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buck型降压DCDC芯片外围电路详解

参考资料

嵌入式-硬件-DCDC(BUCK)电路分析_dcdc buck-CSDN博客

TI官方手册《控制模式快速参考指南》:https://www.ti.com.cn/cn/lit/an/zhct424b/zhct424b.pdf?ts=1739687617459

介绍了DCDC电压电流的15种控制模式,而且每种模式都提供了更详细的PDF链接

正文开始

本文的目的,学习buck DCDC基本原理,然后使用厂商的DCDC芯片、或DCDC控制器芯片,加上所需的外围电路,制作出自己的DCDC降压模块。本文不涉及深入的数学计算,只做应用级的概述。

毕竟比葫芦画瓢,跟着厂商的芯片数据手册直接画原理图和PCB,搞不懂原理让人很慌,怕产品会出问题,只有了解了内部机理,才能知道PCB布线的坑在哪里。

1、基本原理

上图左是异步BUCK,右图是同步BUCK。右边使用元件较多,一个实际的降压模块,左边一般20多个元件,右边得30多个,但是效率高,发热小。同样输出功率的前提下,虽然右边元件多,但是因为效率高,可以使用封装更小的元器件,实际设计出的PCB仍然会比左边小。右边除了成本略高,其他方面比如性能、PCB布局面积、转换效率,都比左边好。左边只有一个优点,成本略低,对成本敏感,PCB面积大一点也无所谓的产品,左边更好。

先来看下基本原理:

以左边为例,Q1是MOS,且大多是NMOS,D1是肖特基二极管,特点是正向压降小,可以减小Q1关闭后的损耗。

Q1导通后,会给L1充电,电流流向是:电源正极->Q1->L1->负载->GND,如上图红色线所示。
Q1关闭后,由于电感电流不能突变,L1会继续给负载供电,电流流向是:L1->负载->D1,如上图绿色线所示。二极管的作用是在L1给负载供电时,提供回流路径,所以叫“续流二极管”。
根据伏秒平衡原则,控制Q1的通/断时间的比例,就可以控制输出电压。

虽然肖特基二极管比普通二极管正向压降低,但是损耗仍然很大,所以才有了右图,用另一个NMOS(Q2所示)取代二极管,提供续流功能。

Q1的通电时间,是由DCDC芯片内部控制逻辑电路控制的,DCDC芯片都有个FB引脚,也即feedback负反馈引脚,可以实时采集输出电压的变化,如果输出电压低于设定值,就会让Q1导通,进行充电以便提高输出电压;反之亦然。判定是低于还是高于,靠的是DCDC芯片内部的一个比较器,比较器有两个输入,一个是基准电压(比如1.2V,不同的芯片有所不同),另一个就是FB引脚的电压,如下图所示,然后经过误差放大器(下图ERROR AMP所示),这就是个最简单的P比例控制。当然下图这个逻辑器的功能更强,又增加了第3个输入:SS(Soft-Start)软启动功能,当然这个功能不是DCDC标配,暂且不表。

图 DCDC芯片内部原理示意图

上图来自TI的DCDC控制器数据手册,型号见上图标识。

2、为什么不用PMOS

同步BUCK一般会用两个NMOS,如上图。

(1)PMOS的导通电阻R_ds_on比NMOS高,所以损耗大。注:_ds代表D和S之间,_on代表导通。

(2)NMOS的开关速度比PMOS快,这也有助于减小损耗&#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