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材料的抗辐照性能,有学者发现晶界起着缺陷吸收阱的作用[1]。为了探究晶界对缺陷的影响,我们常常需要将晶界处与晶内的缺陷分开统计,这时可以通过W-S分析法[2]配合布莱尔表达式[3] (Expression selection)实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 选用W-S法分析,通过布莱尔表达式将未离位原子(Occupancy==1)删去。
② 为了方便识别,通过布莱尔表达式(Expression selection)将间隙原子(Occupancy>1)和空位(Occupancy==0)重新着色,颜色可通过Assign color命令下的Color改变。
③ 确定晶界宽度,可参考文献[4]进行计算,这里通过ovito显示组成晶界结构原子的坐标,根据坐标范围进行粗略确定(通过CNA法观察选取的坐标范围是否完全覆盖晶界结构,若存在未选中的原子,可进行微调)。图中模型的晶界坐标范围为Position.Y>192.474 &&Position.Y<197.748。
④ 接第②步识别间隙原子/空位之后,通过布莱尔表达式(Expression selection)进一步选择晶界处的间隙原子(Position.Y>192.474 &&Position.Y<197.748 && Occupancy>1)和空位(Position.Y>192.474 &&Position.Y<197.748 && Occupancy==0),并重新着色。
⑤ 为了方便观察可适当增大原子半径。
⑥ 通过Rendering导出成图或动画(注意动画保存选择gif或mp4格式)。
⑦ 输出数据绘制曲线图。选择File,点击Export File,选择存储路径,选择要输出的数据信息(这里Timestep代表时间步长,ExpressionSelection.count.2表示晶界与晶内总的间隙原子数,ExpressionSelection.count.3表示晶界与晶内总的空位数,ExpressionSelection.count.4表示晶界处的间隙原子数, ExpressionSelection.count.5对应晶界处的空位数,对数据进行加减可得出晶内的间隙原子和空位数),在导出数据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数据所代表的物理含义,防止数据错配。
附上相关参考文献和手册命令:
[1] Controlling Radiation Damage. DOI: 10.1126/science.1188088
[2]Wigner-Seitz defect analysis — OVITO User Manual 3.8.2 documentation
[3]Expression selection — OVITO User Manual 3.8.2 documentation
[4] 崔薇. 钨辐照损伤及晶界交互作用分子动力学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15.
有任何问题欢迎与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