中存在光亮度大于8倍标准白色的高光区域(highlight spot,名义反射率>720%,可能是某种光源,或镜面反射点),则该物体的像素值达到或超过940(IRE100%),最大饱和值为1016(IRE108%)。


在一种典型的硬件ISP pipeline中,Log处理发生在raw域,位于WDR合成之后,因此R/Gr/Gb/B四种颜色分量会受到同样的处理。

线性数据经过Log律变换之后,R/G/B的幅值被压缩,颜色的饱和度降低,图像看起来灰灰的,因此称为灰片。


Log灰片需要使用软件进行调色(grading)处理才能恢复出正常的颜色和亮度。


Sony S-Log

Sony 定义的log曲线称为S-Log,常用的有S-Log2和S-Log3版本,如下图所示。

S-Log2 最大可以支持14个stop动态范围,而S-Log3是面向未来的曲线,最大可以支持16个stop的动态范围。Sony的Venice 系列电影机已经可以录制15个stop的动态范围,而其他型号的Sony单反和电影机则都不超过14个stop。

Venice camera

当你使用的camera动态范围不超过14个stop时,使用S-Log2或者S-Log3作为录制格式其实并没有实质区别,此时图像质量的上限是sensor的动态范围。

有些用户会注意到,使用S-Log3作为录制格式时,画面暗部的噪声看起来会比S-Log2要大一些,于是就推论S-Log3的暗部噪声性能不如S-Log2。其实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S-Log3的暗部噪声看起来更大只是因为暗部的编码值比S-Log2曲线更高,因此噪声的表现更加明显,而决定图像质量的唯一指标是信噪比(Singal-Noise Ratio, SNR),在这个关键指标上两种曲线并没有任何区别,换句话说,使用S-Log3并没有在原始图像中引入新的噪声,也就没有破坏图像的质量,在对log图像进行调色后,图像就会恢复正常,和使用S-Log2没有任何区别。


ETTR

衡量高图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是信噪比,因此提高图像质量可以从增加信号强度和减少噪声强度两个维度入手。增加信号强度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大镜头光圈开度(aperture)和曝光时间(shutter),使更多的光线进入CMOS sensor参与曝光。使用Native ISO则可以减少图像噪声,有助于提高信噪比。

一种常用的拍摄技巧叫做ETTR(expose to the right),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比标准曝光量高一个stop,这样会有助于改善画面暗部的信噪比,此时画面亮部也会比平常更亮一些,已经或接近过曝的区域会因此蒙受损失,但其它区域的细节仍会被保留,在后期调色阶段可以使用软件工具恢复过来。


Zebra Stripes

Zebra 条纹是专业相机提供的一种高级功能,用于指示过曝情况。当启用该特性时,相机会将过曝区域打上斑马线标记,该标记仅在取景窗内出现,并不会出现在录像文件中。

相机会提供UI界面用于定义"过曝"的具体阈值。


波形监视器

一些专业的摄影人群在拍摄时需要获取更多的技术信息,以帮助评估拍摄效果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曝光和对焦是否准确等。一些经常使用 DaVinci Resolve 或 Premiere 软件的用户可能已经知道,软件中的波形监视器可以反映出拍摄的当前曝光度、色彩等多种属性。其实某些高端单反和电影机会支持波形监视器功能,下图是Canon XF105摄像机支持的波形监测器功能截图。

SLog 用法

Sony各S-Log版本的IRE-CodeValue(CV)值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S-Log 将90%白色的CV值定为60左右,这样可以为比正常白色更亮的物体(如光源)预留一定的空间。

以S-Log3为例,当使用灰卡测光时,应将灰卡的曝光值调整为41%,如下图所示。

correct exposure for Slog-3 using a grey card

如果手边恰好没有灰卡,也可以使用90%白卡,

90% white and 18% gray target

然后在相机菜单中设置zebra level为61%,如下图所示。

相机的取景窗会自动将曝光值超过61%的区域打上zebra条纹。合适的曝光状态是白卡一半以上区域已出现zebra条纹,但还有部分区域尚未出现条纹,此时白卡的曝光值刚好在61%上下,处于一种类似"冰水混合物"的状态。

Correct exposure for S-Log3 when using a 90% reflectance white target


一个引申的问题是,灰卡和白卡都能起到曝光参考的作用,那么两者是否存在区别或偏好?实际上人们会更倾向于使用灰卡,因为它的光谱特性在蓝色区段更加平坦,如下图所示。

灰卡反射谱
白卡反射谱


下面的文章中对此问题有专门的讨论。


友情链接

<think>嗯,用户之前问了关于LOG模式下直方图的可用性,现在又接着问IRE是什么。看起来他们对视频制作中的曝光和测量工具有兴趣,可能需要深入了解相关的术语和技术细节。 首先,IRE是一个在视频工程中常用的单位,用户可能在之前的回答中看到过IRE的数值,比如S-Log3中的94% IRE,所以现在想明确这个概念。我需要解释IRE的定义、起源以及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接下来,用户可能不太清楚IRE和百分比的关系,需要说明IRE的范围是从0到100,对应不同的信号电平。还要举例子,比如不同场景下IRE的值,比如黑电平是0 IRE,白电平100 IRE,这样用户更容易理解。 然后,用户可能想知道IRE在不同视频标准中的差异,比如模拟和数字时代的应用,或者不同格式如Rec. 709和LOG模式下的区别。这时候需要分点说明,确保结构清晰。 还要考虑用户的实际应用场景,比如在LOG模式中使用IRE的注意事项,或者如何结合IRE值使用直方图、波形图等工具。这部分需要给出实际的操作建议,帮助用户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另外,用户可能存在的误区需要澄清,比如IRE和实际亮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色彩空间中的差异。例如,LOG模式下的IRE值可能不代表实际的曝光水平,这时候需要强调参考厂商标准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IRE的重要性,并提醒用户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其他工具,避免单一依赖IRE值。确保回答全面,既涵盖基本概念,又提供实用信息,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think>### **IRE的定义与核心概念** IRE(Institute of Radio Engineers)是**视频信号电平的标准化单位**,用于量化模拟或数字视频信号中的亮度范围。其命名源自制定该标准的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协会(现为IEEE)。以下是关键解析: --- #### **一、IRE的物理意义** 1. **定义范围**: - **0 IRE**:对应视频信号的“绝对黑电平”(如纯黑区域)。 - **100 IRE**:对应视频信号的“标准白电平”(如纯白区域)。 - **超过100 IRE**:可能表示过曝或超出广播安全范围(部分设备支持扩展至109 IRE)。 2. **数学表达**: IRE值通过电压比例定义。在模拟视频中: $$ 1\ \text{IRE} = 7.14\ \text{mV} $$ 例如: - 标准白电平(100 IRE)= $714\ \text{mV}$ - 消隐电平(0 IRE)= $0\ \text{mV}$ --- #### **二、IRE的实际应用场景** 1. **曝光校准**: - **人脸亮度**:在Rec.709标准下,人脸通常控制在$50$-$60$ IRE。 - **高光警告**:广播安全要求高光不超过$100$ IRE,但电影拍摄可能允许扩展(如S-Log3中$94$ IRE对应传感器极限)。 2. **工具关联**: - **波形图(Waveform)**:纵轴刻度直接以IRE为单位,可精确测量画面各区域亮度(如天空是否超过$90$ IRE)。 - **假色(False Color)**:将IRE范围映射为颜色(如$70$-$80$ IRE显示为黄色,提示中间调)。 3. **LOG模式特殊规则**: - LOG曲线会压缩动态范围,导致IRE值与实际光强非线性对应。 - **示例**:S-Log3中$35$ IRE对应$18\%$灰卡(常规模式下为$50$ IRE)。 --- #### **三、IRE与数字编码的对应关系** 不同视频标准下,IRE值与数字编码(如10-bit或8-bit)的映射不同: | **标准** | **0 IRE对应值** | **100 IRE对应值** | **备注** | |----------------|-----------------|-------------------|-----------------------------------| | **8-bit Rec.709** | 16 | 235 | 广播安全范围(16-235) | | **10-bit LOG** | 64 | 940 | S-Log3/S-Gamut3.Cine常用 | | **Full Range** | 0 | 255 (8-bit) | 超出广播标准,多用于电影后期 | **公式示例**(10-bit S-Log3到IRE的转换): $$ \text{IRE} = \frac{\text{数据值} - 64}{940 - 64} \times 100 $$ --- #### **四、典型误区与修正** - ❌ **误区1**:IRE值直接等于实际亮度 - ✅ 修正:IRE仅表示信号电平,实际亮度需结合伽马曲线(如LOG或Rec.709)换算。 - ❌ **误区2**:所有设备IRE范围一致 - ✅ 修正:不同摄像机厂商定义不同(如ARRI LogC的“白点”为$78$ IRE,索尼S-Log3为$94$ IRE)。 - ❌ **误区3**:IRE超100必定过曝 - ✅ 修正:部分传感器可保留超100 IRE的细节(如RED IPP2色彩科学允许记录到109 IRE)。 --- #### **五、操作建议** 1. **LOG模式拍摄**: - 参考厂商IRE推荐值(如索尼S-Log3中$94$ IRE为高光极限)。 - 使用灰卡校准:确保$18\%$灰卡落在指定IRE范围(如S-Log3为$35$ IRE)。 2. **后期调色**: - 加载LUT前检查IRE分布,避免LOG模式下“虚假过曝”干扰判断。 - 利用示波器(如DaVinci Resolve中的波形图)定位超出广播安全IRE值的区域。 --- ### **总结** IRE是视频工程中**量化亮度信号的核心标尺**,但其具体含义需结合伽马曲线、编码格式及设备特性综合理解。例如,LOG模式下$60$ IRE可能对应实际过曝,而Rec.709中$60$ IRE则是正常中间调。掌握IRE与具体工作流的映射关系(如S-Log3中$94$ IRE ≈ 传感器极限),可显著提升曝光控制精度。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