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ffold-GS 代码阅读笔记

1. 系统启动部分

使用 python 中的 parser 库 为配置系统的参数设定, 和3DGS 类似,并且使用safe_state(args.quiet) 函数 为每一次的 log 输出加上对应的 时间戳

## 配置参数的设定
 lp = ModelParams(parser)
 op = OptimizationParams(parser)
 pp = PipelineParams(parser)

## 指定随机数的种子,并且将 log 的 std::out 输出 加上对应的 时间戳
safe_state(args.quiet)

–lod 用于对 Train/Test 的图像进行划分,表示Test 的Image 的数量。 比如, lod=40, 那么表示 选择40张图像作为 Test,剩下的图像作为 Train

2. Training 函数

在原始的 3DGS (splatfacto) 中 只有 高斯的中心点配置了 scheduler 去更新学习率, 其他属性都没有去更新学习率。

2.1 初始化 Gaussian 的设定:

gaussians = GaussianModel(dataset.feat_dim, dataset.n_offsets, dataset.voxel_size, dataset.update_depth, dataset.update_init_factor, dataset.update_hierachy_factor, dataset.use_feat_bank, 
                              dataset.appearance_dim, dataset.ratio, dataset.add_opacity_dist, dataset.add_cov_dist, dataset.add_color_dist)

定义了网络的结构:
MLP_opacity, MLP_colo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每一个学习的参数 和网络设置 optimizer 和 Scheduler
 l = [
 ## 高斯的属性可学习的
      {'params': [self._anchor], 'lr': training_args.position_lr_init * self.spatial_lr_scale, "name": "anchor"},
      {'params': [self._offset], 'lr': training_args.offset_lr_init * self.spatial_lr_scale, "name": "offset"},
      {'params': [self._anchor_feat], 'lr': training_args.feature_lr, "name": "anchor_feat"},
      {'params': [self._opacity], 'lr': training_args.opacity_lr, "name": "opacity"},
      {'params': [self._scaling], 'lr': training_args.scaling_lr, "name": "scaling"},
      {'params': [self._rotation], 'lr': training_args.rotation_lr, "name": "rotation"},
 ## 网络的参数可学习的
      {'params': self.mlp_opacity.parameters(), 'lr': training_args.mlp_opacity_lr_init, "name": "mlp_opacity"},
      {'params': self.mlp_cov.parameters(), 'lr': training_args.mlp_cov_lr_init, "name": "mlp_cov"},
      {'params': self.mlp_color.parameters(), 'lr': training_args.mlp_color_lr_init, "name": "mlp_color"},
      {'params': self.voxel_encoder.parameters(), 'lr': training_args.mlp_color_lr_init, "name": "3dcnn_encoder"}
      ]
      ## 设置 优化器
        self.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l, lr=0.0, eps=1e-15)

优化器 设置完之后,记得设置 Scheduler 更新学习率。
下面这个函数 是学习率的 Warmup, 学习率缓慢上升, 然后在下降。

def get_expon_lr_func(
    lr_init, lr_final, lr_delay_steps=0, lr_delay_mult=1.0, max_steps=1000000
):
	## delay_rate 只是在 warmup 阶段起作用。是学习率的缩放系数。
    def helper(step):
        if step < 0 or (lr_init == 0.0 and lr_final == 0.0):
            # Disable this parameter
            return 0.0
        if lr_delay_steps > 0:
            # A kind of reverse cosine decay.
            delay_rate = lr_delay_mult + (1 - lr_delay_mult) * np.sin(
                0.5 * np.pi * np.clip(step / lr_delay_steps, 0, 1)
            )
        else:
            delay_rate = 1.0
        t = np.clip(step / max_steps, 0, 1)
        log_lerp = np.exp(np.log(lr_init) * (1 - t) + np.log(lr_final) * t)
        return delay_rate * log_lerp

    return helper

delay_rate 的曲线如下,假设 lr_delay_mult=0.1; lr_delay_steps =500. 即这个函数将在 500 的时候缩放因子达到1 不再对于学习率进行缩放, 也就是Warmup 达到了峰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r_init: 学习率初始值;
lr_final: 学习率最后的值
max_steps: 最大的步骤
lr_delay_steps: Warmip 的 step 数
lr_delay_mult: Warmup 的起始缩放因子

2.2 读取位姿和图像

读取 colmap 生成的图像和位姿:
首先对于colmap 图像的 所有图像和 Pose 进行 Train/Test 的划分, 其中默认是 每隔8张选择一张作为 Test Image( LLFF 的划分依据).

代码里也设置了 – lod 参数来指定 Test Image 的个数, 比如 设置 –lod = 20 , 那么就代表由20张图像作为 TestImage; 剩下的 图像作为 Train Image.

Pose 的 Normalize. [ 所有的相机相对于中心点来说 ]

之后,需要在 Mipnerf360 这种环绕拍摄的setting 对 Train Camera 的位姿进行处理,其目的是根据所有 camera 的 位置,确定 整个场景的 几何中心(center) 和整个场景的 半径 radius. 然后所有的相机的位置都要 减去这个 center 的坐标, 相对于对于Pose 进行了 【-1,1】 之间的映射。

直接读取了 PLY 格式的 3D Colmap 重建的点云

点云和相机的参数 都保存在 scene_info 这个对象里面,对应着点云的3个属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caffold GS 必须使用点云作为初始化,没有提供 随机初始化的 选项。 点云文件可以是 .bin .ply 或者 .txt

对于图像进行 降采样

降采样的参数是通过命令行的 参数 -r 去实现的. 将 -r 设置成4, 我们对于图像进行降采样 4倍;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 视场角 fov 的定义,对于图像进行长和宽等比例的降采样之后,视场角FOV 是保持不变的 (如果考虑相机的主点不存在偏移的话)。因此 3DGS 使用的 projection Matrix 是没有变换的

根据相机的 Fov_x, Fov_y, z_near, z_far 构建相机透视投影矩阵:

透视投影矩阵 往往假设 视锥,假设一个对称的视锥,不直接考虑主点偏移, (cx,cy 位于图像的中心的地方)。

def getProjectionMatrix(znear, zfar, fovX, fovY):
    tanHalfFovY = math.tan((fovY / 2))
    tanHalfFovX = math.tan((fovX / 2))

    top = tanHalfFovY * znear
    bottom = -top
    right = tanHalfFovX * znear
    left = -right

    P = torch.zeros(4, 4)

    z_sign = 1.0

    P[0, 0] = 2.0 * znear / (right - left)
    P[1, 1] = 2.0 * znear / (top - bottom)
    P[0, 2] = (right + left) / (right - left)
    P[1, 2] = (top + bottom) / (top - bottom)
    P[3, 2] = z_sign
    P[2, 2] = z_sign * zfar / (zfar - znear)
    P[2, 3] = -(zfar * znear) / (zfar - znear)
    return P

为每个相机计算 内参 ProjectionMatrix外参 world_view_transform,两个4*4的矩阵。

2.3 从点云去创建场景的 3D Gaussian

首先对于 redundancy 点云 进行删除:
  points = self.voxelize_sample(points, voxel_size=self.voxel_siz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去初始化 高斯球的一些属性, scale 的初始化 用到了 KNN 算法 去寻找最近的点。 旋转 rot 从 0 开始初始化, opacity 随机给定一个固定数值从 0.1 初始化. 初始化的 代码和原始的 3DGS 相似, 但是 却多了3个物理量
anchor: 实际上就是3D 点云的坐标 xyz

offset:: 一个 anchor point 会生成 k个 Gaussian, 其位置是 anchor point 的位置加上 offset 偏移量

**scaling ** : 每一个 anchor_point 额外有一个 scaling 的属性, 其初始化时每个3D点到最近3D点的距离, 但是却 repeat 了6次,因此 shape 时 (N,6). 这个 scaleing factor 不是高斯的属性,不能理解为 协方差中的 scale,而是一个缩放因子。

为什么这里的 缩放因子 scaling 需要 初始化成 每两个3D 点的最近距离?

这是因为 我们想让 Gaussian 生成的 范围 大概是 两个3D 点的中间的empty那一部分。 Offset 可以认为是 接近于 0~1 之间的一个比例系数, 可以控制新 spawn 出来的 Gaussina 更接近于哪一个 3D 点。 可以把 scaling 理解成2个voxel 之间的距离, 生长的 Gaussian 一定是希望位于 两个 Voxel 之间的。 代码 本身并没有对 offset 做任何的约束。

## 这里的 anchor 其实就是高斯球的中心点,由点云得到的
self._anchor = nn.Parameter(fused_point_cloud.requires_grad_(True))

## 代码里 offset 初始为10.  offset shape 【N,10,3】
self._offset = nn.Parameter(offsets.requires_grad_(True))
self._anchor_feat = nn.Parameter(anchors_feat.requires_grad_(True))
self._scaling = nn.Parameter(scales.requires_grad_(True))  
self._rotation = nn.Parameter(rots.requires_grad_(False))
self._opacity = nn.Parameter(opacities.requires_grad_(False))
## max_radii2D shape [N] 
self.max_radii2D = torch.zeros((self.get_anchor.shape[0]), device="cuda")

2.3 每次随机选择一个相机 进行训练

# Pick a random Camera
 if not viewpoint_stack:
     viewpoint_stack = scene.getTrainCameras().copy()
 viewpoint_cam = viewpoint_stack.pop(randint(0, len(viewpoint_stack)-1))
Mask 掉 frustum 之外的 Gaussian, 并且对于 alpha 的阈值具有一定的要求

为每一个 anchor point 生成 一个 Mask

voxel_visible_mask = prefilter_voxel(viewpoint_cam, gaussians, pipe,background)

根据 anchor_point 生成 新的 3D Gaussian

xyz, color, opacity, scaling, rot, neural_opacity, mask = generate_neural_gaussians(
viewpoint_camera,  ## 相机的属性
pc,                ## 3D高斯输入
visible_mask,      ## 可见的Mask
 is_training=is_training)

计算每个 3D gaussian 球到 相机的 距离 dist 和方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b_view = anchor - viewpoint_camera.camera_center
    # dist
    ob_dist = ob_view.norm(dim=1, keepdim=True)
    # view
    ob_view = ob_view / ob_dist

每个 anchor point 有 dim=32 的feature , 将这个 feature 和 距离 dist, 方向dir concat 起来。 实际的实现里面
pc.add_opacity_dist = False , 因此 预测 opacity 的 输入 ,只有 方向 dir 和 feature concat 起来,组成了 35 维度的 vector,

预测 Neural Gaussian 的 opacity

cat_local_view = torch.cat([feat, ob_view, ob_dist], dim=1) # [N, c+3+1]
cat_local_view_wodist = torch.cat([feat, ob_view], dim=1) # [N, c+3]
## MLP 预测,将feature 转换成 opacity
neural_opacity = pc.get_opacity_mlp(cat_local_view_wodist)

预测 Neural Gaussian 的 color

和前面一张,使用的 feature 是35 维度的, 不包括 dist ;
同样是 输入 35维度的向量,我们可以直接 通过MLP 推理得到 color 的数值:

## color 的output dim = 30
color = pc.get_color_mlp(cat_local_view_wodist)
## 将30 dim 的feature , reshape 成 [N,10,3]. 因为每一个 anchor point 会生成10个 Gaussian, 每个 Gaussian 有3个维度的 color 
color = color.reshape([anchor.shape[0]*pc.n_offsets, 3])# [mask]

预测 Neural Gaussian 的 cov [ 旋转Rot 和缩放 scale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预测 协方差的 Cov_mlp 输入时35 维度(和前面保持一致),输出是70维度。

scale_rot = pc.get_cov_mlp(cat_local_view_wodist)
## reshape 成 [N,10,7]
scale_rot = scale_rot.reshape([anchor.shape[0]*pc.n_offsets, 7]) # [mask]

对于 Cov 进行后处理,得到每个高斯球的 scale 和 rot:

scaling repeat 是每一个 anchor point 的属性, shape 是 [N,6]. 6 个数字是一样的。 对应公式中的 l v l_v lv

scaling = scaling_repeat[:,3:] * torch.sigmoid(scale_rot[:,:3]) # 对于协方差的 scale 需要进行scaling
rot = pc.rotation_activation(scale_rot[:,3:7]) # 对于协方差的 rot 可以直接使用激活函数,进行激活

预测 Neural Gaussian 的 位置 xyz

从一个 anchor point 出发,加上 缩放之后的 offset, 可以确定 Neural Gaussian 的位置

# post-process offsets to get centers for gaussians
offsets = offsets * scaling_repeat[:,:3]  ## 对于offset 同样需要 乘以 scaling 
xyz = repeat_anchor + offset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Render 函数. 根据生成的 3D Neural Gaussian 进行 Rasterize. 这一部分主要和3D GS 的实现保持一致。

这一部分是 CUDA 的代码,和3DGS 的渲染过程是一致的。

# Rasterize visible Gaussians to image, obtain their radii (on screen). 
rendered_image, radii = rasterizer(
      means3D = xyz,  ## 3D Gaussian 的中心点
      means2D = screenspace_points, ## output: 3DGS 投影到2D screen 上的点,用来记录梯度
      shs = None,
      colors_precomp = color,   ## 3DGS 的颜色
      opacities = opacity,      ## 3DGS 的不透明度 alpha
      scales = scaling,         ## 3DGS 的 scaling 
      rotations = rot,         ## 3DGS 的 旋转
      cov3D_precomp = None)
  • 31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3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