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性可穿戴电子
文章平均质量分 93
感知科学前沿
专注于深入研究脑机接口、柔性电子领域和材料科学等前沿技术。通过学术传播,分享创新研究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突破性进展。
展开
-
Science|具有超强机械感知力的仿生电子皮肤(柔性传感/可穿戴电子/电子皮肤/柔性电子/人机交互)
人类皮肤对机械刺激的感知源于感受器将外部力转化为电信号的转换过程。尽管通过模仿这些感受器的空间分布,可以使得电子皮肤对压力、剪切力和应变的测量具有一定的解耦感知能力,但仍然难以实现这些信号的精准分析。作者提出了一种具有三维结构的新型电子皮肤(three-dimensionally architected electronic skin,3DAE-Skin),其结构中的力和应变传感器模仿人体皮肤中Merkel细胞和Ruffini小体的三维布局进行排列。这种3DAE-Skin展现出优异的压力、剪切力和应变的解耦原创 2024-09-25 07:00:00 · 1916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种快速响应的智能可穿戴嗅觉接口(可穿戴电子/柔性电子/人机交互)
嗅觉反馈系统可以用于刺激人类情绪,提高警觉性,提供临床治疗,并建立沉浸式虚拟环境。目前,已报道的嗅觉反馈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高延迟、大尺寸及有限的气味源。在此,作者提出了一种解决这些问题的通用策略,该策略包括基于微型气味发生器(odor generators,OGs)和先进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算法的可穿戴式高性能嗅觉接口。OGs作为智能嗅觉接口的核心技术,展现了毫秒级响应时间、毫瓦级功耗和微型化尺寸的里程碑式进展。借助强大的AI算法,嗅觉接口在无延迟的混合现实(原创 2024-09-21 19:00:00 · 1581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ommunications|高强度透汗3D PVDF压电纳米纱线应变传感器(可穿戴电子/透汗透气性电子/柔性纤维传感/纤维器件/柔性智能织物/柔性电子)
商用可穿戴压电式传感器由于其电子封装而具有优异的抗干扰稳定性。然而,封装使其无法透气(干扰了身体和外部环境之间的气体循环和交换),损害了人体穿戴的舒适性。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开发了一种强度高达313.3 MPa的PVDF 压电纳米纤维,利用先进的3D纺织技术将PVDF压电纳米纤维与不同的纱线编织成3D压电织物(threedimensional piezoelectric fabric,3DPF)传感器。在已报道的柔性压电传感器中,3DPF的抗拉强度最高(46.0 MPa)。3DPF具有反重力单向液体输送的特性原创 2024-06-24 18:50:01 · 1761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Electronics|微器件在柔性基底上的高密度集成(可穿戴电子/界面调控/电子皮肤/柔性电子)
微器件可以被集成在柔性基底上,以创建高性能和多功能的人—机界面。然而,现有的集成方案通常使用未图案化、厚和刚性的粘合层,这可能会增加弯曲刚度并损害机械顺应性。在这里,作者提出了微器件在柔性基底上的位置选择性和各向异性导电集成。通过使用速度控制的浸渍转移涂覆方法,在高密度微器件阵列上选择性地沉积粘合剂前驱体。该技术抑制了毛细作用和减少设备之间不必要的涂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影响聚合物基底固有顺应性的粘合范围。粘合剂中的铁磁颗粒被磁性自组装成定义明确的各向异性链,从而产生低接触电阻且相近端子之间的不会产生电干原创 2024-06-18 10:16:11 · 1573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高性能柔性纤维电池 (柔性智能织物/可穿戴电子/界面调控/柔性电池/柔性电子)
用聚合物凝胶电解质替换液态电解质被认为是解决可穿戴电池安全问题并实现高柔性的一种通用且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润湿性差导致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不良,产生较差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在电池变形过程中。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种在电极中设计通道结构的策略,可以将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纳入其中,从而为高性能可穿戴电池形成紧密稳定的界面。作为演示,将多个电极纤维旋转在一起形成排列整齐的通道,而每个电极纤维的表面均设计了网状通道。单体溶液首先沿着排列整齐的通道有效渗入,接着渗入网状通道。然后对单体进行聚合产生凝胶电解质原创 2024-06-16 18:00:00 · 2508 阅读 · 0 评论 -
Science Advances|全溶液工艺制备超柔性有机光电器件(柔性电子/柔性传感/可穿戴电子/电子皮肤/有机光电器件)
通过全溶液工艺可以实现有机光电器件的大规模制造及多种功能超薄可穿戴电子产品的集成。然而,有机光电子复杂的多层堆叠器件结构给大规模生产带来了挑战。在这里,作者建立了全溶液工艺来制造可穿戴的、自供电的光电容积描记(PPG)传感器,通过使用适用于有机光伏、光电探测器和发光二极管的三层器件结构,实现了与蒸镀电极参考器件相当的性能和更高的稳定性。基于全溶液处理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的PPG传感器阵列可以在大面积的超薄基底上制备,以实现长期存储稳定性。作者将其与大面积、全溶液处理的有机太阳能组件集成在一起,实现了原创 2024-06-13 10:47:05 · 1242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ommunications|基于离子导电和强力蚕丝纤维的智能感知纺织品 (柔性智能织物/可穿戴电子/柔性纤维传感/柔性电子)
将纺织品赋予感知功能,类似于人类皮肤,对于下一代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开发至关重要。迄今为止,能够制备感知潜在危险并准确定位手指触摸的感知纺织品仍然是一个挑战。在本研究中,作者提出了基于导电丝素蛋白离子水凝胶(SIH)纤维设计和制备智能感知纺织品的方案,这些纺织品能够对外部危险做出电响应,并精确检测人体触摸。这些纤维具有优异的断裂强度(55 MPa)、延展性(530%)、稳定且良好的导电性(0.45 S·m(–1)),这归因于定向结构和离子的掺入。作者基于SIH纤维制备了的防护纺织品,可以对火、水以及尖锐物体做出原创 2024-06-11 19:10:11 · 2453 阅读 · 0 评论 -
Science Advances|柔性超韧半导体纤维的大规模制备(柔性半导体器件/可穿戴电子/纤维器件/柔性电子)
共轭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但其脆性和机械特性差,阻碍了它们制成耐用的纤维和纺织品。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种通用方法,使用流动-增强结晶(flow-enhanced crystallization,FLEX)方法连续制备高强度、超韧共轭聚合物纤维。与传统的半导体聚合物纤维和薄膜相比,这些纤维的拉伸强度(>200MPa)和韧性(>80MJ /立方米)高出一个数量级,优于许多合成纤维,适合大规模生产。当用作可拉伸导体、热电材料、晶体管和传感器时,这些纤维还表现出独特的应变增强电子特性和优异性能。这项工作不仅突出原创 2024-05-29 12:36:43 · 1529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一种用于柔性、集成化可渗透电子产品的三维液体二极管(可穿戴电子/透汗透气性电子/柔性电子)
具有良好透气性的可穿戴电子产品能够提供舒适的佩戴体验,并有助于长时间内对生物信号的持续监测。然而,目前关于透气电子产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极和基底的制备阶段,远远落后于与各种电子组件(例如电路、电子、封装)全面集成的实际应用。在一个统一的、集成的可穿戴电子系统中实现透气性和多功能性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液体二极管(3D LD)结构的集成透气透汗性可穿戴电子产品的通用策略。通过构建空间异质润湿性,3D LD单向地将汗液从皮肤导向出口,最大流量为11.6毫升/平方厘米/分钟,比运动时原创 2024-04-22 10:00:00 · 1170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