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I2024 基于扩散模型 多类别 工业异常检测 DiAD

前言

本文分享一个基于扩散模型的多类别异常检测框架,用于检测工业场景的缺陷检测或异常检测。

  • 设计SG语义引导网络,在重建过程中有效保持输入图像的语义信息,解决了LDM在多类别异常检测中的语义信息丢失问题。
  • 高效重建,通过在潜在空间中进行扩散和去噪操作,增强了模型在处理复杂结构和大规模缺陷时的重建能力。

同时分析基础扩散模型DDPM和LDM,对比设计原理和效果。 

论文地址:DiAD: A Diffusion-based Framework for Multi-class Anomaly Detection

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lewandofskee/DiAD

一、基于扩散模型的物体重建与异常检测

如下图所示,是三个扩散模型的模型结构,以及物体重建和修复的效果对比。

  • DDPM(Denoising Diffusion Probabilistic Model),去噪网络由编码器(E)和解码器(D)组成。
  • LDM(Latent Diffusion Model)去噪网络在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引入了潜在变量进行引导。
  • DiAD在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引入了语义引导网络(SG网络)和空间感知特征融合(SFF)模块。
  • DDPM和LDM在多类别异常检测中存在问题,类别错误和语义错误。


 

二、基础扩散模型

1)去噪扩散概率模型(DDPM)

DDPM全称是Denoising Diffusion Probabilistic Model,由两个过程组成:前向扩散过程和反向去噪过程。

前向扩散过程:

  • 在前向过程中,噪声样本𝑥𝑡通过马尔科夫链,逐步向初始数据样本𝑥0 ,添加高斯分布的噪声。
  • 公式表示:

反向去噪过程:

  • 首先从前向扩散中,采集得到真实噪声标签𝑥𝑇
  • 然后根据模型预测ϵθ​(xt​,t),逐步从𝑥𝑇反向重建 𝑥𝑡−1。
  • 公式如下所示:

  • 其中𝑧∼𝑁(0,𝐼), 𝜎𝑡是与方差调度相关的固定常数。
  • DDPM使用U-Net网络来预测分布。

2)潜在扩散模型(LDM)

LDM全称为Latent Diffusion Model,关注低维潜在空间的条件生成机制。

  • 图像通过编码器压缩,扩散和去噪操作在潜在表示空间中进行,
  • 随后通过解码器,重建到原始像素空间。

关键模块:

  • 预训练自编码器:用于压缩图像,提取特征,得到的特征图送进后续去噪U-Net网络。
  • 去噪U-Net:具有注意力机制的网络,在潜在表示空间进行扩散和去噪操作,然后通过解码器重建图像。

流程思路:

LDM的训练优化目标为:

  • 其中, c表示条件机制(如文本或图像),通过交叉注意力机制连接到模型
  • 𝑧𝑡表示潜在空间变量。

3)DDPM和LDM总结

DDPM

  • 通过前向扩散过程将噪声逐步添加到图像,反向去噪过程通过马尔科夫链逐步重建图像。
  • 使用U-Net网络预测噪声,优化模型参数以最小化预测误差。

LDM

  • 通过预训练自编码器将图像压缩到潜在空间,在潜在空间中进行扩散和去噪操作,然后通过解码器重建图像。
  • 使用条件机制(如文本或图像)作为输入,通过交叉注意力机制增强模型的生成能力。

改进点

  • DiAD框架通过引入语义引导网络和空间感知特征融合模块,
  • 解决了现有扩散模型在多类别异常检测中的不足,提高了模型在复杂纹理和大规模缺陷重建中的性能。

三、背景

视觉异常检测的目标是:确定异常图像,并准确定位异常区域

现有模型的局限性:

  • 现有的异常检测模型大多对应单一类别,这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和训练时间,且随着类别数量的增加,这一需求会更大。
  • 迫切需要一种鲁棒且稳定的无监督多类别异常检测模型。

异常检测主流方法分类

  • 合成类(synthesizing-based):通过合成正常样本来学习分布,然后在测试阶段重建异常区域。
  • 嵌入类(embedding-based):通过embedding技术学习正常样本的特征分布,用于检测异常。
  • 重建类(reconstruction-based):在训练阶段,模型只学习正常图像。在测试阶段,模型重建异常图像为正常图像,通过对比重建图像与输入图像,可以确定异常的位置。

传统重建类方法:

  • 包括自编码器(AEs)、变分自编码器(VAEs)和生成对抗网络(GANs),这些方法可以学习正常样本的分布并在测试阶段重建异常区域。
  • 这些模型的重建能力有限,无法很好地重建复杂的纹理和物体,尤其是大规模缺陷或消失的情况。

扩散模型:

  • 扩散模型(如DDPM和LDM)展示了其强大的图像生成能力。
  • 存在的局限性:当前的扩散模型无法有效解决,多类别异常检测问题。

DDPM的局限性:

  • 问题:在多类别设置下,可能会出现生成图像类别错误的问题。
  • 原因:在输入图像中添加T步噪声后,图像丧失了原始类别信息。在推理过程中,去噪基于高斯噪声分布进行,这可能生成属于不同类别的样本。

LDM的局限性:

  • 问题:虽然LDM作为类条件嵌入特征,不存在DDPM中的类别误分类问题,但在生成图像中仍存在语义信息丢失的问题。
  • 原因:LDM无法同时保留输入图像的语义信息和重建异常区域,可能导致生成的图像与输入图像在方向一致性和细节上存在显著差异。

四、模型框架

DiAD的模型框架,如下图所示:

SG语义引导网络

  • 包括一系列编码块SGEB,和解码块SGDB,以及一个空间感知特征融合SFF模块。
  • 输入:包括两部分,图像𝑥0、潜在变量𝑧𝑇经过扩散前向过程后的特征。
  • 扩散过程:SG网络在不同尺度下处理噪声,并通过SFF模块融合特征,确保重建过程中保留语义信息。

SD去噪网络

  • 输入具有噪声的潜在变量𝑧𝑇、和SG网络输出语义特性信息。
  • 在潜在空间中进行扩散和去噪操作。 
  • 过去噪块(SDEB和SDDB)逐步去除噪声,最终重建潜在表示𝑧^。

异常检测模块(只在推理阶段运行)

  • 预训练特征提取器 :处理输入图像𝑥0和重建图像 ​𝑥0^。
  • 特征提取:从不同尺度提取特征图 𝑓1,𝑓2,𝑓3​。
  • 异常评分:通过计算重建图像和输入图像在不同尺度特征上的差异,生成异常评分图S。

五、创新点——SG语义引导网络 

输入变换:

  • 输入原始图像𝑥0被一组卷积-SiLU层,转换为具有与潜在表示𝑧相同维度的表示 𝑥。
  • 然后,𝑥和 𝑧的和被输入到SG编码块中。 

流程思路:

  • 通过编码器​的连续下采样,结果最终被添加到中间块​的输出中。
  • 中间块在完成中间处理后,其结果被添加到SD解码器​的输出中。
  • 为了应对不同场景和类别的多类别任务,SG解码块的结果也被添加到SD解码器​的输出中,并结合SFF块共同处理。

 

SFF设计背景:

  • 在多类别异常检测中,数据集包含各种类型的对象和纹理。
  • 对于与纹理相关的情况,异常通常较小,因此需要保留原始纹理。
  • 而在对象相关的情况下,缺陷往往覆盖较大区域,要求更强的重建能力。
  • 因此,挑战在于如何同时保留原始样本的正常信息并重建大规模异常区域。

SFF的提出: 

  •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空间感知特征融合块(SFF),其目标是将高尺度的语义信息 集成到低尺度中
  • 这样可以同时保留原始正常样本的信息并重建大规模异常区域。

结构如下图所示,每个SGEB块由三层子层组成。

  • SFF块将SGEB3中每一层的特征融合到SGEB4中的每一层中,并将融合的特征添加到原始特征中。
  • SFF块通过将高尺度的语义信息集成到低尺度中,实现了对原始正常样本信息的保留和大规模异常区域的重建。

六、核心内容——去噪网络

去噪网络组成:

  • 预训练SD去噪网络:包括四个编码块、一个中间块和四个解码块。
  • SG语义引导网络:复制SD网络参数以初始化,并在结构上与其类似。 

工作原理: 

去噪网络的输出被定义为:

特点:

  • 语义一致性:通过引入SG网络,在重建过程中有效保持输入图像的语义信息,解决了LDM在多类别异常检测中的语义信息丢失问题。
  •  多类别适应性:通过结合SFF块和SG解码块,应对不同场景和类别的多类别任务,提高了模型的灵活性和鲁棒性。
  • 高效重建:通过在潜在空间中进行扩散和去噪操作,增强了模型在处理复杂结构和大规模缺陷时的重建能力。

七、核心内容——异常定位和检测

通过多尺度特征提取和余弦相似度计算,DiAD框架能够有效地进行异常定位和检测。

推理阶段: 

  • 在推理阶段,通过扩散和去噪过程在潜在空间中获得重建图像 𝑥^0。
  • 为了进行异常定位和检测,使用相同的ImageNet预训练特征提取器,
  • 来提取输入图像𝑥0和重建图像𝑥^0 的特征,并在不同尺度的特征图上计算异常图𝑀𝑛。

方法优点:

  • 多尺度特征融合:通过在不同尺度上提取特征并计算异常图,模型能够更全面地检测和定位异常。
  • 余弦相似度度量:使用余弦相似度作为度量标准,通过计算输入图像和重建图像特征向量之间的夹角,精确衡量它们的相似性。
  • 权重融合:综合不同特征层的异常图,根据每层特征的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最终计算出综合异常得分。

八、模型细节设计

数据处理

  • 图像尺寸:所有MVTec-AD和VisA数据集的图像都调整为256 x 256的大小。
  • 去噪网络:使用第4层SGDB(Semantic-Guided Decoder Block)与SDDB(Stable Diffusion Decoder Block)连接。
  • 特征提取网络:采用ResNet50作为特征提取网络,选择第 𝑛层特征用于计算异常定位,其中 𝑛∈{2,3,4}。

模型训练

  • 自编码器微调:在训练去噪网络之前,使用KL方法对自编码器进行微调。
  • 训练细节
    • 训练1000个epoch。
    • 使用单个NVIDIA Tesla V100 32GB GPU。
    • 批量大小为12。
    • 优化器:Adam,学习率设置为 1𝑒−5。

平滑和异常得分计算

  • 平滑方法:使用高斯滤波器(标准差 𝜎=5)对异常定位得分进行平滑。
  • 异常检测:图像的异常得分为经过8轮8 x 8大小全局平均池化操作后的最大值。

推理过程

  • 去噪时间步:初始去噪时间步设置为1000。
  • 采样策略:使用DDIM采样器,默认10步。

九、模型效果

数据集和评估指标
1. MVTec-AD 数据集
  • 描述:MVTec-AD数据集模拟了真实世界的工业生产场景,填补了无监督异常检测领域的空白。数据集包含5种纹理和10种对象,共5,354张高分辨率图像。
  • 训练集:包含3,629张无异常的样本图像。
  • 测试集:包含1,725张图像,包括正常样本和异常样本。
  • 标注:提供像素级标注用于异常定位评估。
2. VisA 数据集
  • 描述:VisA数据集包含10,821张高分辨率图像,其中9,621张是正常图像,1,200张是包含78种类型异常的图像。
  • 结构:数据集包括12个子集,每个子集对应一个独特的对象。12个对象可分类为三种不同的对象类型:复杂结构、多实例和单实例。
3. MVTec-3D 数据集
  • 描述:MVTec-3D数据集包含使用高分辨率工业3D传感器获取的4,147张扫描图像,包含10个类别的RGB图像和3D点云。
  • 训练集:包含2,656张无异常的样本图像。
  • 测试集:包含1,197张图像,包括正常样本和异常样本。仅使用RGB图像进行实验。
4. Medical 数据集
  • 描述:合并了BraTS2021、BTCV和LiTS三个医疗数据集,用于多类别异常检测。
  • 训练集:包含9,042个切片。
  • 测试集:包含5,208个切片。
评估指标
  • AUROC(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用于评估图像级异常检测和像素级异常定位的指标。
  • AP(Average Precision):用于评估检测结果的平均精度。
  • F1max:用于评估检测和定位结果的最大F1得分。
  • PRO(Per-Region Overlap):用于评估异常定位的指标。
  • DICE:在医学领域常用的指标,用于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MVTec-AD数据集上,与SOTA方法进行比较:

  • 使用 AUROCcls/APcls/F1maxcls 指标进行多类异常检测。

MVTec-AD数据集测试,效果对比:

数据集测试:

  使用AU ROC指标进 DiAD设计的消融研究:

VisA数据集测试,效果对比:

MVTec-AD数据集上异常定位的定性比较结果:

示例2:

示例3:

VisA 数据集异常定位的定性比较结果:

分享完成~

后续分析更多工业异常检测、缺陷检测的技术方案。

  • 26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一颗小树x

您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