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立创线宽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结论(个人看法):

一般而言宽度:地线>电源线>信号线

1.市电的火线和零线:80-100mil

2.12V /24V 20mil~60mil
+5V 20-30mil
+3V 20-30mil
GND 越宽越好20-30mil

3.普通信号线 10mil-20mil根据元器件密集度自行决定

从初学者的角度来总结记录一下。

嘉立创打板时我们常选择的外层铜厚1盎司(默认选择,其他的就不能免费了)。先介绍一下盎司。

盎司是重量单位,但也可以作为长度单位,单位是oz。

盎司作长度单位时,1oz代表PCB的铜箔厚度约为35um,它来源于把1oz重的8.9g/cm^3密度的纯铜平铺到1平方英尺(=144inches)的面积上所形成的厚度。

我们只需要知道1oz对应35um即可。

在外层铜厚为1oz固定时,线宽越大导线的截面积也增大,载流能力增强。

 参考资料:PCB在走线时线宽为多大才合适?已经帮你整理好了! - 知乎 (zhihu.com)

【Altium designer】常用的线宽和过孔尺寸-CSDN博客

<think>好的,用户的问题是询问在EDA平台上如何进行VBUS相关的PCB设计和布局方法。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特别是引用[2]和引用[4]中的信息,因为它们提到了VBUS的电流承载要求以及线宽调整。 用户可能是在设计带有USB接口的电路板,需要确保VBUS线路能够承受足够的电流,避免过热或电压降的问题。根据引用[2],USB2.0的VBUS线最好能承受1A甚至2.5A的电流,这涉及到线宽的计算。EDA可能有内置的线宽计算工具,需要指导用户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确定合适的线宽。 另外,引用[4]提到在控制阻抗时,差分线线宽可能需要调整,但这里VBUS主要是载流能力,所以重点应放在线宽和过孔数量上。用户可能需要了解如何修改线宽,比如在EDA中如何调整导线属性,以及如何处理过孔以增加载流能力。 布局方面,引用[2]和引用[3]提到ESD保护器件、共模电感和电容应靠近USB接口,这有助于保护电路免受静电和噪声干扰。需要建议用户将这些元件放置在靠近连接器的位置,并确保VBUS路径简短。 用户可能还关心内电层的处理,比如是否需要在电源层分割时考虑VBUS的路径,或者是否需要通过多层板设计来优化电源分配。引用[3]和[4]讨论了四层板的设计和电源布线,可能需要建议在内电层为VBUS分配足够的铜箔区域,并使用较宽的走线。 另外,用户可能不太清楚如何实际在EDA中操作,比如设置线宽、放置过孔、使用铺铜等。需要分步骤说明这些操作,例如通过属性面板调整线宽,使用过孔工具增加过孔,以及如何进行铺铜来增强载流能力。 还要考虑测试和验证的部分,比如如何通过DRC检查来确保线宽符合要求,或者如何估算电压降。用户可能需要了解后续的验证步骤,确保设计符合规范。 最后,用户可能没有明确说出的是,他们可能担心在高电流下的热管理问题,或者如何兼顾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需要提醒用户注意散热,避免长距离走线,以及合理使用过孔和铺铜来分散电流,减少温升。 总结一下,回答需要涵盖线宽计算、元件布局、内电层处理、实际操作步骤以及验证方法,确保用户能够全面了解VBUS设计的各个方面,并正确应用在EDA平台上。</think>### EDA中VBUS布局设计方法 在PCB设计中,VBUS作为USB接口的电源线路,其布局需重点考虑载流能力、抗干扰性及ESD防护。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 #### **1. 线宽载流计算** - **线宽要求**:根据USB规范,VBUS需承载至少$1A$电流(普通模式)或$2.5A$(充电模式)。可通过EDA的**阻抗/载流计算工具**确定最小线宽。例如: $$线宽(mil)≈ \frac{电流(A)}{0.9} \times 10 \quad \text{(经验公式)}$$ 若需承载$2.5A$,建议线宽不小于$28$ mil[^2]。 - **操作步骤**: 1. 在工具栏选择“导线”工具,按`Tab`键调出属性面板。 2. 输入计算后的线宽值(如28 mil),优先在表层走线以减少过孔带来的阻抗不连续[^4]。 --- #### **2. 关键元件布局** - **ESD保护器件**:TVS二极管应紧贴USB接口放置,确保静电泄放路径最短[^2]。 - **滤波电容**:在VBUS入口处添加$10\mu F$储能电容和$0.1\mu F$高频滤波电容,并靠近USB接口引脚。 - **共模电感**:若需抑制高频噪声,共模电感应布置在VBUS路径前端,ESD器件相邻[^3]。 --- #### **3. 路径优化内电层处理** - **缩短路径**:VBUS走线尽量直连电源输入点,避免绕线过长导致压降(压降公式:$\Delta V = I \times R$)。 - **内电层铺铜**: - 在四层板设计中,可将VBUS分配到内电层,通过大面积铺铜提升载流能力。 - 使用“铺铜”工具覆盖VBUS区域,设置VBUS网络相同的网络标签(如+5V)[^4]。 - **过孔布置**:若需换层,需增加过孔数量(并联过孔可降低单个过孔电阻)。例如,2.5A电流建议使用2-4个过孔。 --- #### **4. 安全间距隔离** - **信号线隔离**:VBUS差分信号线(如USB D+/D-)保持至少3倍线宽间距,避免串扰。 - **热管理**:大电流路径避免90°直角走线,采用圆弧或45°拐角以减少电流密度集中。 --- #### **5. 验证测试** - **DRC检查**:通过设计规则检查(DRC)验证线宽、间距是否符合要求。 - **压降仿真**:使用EDA的仿真工具估算VBUS路径压降,确保不超过$5\%$的电源容差。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