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科学前沿
专注于深入研究脑机接口、柔性电子领域和材料科学等前沿技术。通过学术传播,分享创新研究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突破性进展。
展开
-
ACS Nano|综述|柔性传感器技术路线图(柔性传感)
在数字化和大数据时代,人类越来越依赖传感器来应对重大挑战,提高生活质量。柔性传感器是为了克服传统刚性传感器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本文首先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令人满意的传感性能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然后总结兼容传感器生物学接口的问题,接着简要讨论传感器网络的供电和连接。还分析了在商业化过程中以及该行业可持续增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突出了环境问题,并强调非技术问题,如商业、监管和伦理考虑。此外,还展望未来智能柔性传感器。通过提出柔性传感技术的发展路线图,引导研究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原创 2024-04-07 19:18:40 · 2646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ommunications|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超灵敏柔性应变传感器(健康监测/柔性应变传感/可穿戴电子/柔性电子)
高灵敏度应变传感元件具有应变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传感面积小等特点,是构建高时空分辨率应变传感器阵列的理想器件。然而,当前的应变传感器依赖于基于裂纹的导电材料,存在传感面积和性能之间固有的权衡。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种分子水平的裂纹调制策略,在这种策略中,作者使用逐层组装的方法在MXene和银纳米线阵列的导电膜中引入强的、动态的和可逆的配位键。作者使用这种方法制作了一种基于裂纹的可伸缩应变传感器,其传感面积非常小(0.25 mm^2)。原创 2025-02-11 15:50:01 · 127 阅读 · 0 评论 -
Science Advances|一种用于弹性导电体的互连技术 (柔性传感/导电水凝胶/柔性电子)
柔性和可伸缩的电子设备由于脆弱的电路连接而容易发生故障。作者开发了一种低电压(1.5至4.5 V)和快速(低至5秒)的电焊策略,可在环境条件下将刚性电子元件和软传感器集成到柔性电路中。这是通过设计由硼酸酯聚合物和导电填料组成的导电弹性体实现,这些材料可以自我焊接并在金属、水凝胶和其他导电弹性体等多种材料上产生焊接效果。焊接效果是通过电化学反应触发的界面粘接促进剂暴露或动态键的裂解/重组来实现的。原创 2024-12-25 19:33:42 · 159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Materials|高性能柔性器件转移方法 (柔性传感/柔性电池/柔性电子)
先进的转移印刷技术使高性能柔性和可拉伸器件的制备成为可能,使包括软电子、光电子、生物电子和能源设备在内的许多研究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之前有过创新,但仍然存在挑战,比如由于有毒化学品而引起的安全问题、昂贵的设备、转移过程中的薄膜损坏以及高温加工困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转移印刷工艺来实现高性能软电子设备的商业化。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薄膜沉积应力控制的无损伤干式转移印刷策略。首先,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沉积应力控制金属双层薄膜。随后,应用机械弯曲来通过增加总应力来促进金属双层的释放。原创 2024-12-09 20:18:58 · 181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Electronics|半嵌入式液态金属颗粒实现可拉伸纳米纤维薄膜电子器件的制备(健康监测/柔性电极/可穿戴电子/柔性电路/液态金属)
可拉伸电子器件在生物电子、可穿戴设备和健康监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基于液态金属的可拉伸设备通常需要复杂的制备工艺,并且液态金属与聚合物基底之间的界面粘附性较差。在此,作者展示了含有半嵌入液态金属颗粒的电纺聚合物纤维薄膜,可用于制造可拉伸电子器件。纤维网中的液态金属颗粒在压力下破裂,填充纤维网孔形成导电区域。这使得能够使用电路图案化的印章创建具有高分辨率(最小线宽50μm)和稳定性(超过30,000次100%应变循环)的电路。这些电路可以与各种电子元件集成,实现不同的功能,包括方波信号输出、发光和无线充电。原创 2024-12-06 08:00:00 · 250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ommunications|应性形变主动冷却弹性体(可穿戴电子/柔性电子)
主动冷却弹性体概念源于软生物组织的血管温度调节,由于所需的界面机械顺应性,有望为人体皮肤、柔性电子产品和软机器人开发一种有效的散热方法。但其导热系数低、适应性差限制了其冷却效果。受骨骼结构的启发,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简单而通用的方法,用于制造具有双连续螺旋形相的任意几何形状的液态金属骨架弹性体,具有高导热性(高达 27.1 W/mK)和高拉伸性(应变极限> 600%)。受血流调节的血管舒张原理启发,作者还建立了一种液压驱动的共形变形策略,通过调节通道的液压压力来适应具有大表面粗糙度。原创 2024-12-04 17:19:44 · 76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综述|皮肤启发的柔性生物电子材料、器件与系统(健康监测/柔性传感/电子皮肤/植入式电子/柔性电子/集成电路)
生物电子器件和组件由软性、基于聚合物的和混合电子材料制成的设备与人体形成自然界面。可拉伸介电体、导电和半导体聚合物的分子设计的进展,以及它们与各种金属和无机纳米或微米材料的复合材料,已经实现与组织和器官形成共形贴附的界面。然而,与软性生物电子系统集成的功能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相关的技术挑战仍然存在。该综述讨论了软性有机和混合电子材料、器件组件和集成系统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最新进展,以解决这些挑战。作者首先讨论实现柔性且可拉伸设备的策略,强调在设计中融入内在可拉伸功能材料的分子和材料设计概念。原创 2024-11-20 16:56:32 · 361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Electronics|综述| 柔性脑机接口 (健康监测/柔性电极/可植入式电子/可穿戴电子/脑机接口/柔性电子/人机交互)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s,BCIs)技术允许大脑与外部计算机之间实现直接通信,它在神经科学、医学和虚拟现实领域具有潜在应用。然而,当前的方法基于传统的刚性电子器件,并且受到与脑组织固有的机械和几何不匹配的限制。柔性电子器件,由于其拥有与大脑兼容的机械特性,能够克服这些局限性,并用于构建下一代脑机接口。在这里,作者探讨了柔性电子技术在脑机接口开发中的应用。原创 2024-11-13 10:00:00 · 683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Materials|可拉伸双层水凝胶实现固态表皮生物标志物原位检测(健康监测/柔性传感/可穿戴电子/导电水凝胶/柔性电子)
连续且原位地在生物流体(如汗液)中检测生物标志物可以提供关键的健康数据,但受到生物流体可获得性的限制。在这项工作中,作者设计了一种传感器,能够原位检测普遍存在于人类皮肤上的固态生物标志物。作者采用离子-电子双层水凝胶来促进固态分析物的顺序溶解、扩散和电化学反应。作者展示了对水溶性分析物(例如,固态乳酸)和水不溶性分析物(例如,固态胆固醇)的连续监测,其检测限分别为0.51和0.26 nmol/cm²。此外,双层水凝胶电化学界面相比传统的液体传感电化学界面,能减少运动伪影达三倍。在临床研究中,作者的柔性可穿戴原创 2024-11-11 20:16:45 · 945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用于无线监测颅内信号的植入式柔性超声波传感器(柔性传感/健康监测/植入式电子/水凝胶)
直接和精确的颅内生理监测对于描述损伤、预测和预防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使用经皮导线的有线临床仪器虽然精确,但容易感染,患者活动受限,并且在拆除过程中可能出现手术并发症。无线植入式设备提供了更大的操作自由度,但也存在诸如检测范围有限、降解速度慢以及难以在人体内缩小尺寸等问题。在此,作者提出了一种可注射的、可生物吸收的无线元结构水凝胶(metagel)传感器,用于超声监测颅内信号。Metagel传感器的尺寸为2×2×2 mm³,包括可生物降解和刺激响应型水凝胶,以及具有特定声反射光谱的周期性排列的气柱。原创 2024-11-02 19:00:00 · 1021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ommunications|综述|无线胶囊内窥镜机器人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健康监测/柔性传感/可吞服电子)
无线胶囊内窥镜(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WCE)提供了对消化系统的非侵入性评估,无需使用镇静剂且消除了传统内窥镜检查中存在的相关的风险。其重要性在于诊断胃肠组织的异常(特别是在小肠中)。然而,现有的商用WCE设备存在局限性,如缺乏自主病变检测和治疗能力。微机电系统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将尖端技术集成到商用胶囊内窥镜中,旨在取代有线内窥镜。本综述讨论了智能胶囊机器人的未来需求,对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比较评估,并重点介绍了与WCE相关的六种技术的最新发展。原创 2024-10-31 07:00:00 · 1634 阅读 · 0 评论 -
Science | 用于炎症控制的活性生物电子设备(健康监测/柔性传感/可穿戴电子/导电水凝胶/界面调控/电子皮肤)
电子设备和生物组织之间的无缝界面将给疾病诊断和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然而,合成材料和活体组织之间的生物和生物力学差异也给生物电信号转导界面带来了挑战。作者提出了活性生物集成电子ABLE)平台,同时涵盖了生物源、生物机械和生物电学特性的能力。活性生物界面,包括生物电子布局和携带表皮葡萄球菌的水凝胶复合材料,使微生物-哺乳动物连接处的多模式信号传导成为可能。活性水凝胶的胞外成分是通过热释放天然产生的直链淀粉聚合物链而制备的,具有粘弹性,能够支持具有高活性的细菌。原创 2024-10-29 12:43:29 · 760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种3D打印和激光诱导协同策略用于定制功能化器件(3D打印/激光直写/柔性电子/人机交互/柔性电路)
在自然界中,结构和功能材料经常形成程序化的三维(3D)组装来执行日常功能,这激发了研究人员设计多功能3D结构的灵感,尽管目前取得了很多进展,但将各种材料制造和组装成为功能性三维物体的通用方法仍然有限。为了弥合这一差距,作者提出了一种自由形式多材料组装工艺(FMAP),通过将3D打印(熔丝成型(FFF)、直接墨水写入(DIW))与自由形式激光诱导(FLI)相结合。3D打印执行3D结构材料组装,而FLI通过协同、编程控制在预设计的3D空间内制造功能性材料。本文展示了FMAP在空间制造各种类型的功能材料(金属、半原创 2024-10-25 23:10:38 · 969 阅读 · 0 评论 -
Science|具有超强机械感知力的仿生电子皮肤(柔性传感/可穿戴电子/电子皮肤/柔性电子/人机交互)
人类皮肤对机械刺激的感知源于感受器将外部力转化为电信号的转换过程。尽管通过模仿这些感受器的空间分布,可以使得电子皮肤对压力、剪切力和应变的测量具有一定的解耦感知能力,但仍然难以实现这些信号的精准分析。作者提出了一种具有三维结构的新型电子皮肤(three-dimensionally architected electronic skin,3DAE-Skin),其结构中的力和应变传感器模仿人体皮肤中Merkel细胞和Ruffini小体的三维布局进行排列。这种3DAE-Skin展现出优异的压力、剪切力和应变的解耦原创 2024-09-26 06:30:00 · 791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Electronics |无感佩戴的纤维基电子皮肤(柔性半导体器件/柔性健康监测/电子皮肤/柔性传感/纤维器件)
利用电子技术对人类皮肤和植物表皮等生物结构进行功能和感官增强,可以用于创建健康管理和环境监测平台。理想情况下,这种生物电子学界面不应阻碍其宿主固有的感觉和生理变化。在这里,作者提出通过原位系留有机生物电子纤维来实现对生物系统的无感增强。利用轨道纺丝技术,基于聚的无基底和开放纤维网络可以原位附着到生物表面,包括指尖、小鸡胚胎和植物。作者使用可定制的纤维网络来创建可以记录心电图和肌电图信号的在皮肤上的电极,皮肤栅控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以及增强的触觉和植物界面。原创 2024-09-23 07:00:00 · 820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种快速响应的智能可穿戴嗅觉接口(可穿戴电子/柔性电子/人机交互)
嗅觉反馈系统可以用于刺激人类情绪,提高警觉性,提供临床治疗,并建立沉浸式虚拟环境。目前,已报道的嗅觉反馈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高延迟、大尺寸及有限的气味源。在此,作者提出了一种解决这些问题的通用策略,该策略包括基于微型气味发生器(odor generators,OGs)和先进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算法的可穿戴式高性能嗅觉接口。OGs作为智能嗅觉接口的核心技术,展现了毫秒级响应时间、毫瓦级功耗和微型化尺寸的里程碑式进展。借助强大的AI算法,嗅觉接口在无延迟的混合现实(原创 2024-09-21 19:00:00 · 1582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 应变不敏感的柔性可拉伸射频组件(柔性传感/柔性健康监测/可穿戴电子/界面调控/电子皮肤/柔性电子/集成电路)
可实现无线通信和无线能量传输功能的射频(radio-frequency,RF)电子器件,是可拉伸电子皮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在相对较低的弹性应变下,可拉伸RF元件电气性能会发生显著变化,比如天线谐振频率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导致可拉伸系统中无线信号强度或能量传输效率大幅降低,特别是在皮肤表面等物理动态环境中。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种能够在各种弹性应变下完全保持原始射频特性的应变不变可拉伸射频电子器件,使用“介电-弹性”材料作为基底。介电-弹性材料具有物理可调的介电性能,有效地避免了与R原创 2024-08-23 16:02:23 · 1205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Electronics|柔性可吞服电子设备用于胃部电生理学监测(柔性健康监测/可吞服电子/柔性
从胃肠道和肠道神经系统记录高质量电生理数据的能力有助于了解各种疾病,并通过早期诊断改善医疗健康。然而,这样的测量仍然具有挑战性,因为电极必须通过手术植入或佩戴在皮肤上,这导致了信号质量和侵入性之间的权衡。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种用于胃部电生理监测的可吞服设备。这种非侵入性系统通过吞服的方式实现胃部多模态电生理信号的实时监测(MiGUT),由封装的电子器件和一个感应电极带组成,该电极带在送达胃部后展开以与粘膜接触。然后,该设备记录并通过无线传输将生物电信号传输到外部接收器。作者展示了该设备可以在大动物模型中记录原创 2024-07-26 17:11:24 · 1172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ommunications|柔性高密度、高灵敏应变传感器阵列(柔性应变传感/界面调控/电子皮肤/柔性电子)
在工程应用中,准确地映射应变分布对于评估应力集中和估计疲劳寿命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应变传感器阵列在平衡灵敏度和传感密度以实现有效的应变映射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在本研究中,作者基于带刺纳米球间的F-N隧穿效应利用单分散尖刺状碳纳米球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了一种高密度应变传感器阵列,所制备的传感器在0%到60%的应变范围内可以实现高达70,000的灵敏度、100pixel /平方厘米的感测密度并保持99%以上的对数线性。每个单元中尖刺状碳纳米球高度有序组装也确保了单元间高度一致性(标准偏差≤3.82%)。此外,该原创 2024-07-12 09:00:00 · 2081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ommunications|柔性无感智能隐形眼镜(柔性传感/可穿戴电子/柔性电子)
眼动追踪技术通过检测用户的眼动并解码他们的注意力和意图,实现了高效、自然、轻松的人机交互。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微型、无感且生物相容的智能隐形眼镜,用于原位眼动追踪和无线眼机交互。通过采用频率编码策略,无芯片、无电池的隐形眼镜成功地检测到眼动和眼睑闭合。通过使用时间序列眼动追踪算法,该隐形眼镜具有原创 2024-07-11 22:59:15 · 1643 阅读 · 0 评论 -
Science Advances|用于肌电检测的柔性微针电极阵列(健康监测/柔性传感/柔性电子)
可伸缩的三维穿透式微电极阵列在多个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如神经科学、组织工程和可穿戴生物电子学。这些三维微电极阵列可以穿透并适应动态变形的组织,从而以微创方式促进对内部区域的定向感知和刺激。然而,定制可伸缩的三维微电极阵列的制作面临着材料整合和图案化的挑战。在这项研究中,作者介绍了一种用于体外检测局部肌肉内肌电信号的可伸缩微针电极阵列(SMNEAs)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作者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混合制造方案,基于激光微加工、微加工和转移印刷技术,实现了可扩展制造可独立寻址的高可延伸性SMNEA(60%至90%)原创 2024-07-08 09:43:34 · 1415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ommunications|用于电子皮肤的自主自愈晶体管(柔性半导体器件/电子皮肤/柔性电子)
类皮肤场效应晶体管是用于未来人机交互电子皮肤应用的生物集成设备的关键元件。尽管最近类皮肤可拉伸晶体管发展迅速,但在赋予这些晶体管自主自愈能力的同时保持必要的电气性能仍然是一个挑战。在这里,作者描述了一种能够自主自愈的可拉伸聚合物晶体管。活性材料由电绝缘超分子聚合物与半导体聚合物或气相沉积金属纳米团簇的混合物组成。一个关键特征是对类皮肤晶体管中的所有有源层(即导体/半导体/电介质层)使用相同的超分子自愈聚合物基质。这提供了层之间的粘附性和紧密接触,从而促进了自主愈合后在应变下的有效电荷注入和传输。原创 2024-07-05 10:07:51 · 814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ommunications|高强度透汗3D PVDF压电纳米纱线应变传感器(可穿戴电子/透汗透气性电子/柔性纤维传感/纤维器件/柔性智能织物/柔性电子)
商用可穿戴压电式传感器由于其电子封装而具有优异的抗干扰稳定性。然而,封装使其无法透气(干扰了身体和外部环境之间的气体循环和交换),损害了人体穿戴的舒适性。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开发了一种强度高达313.3 MPa的PVDF 压电纳米纤维,利用先进的3D纺织技术将PVDF压电纳米纤维与不同的纱线编织成3D压电织物(threedimensional piezoelectric fabric,3DPF)传感器。在已报道的柔性压电传感器中,3DPF的抗拉强度最高(46.0 MPa)。3DPF具有反重力单向液体输送的特性原创 2024-06-24 18:50:01 · 1772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Electronics|微器件在柔性基底上的高密度集成(可穿戴电子/界面调控/电子皮肤/柔性电子)
微器件可以被集成在柔性基底上,以创建高性能和多功能的人—机界面。然而,现有的集成方案通常使用未图案化、厚和刚性的粘合层,这可能会增加弯曲刚度并损害机械顺应性。在这里,作者提出了微器件在柔性基底上的位置选择性和各向异性导电集成。通过使用速度控制的浸渍转移涂覆方法,在高密度微器件阵列上选择性地沉积粘合剂前驱体。该技术抑制了毛细作用和减少设备之间不必要的涂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影响聚合物基底固有顺应性的粘合范围。粘合剂中的铁磁颗粒被磁性自组装成定义明确的各向异性链,从而产生低接触电阻且相近端子之间的不会产生电干原创 2024-06-18 10:16:11 · 1575 阅读 · 0 评论 -
Science Advances|用于胃部pH监测和早期胃漏检测的生物可吸收无线无源柔性传感器(健康监测/柔性传感/柔性电子)
在靠近目标内脏器官的位置上持续监测生物标志物可以提供更准确和高效的有关术后状态的可行性信息。例如,胃手术后腹腔内pH值的变化,可以作为潜在危及生命的渗漏事件的直接指标。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种生物可吸收、无线、无源传感器,以满足这一临床需求,旨在局部监测pH值以早期发现胃渗漏。pH响应性水凝胶作为转换器,与机械优化的电感器-电容器电路耦合,用于无线读取。该平台能够在临床相关时间段(长达7天)内以快速响应时间(在1小时内)实时监测PH值,并及时检测动物模型中的模拟胃渗漏。原创 2024-06-14 09:00:00 · 1065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ommunications|柔性自驱动仿生眼(离子凝胶/仿生眼/柔性电子)
仿生眼应该是自驱动的、可修复的,并且能够适应任意几何形状。这样的眼睛可以在不需要外部能量的情况下,实现广域检测和有效的视觉信号处理,同时通过用健康的光感受器替换功能失调的光感受器进行视觉恢复的视网膜移植。已经构建了各种各样的人工眼,包括半球形硅、钙钛矿和异质结构光感受器,但是创建具有移植适应性特征的零功耗视网膜形态系统仍然难以实现。通过将神经形态学原理与视网膜和离子弹性体工程相结合,作者展示了一种由离子凝胶异质结作为光感受器的自驱动半球形视网膜形态眼。受光热电效应驱动的受体显示出宽带光检测(365到970原创 2024-06-02 09:00:00 · 1553 阅读 · 0 评论 -
Science Advances|柔性超韧半导体纤维的大规模制备(柔性半导体器件/可穿戴电子/纤维器件/柔性电子)
共轭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但其脆性和机械特性差,阻碍了它们制成耐用的纤维和纺织品。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种通用方法,使用流动-增强结晶(flow-enhanced crystallization,FLEX)方法连续制备高强度、超韧共轭聚合物纤维。与传统的半导体聚合物纤维和薄膜相比,这些纤维的拉伸强度(>200MPa)和韧性(>80MJ /立方米)高出一个数量级,优于许多合成纤维,适合大规模生产。当用作可拉伸导体、热电材料、晶体管和传感器时,这些纤维还表现出独特的应变增强电子特性和优异性能。这项工作不仅突出原创 2024-05-29 12:36:43 · 1530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柔性半导体器件的大规模集成(柔性半导体器件/柔性电子)
高形状因子电子产品(high-form-factor electronics)的出现导致了对完全可拉伸性的无机薄膜器件和电路进行高密度集成的需求。然而,无机材料的固有刚度和脆性阻碍了它们在自由形态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在这里,作者通过基于光刻的自下而上方法展示了高度集成的对应变不敏感的可拉伸金属氧化物晶体管和电路(442个晶体管/cm(2)),其中晶体管通过流体液态金属互连嵌入到大面积的分子定制的非均匀弹性基底(5×5 cm(2))中。无定形铟镓锌氧晶体管阵列(7×7),各种逻辑门和环形振荡器电路的单个晶体管和原创 2024-05-26 09:00:00 · 1420 阅读 · 0 评论 -
Science Advances|用于非侵入性表型分析的全有机透明植物电子皮肤(植物电子皮肤/柔性电子)
植物生理的实时原位监测是建立精准农业表型平台的关键。此监测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能够非侵入式地附着在植物上,并将其生理状态转换为数字数据的设备。在此,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有机透明植物电子皮肤,通过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底上微图案化PEDOT:PSS。这种植物电子皮肤对植物来说在光学和机械上是不可见的,对植物健康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作者展示了作者的植物电子皮肤作为应变和温度传感器的能力,应用于B. rapa(Brassica rapa)叶片,用于在正常和非生物应激条件下收集相应参数。捕获了生长过程中叶面施加的应原创 2024-05-02 09:00:00 · 959 阅读 · 1 评论 -
Science Advances|利用均匀导电水凝胶与可拉伸生物电子器件化学键合的低阻抗组织-器件界面(界面调控/导电水凝胶/柔性电子)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IBS)Sangkyu Lee和Dae-Hyeong Kim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布了一篇题为“Low-impedance tissue-device interface using homogeneously conductive hydrogels chemically bonded to stretchable bioelectronics”的论文。原创 2024-04-30 09:26:46 · 742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一种用于柔性、集成化可渗透电子产品的三维液体二极管(可穿戴电子/透汗透气性电子/柔性电子)
具有良好透气性的可穿戴电子产品能够提供舒适的佩戴体验,并有助于长时间内对生物信号的持续监测。然而,目前关于透气电子产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极和基底的制备阶段,远远落后于与各种电子组件(例如电路、电子、封装)全面集成的实际应用。在一个统一的、集成的可穿戴电子系统中实现透气性和多功能性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液体二极管(3D LD)结构的集成透气透汗性可穿戴电子产品的通用策略。通过构建空间异质润湿性,3D LD单向地将汗液从皮肤导向出口,最大流量为11.6毫升/平方厘米/分钟,比运动时原创 2024-04-22 10:00:00 · 1175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Materials | 用于无漂移离子电子传感的无蠕变聚电解质弹性体(柔性压力传感/离子电子传感/柔性电子)
人工压力传感器通常使用软材料实现类似皮肤的柔软度,但软材料的粘弹性蠕变和离子泄漏,特别是对于离子导体,会导致信号漂移和测量不准确。在这里,作者通过设计和共聚合一种无泄漏和无蠕变的聚电解质弹性体来实现无漂移离子传感,其中包含两种类型的片段:具有固定阳离子以防止离子泄漏的带电片段和具有高交联密度以降低蠕变的中性滑动片段。作者展示了使用聚电解质弹性体的离子传感器在超高静态压力500 kPa(接近其杨氏模量)下几乎不漂移,漂移率比采用传统离子导体的传感器低两到三个数量级,并能够实现机器人操作的稳定和准确控制。这种无原创 2024-04-20 09:00:00 · 1345 阅读 · 0 评论 -
Science| 用于深层组织稳态超声监测的生物可吸收形状自适应结构(柔性电子/柔性健康监测)
监测体内稳态是获取治疗患者病理生理洞察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及时评估深层组织内稳态失调通常需要昂贵的成像技术或侵入性活检。作者提出了一种生物可吸收的形状适应材料结构,可以使用常规超声仪器实时监测深层组织内稳态。生物可吸收金属盘分布在薄的,对pH有响应的水凝胶上,通过手术植入或注射器注射,可以利用超声测量pH的时空变化,用于早期评估胃肠手术后吻合口瘘的情况,并且在恢复期后通过生物吸收的方式取代了手术取出。在小型和大型动物模型中的实验证明了监测小肠、胃和胰腺泄漏的能力。原创 2024-04-18 18:34:28 · 1519 阅读 · 1 评论 -
Nature | 高速和大规模的本征可拉伸集成电路(柔性半导体器件/柔性电子)
具有皮肤般机械性能的本征可拉伸电子已被确定为一种具有前景的平台,可用于从连续生理监测到实时健康状况分析,再到自主医疗治疗的新兴应用。然而,当前技术电气性能仅能达到非晶硅水平(即载流子迁移率约为1 cm2 V(−1) s(−1)),面临低集成规模和功能局限的挑战。在这里,作者提出了具有高驱动能力、高运行速度和大规模集成的高密度、本征可拉伸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它们是通过在材料、制备工艺设计、器件工程和电路设计方面的创新组合而实现的。该本征可拉伸晶体管在100%应变下的平均场效迁移率超过20 cm2 V(−1)原创 2024-04-16 13:56:57 · 1349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ommunications|用于监测运动代谢的多模式汗液传感芯片(柔性健康监测/柔性电子)
通过对汗液中内源氨基酸流失的原位监测,可以为健康和代谢提供生理学见解。然而,现有的氨基酸生物传感器无法定量评估运动过程中的代谢状态,很少用于建立血液-汗液相关性,因为它们只检测单一的浓度指标,而忽略了出汗率。作者提出了一种可穿戴多模式生物芯片,集成了先进的电化学电极和多用途微流控通道,可以同时定量检测多种汗液指标,包括苯丙氨酸和氯浓度,以及汗液流速。这种综合测量方法揭示了个体汗液中苯丙氨酸水平与出汗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这有助于识别处于高代谢风险的个人。通过跟踪运动中蛋白质摄入引起的苯丙氨酸波动,并通过出汗率原创 2024-04-14 10:33:31 · 1504 阅读 · 1 评论 -
Nature Electronics|综述|可吞咽电子器件的端到端设计(柔性健康监测/柔性电子)
作者探讨了可吞咽电子器件的发展,并为系统级别的可吞咽胶囊设计提供了详细的指南。作者考虑了胃肠器官的解剖和生理特征,这些特征对可吞咽电子器件的尺寸、形状、拓扑结构和包装材料提出了要求和限制。然后审视了关键的设计组件:传感器和执行器、集成电路、通信、电源、包装、定位和移动。作者还提出了未来亟需解决的挑战,让可吞咽电子器件真正走向更广泛的实际应用。原创 2024-04-10 09:30:00 · 1117 阅读 · 1 评论 -
Advanced Fiber Materials|综述|从1D和2D的角度来综述织物应变传感的制备技术与传感机理(柔性可穿戴织物/柔性电子)
基于纤维(1D)和织物(2D)的智能纺织传感器是理想的可穿戴设备选择。其柔韧的编织和独特的结构使其具有柔韧、轻便、透气性好、与服装结合可行的特点。文章详细介绍了新型材料和制备方法,重点讨论了电阻式纺织应变传感器的感知机理,包括纤维变形、隧穿效应、裂纹扩展、织物变形等。同时,讨论了电阻预测模型,用于指导传感器性能。最后总结了这些传感器的多功能性,包括多模信号检测、视觉交互、能量收集、热管理和医疗治疗等,为纺织传感器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原创 2024-04-08 10:00:00 · 1062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