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像笛卡尔那样去怀疑,然后走出虚无,回归现实

这篇博客探讨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从老子、孔子、苏格拉底、墨子等先贤智慧中汲取的启示。强调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指出知识与反思、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通过学习历史,博主揭示了信息时代的困惑,如知识的相对性和局限性,并提倡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意义,倡导怀疑精神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我们因为好奇,所以渴望学习

在这信息充裕的时代,我们不断学习,便明白了老子的“少则得,多则惑”

在这信息便捷的时代,我们没时间思考,便明白了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

当我们翻开评论,我们站在自己立场角度嘲讽,让老子都感叹应该“常使民无知、无欲”,

当我们翻开评论,我们以自己的视野高度争辩,让孔子都感叹应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我们的立场当然是对这两句话应该批判的,凭什么不让我们知道,凭什么不让我们发表观点。因为就连历史上各个智者也是相互批判争论的。我们可以看看不同的意见。)

墨子: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辩论的目的,是要分清是非的区别,审察治乱的规律,搞清同异的地方,考察名实的道理,断决利害,解决疑惑。)

苏格拉底:无知就是罪恶,知识就是美德。苏格拉底认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也唯有行所当行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德之人”。我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何者是对的。这是人何以必须不断学习的原因。一个人必须接受教育,他只有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获得幸福。

王符:“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一则典故: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此刻我就是各位大臣了!

我们从哪里学?怎么学?看先贤们怎么说。

所有先贤学问里暗含的前提:自然规律无处不在,且人人皆有理性

老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释迦牟尼: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当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便明白了,自然规律无处不在,在身边,在一花一叶之中。在自己身体里,在自己大脑里,在自己心中。)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

苏格拉底:诘问法。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是谁?我来自哪?我要去哪?小孩子都知道问父母老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们长大后却时常忘记了这一点。父母叫小孩名字的时候,小孩子都知道应答。小孩子都知道问父母自己从哪里来的?小孩子都知道饿了要找吃的。小孩子都知道吃饱了去找小朋友一起玩。)

柏拉图:知识即回忆(特别是几何和数量的知识,不用任何人教。比如两个物体向相同方向并行飞行永远不会相撞,一湖水永远比一滴水多,这是不证自明的事情。小孩子都知道大圆和小圆形状相同。小孩子都知道两颗糖比一颗糖多。小孩子都知道将石头扔向河里要朝河流方向用力扔石头。)(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人生而有灵魂从而有理性,学习更应该是启发、回忆,要像欧几里得那样从人皆可知的公理去推理、去启发、去回忆。由于我们没有像数学那样去推理知识,去归纳知识,去建立知识图谱所以我们“少则得,多则惑。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学而不思则罔”)

亚里士多德:人类生而具有求知欲。

荀子:人生而有知

慧能: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

墨子: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可解释为在前人的经验总结中学习,还要听取他人评价,最终看实践是否有好的效果。

笛卡尔:在现实世界这本大书里面学,因为现实会给予你的判断及时反馈。(比如:就连动物都知道要获取食物需要朝食物方向靠近,连动物都知道打架的时候要用力才能获胜。连小孩子都知道推动玩具要用力。但人类发展数十万年才总结出:力,形之所以奋也。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董其昌: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曹雪芹: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马南邨《不要秘诀的秘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

所有先贤学问里暗含的前提:人人皆知善恶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释迦牟尼: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乔治.贝克莱:精神(或叫做心灵、灵魂或自我)的存在是感知不到的,虽不被感知到,但是精神是存在的。精神之外,存在就是被感知。

连动物都能看到、听到、感知到。连动物都知道选择配偶;连动物都能感知到愉悦;连动物都能感知到食物;动物都知道看到天敌要逃。意思是动物不需要概念词语,便能分辨美丑善恶,而现在人类的美丑善恶观念却被各种概念异化了。

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苏格拉底:知识就是美德。

慧能: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笛卡尔:“良知,是人间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

王阳明:“良知生而有之”

比如小孩子都知道尿裤子会不好意思,因为他们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不高兴,来自小朋友的嘲笑。小孩子都知道给弟弟妹妹糖果哄他们开心。说明小孩子天然就能感知别人的情绪。

老子: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

荀子: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苏格拉底:无知就是罪恶。

《圣经》:“人生而有罪”

比如小孩子都会问他父母:别的小孩子都有玩具为什么我没有。

所有先贤相同的地方是:理性与感性需要融合

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庄子:己所甚欲,亦勿施于人

苏格拉底: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

斯宾诺莎:没有理智决不会有理性的生活。

如何解读呢?应该理解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求,每个人都有理性,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用理性考虑自己和他人所求的界限。虽然我们得承认无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甚欲,亦勿施于人”,但的确是所有人都应该参考的行为准则。

我们应该学什么?

笛卡尔在《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写道:

寓言里的机智,可以振聋发聩;

史传上的丰功伟业,可以激励人心;

精研史册,可以有助于英明善断;

雄辩优美豪放精妙绝伦;

诗词婉转缠绵动人心弦;

数学有十分奥妙的发明,用处很大,既能满足好奇心,又能提升各种技艺,减轻人们的劳动;

宣扬风化的文章包含许多教训、许多裁言,劝人淑世为善;

神学指引升天大道;

哲学教人煞有介事地无所不谈,博得浅人敬佩;

法学、医学等类学问给治学者带来盛名厚利;

连最迷信、最虚妄的东西也不放过,是有好处的,可以知道老底,不上它们的当。

学习后我们发现了什么?

荀子学习先秦诸子后说:

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翻译】 从前游士中有被蒙蔽的,搞乱学派的学者就是。墨子蒙蔽于只重实用而不知文饰,宋子蒙蔽于只见人有寡欲的一面而不知人有贪得的一面,慎子蒙蔽于只求法治而不知任用贤人,申子蒙蔽于只知权势的作用而不知才智的作用,惠子蒙蔽于只务名辩而不知实际,庄子蒙蔽于只知自然的作用而不知人的力量。

当笛卡尔努力学习后说:“我发现自己陷于疑惑和谬误的重重包围,觉得努力求学并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越来越发现自己无知。”

“礼仪:古代学者们写的那些讲伦理风化的文章好比宏伟的宫殿,富丽堂皇,却只是建筑在泥沙上面。

雄辩和诗词:都是才华的产物,而不是研究的成果。一个人只要有绝妙的构思,又善于用最佳的辞藻把它表达出来,是无法不成为最伟大的诗人的,哪怕他根本不知道什么诗法。

数学:因为它的推理确切明了;可是我还看不出它的真正用途,想到它一向只是用于机械技术,心里很惊讶,觉得它的基础这样牢固,这样结实,人们竟没有在它的上面造起崇楼杰阁来。

神学:最无知的人也同最博学的人一样可以进天堂,指引人们升天的天启真理不是我们的智力所能理解的。

哲学:我看到它经过千百年来最杰出的能人钻研,却没有一点不在争论中,因而没有一点不是可疑的。”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并未见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墨经.非儒》里宴子对孔子思想有评:“立命而怠事,累寿不能尽其学”儒家独尊伦理管理,厌恶劳动生产,以至于不懂生产中所涉及的自然之道,最后困于自己的信息茧房之中,不知道发展生产力才是根本。儒家荀子批评了先秦十二子,却不批评儒学蔽于人,不知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却如儒家孟子所说:“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没有了其它学说儒学如空中楼阁,就变得一文不值。两千年的管理学研究都不如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一句话深刻。非得将小人与君子对立。却不说小人多为生活所迫,君子多为食利者。翻开红楼梦扮演小丑哄众人开怀的刘姥姥,到最后倾家荡产拯救巧姐的人性光辉也比一群满腹诗书的伪君子、富贵且充满才情的小姐公子们更让人动容。

老子:“执古(帛书版为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墨子》儒者曰:“君子必服古言,然后仁。”应之曰:所谓古之言服者,皆尝新矣,而古人言之服之,则非君子也?然则必服非君子之服,言非君子之言,而后仁乎?又曰:“君子循而不作。”应之曰: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然则今之鲍、函、车、匠,皆君子也,而羿、伃、奚仲、巧垂,皆小人邪?

儒家的人说:“君子必须说古话,穿古衣才能成仁。”墨子答道:“所谓古话、古衣,都曾经在当时是新的。而古人说它穿它,就不是君子吗?那么则必须穿不是君子的衣服,说不是君子的话,而后才为仁吗?” 又说:“君子只遵循前人做的而不创新。”回答他说:“古时后羿制造了弓,季伃制造了甲,奚仲制作了车,巧垂制作了船。既然如此,那么今天的鞋工、甲工、车工、木工,都是君子,而后羿、季伃、奚仲、巧垂都是小人吗?”

老子说的是今道可以御今,每个时代都要靠自己总结规律来做现在的事情,而儒家学者却串改了其本意。儒家是觉得古代的什么都好,只需要遵守就好,刻舟求剑,不思进取。所以墨子批评了儒家。

从阿拉伯和欧洲历史来看,富裕的时候大家都生活丰富,充满礼节,这些史实从不同角度佐证了管子的话。了解一下马斯洛需求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没有物质条件保障的礼节,似乎还加剧了贫富分化。印度的种姓制度何尝不是一种礼呢?

荀子:故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翻译】 什么原因会造成蒙蔽?爱好会造成蒙蔽,憎恶也会造成蒙蔽;只看到开始会造成蒙蔽,只看到终了也会造成蒙蔽;只看到远处会造成蒙蔽,只看到近处也会造成蒙蔽;知识广博会造成蒙蔽,知识浅陋也会造成蒙蔽;只了解古代会造成蒙蔽,只知道现在也会造成蒙蔽。大凡事物有不同的对立面的,无不会交互造成蒙蔽,这是思想方法上一个普遍的祸害啊。

越学习越明白为什么笛卡尔会说“普通人的推理所包含的真理要比读书人的推理所包含的多得多:普通人是对切身的事情进行推理,如果判断错了,它的结果马上就会来惩罚他;读书人是关在书房里对思辨的道理进行推理,思辨是不产生任何实效的,仅仅在他身上造成一种后果,就是思辨离常识越远,他由此产生的虚荣心大概就越大,因为一定要花费比较多的心思,想出比较多的门道,才能设法把那些道理弄得好像是真理。”

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翻开历史书便知道:乱则人相食,富则“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衰则“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

既得利益者皆喜欢创造很多礼节进行分工,用主观的善恶概念来约束消耗平民,皆美其名曰此乃真理。不知道创新来减轻民众的负担。他们所说的社会分工皆是被迫的,最后又用礼仪宗教来维护这个分工体系。最后他们所维护的共同体成了如马克思所说的只代表部分人利益的“虚幻的共同体”。正如庄子所说:“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世俗所谓知识,有哪一样不被大盗拿去,用于武装自身?世俗所谓圣人,有哪一个不被大盗抓去,站岗值勤?)以至于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我们是否开始疑惑知识了,是否开始疑惑礼仪了呢?是否想逃离现实了?

关于质疑与虚幻

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笛卡尔 《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

既然感官有时欺骗我们,我就宁愿认定任何东西都不是感官让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既然有些人推理的时候出错,连最简单的几何学问题都要弄乱,作出似是而非的推论,而我自己也跟别人一样难免弄错,那我就把自己曾经用于证明的那些理由统统抛弃,认为都是假的。最后我还考虑到,我们醒时心里的各种思想在睡着时也照样可以跑到心里来,而那时却没有一样是真的。既然如此,我也就下决心认定:那些曾经跑到我们心里来的东西也统统跟梦里的幻影一样不是真的。可是我马上就注意到:既然我因此宁愿认为一切都是假的,那么,我那样想的时候,那个在想的我就必然应当是个东西。我发现,“我想,所以我是”

休谟难题

休谟因果问题——“我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

人人都信,却根本无从论证。太阳出来和天亮了、温度上升,总是同时发生,这些事都可以感受,确认。(你不能知道你是否生活在“黑客帝国”里,你不能判断你归纳的一切是否如同电脑程序的if语句一般被设定。)

拿起人类最强大的思想工具逻辑之刃从虚幻中回到现实

亚里士多德:1、所有人都会死。2、苏格拉底是人。3、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墨子:故,所得而后成也。小故(必要条件),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大故(充分必要条件),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成见也。

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车,木也;乘车,非乘木也。船,木也;入船,非入木也。

公孙龙子: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是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白马这个生物的存在,必然马这种生物存在。白是一个概念,马是另一个概念。白马存在不能说所有马都是白马,白马是马这个物种的一部分,所以白马不能指代马这个物种或概念。)

韩非子: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义誉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无神论者:上帝既然是万能的,上帝能创造出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吗?

(如果能熟练掌握上述逻辑方法,虽不能增长更多知识,但不会再被人骗,也不会被隐瞒了。这就算做到了墨子所说的,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

小试牛刀

所有船都是木头。人进入船。人是进入木头。对吗?

问题出在哪里?这个前提只是必要条件。所以不对。

也可以说这个前提不同,只能改为马是生物,白马是马,所以白马是生物。船是物体构成的特定空间结构,木头是物体,入船,进入木头构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又如所有人都是原子构成。人会思考。思考是原子构成。对吗?不对。

应改为,所有人都是原子构成的空间形式变化,人会思考,思考是原子构成的空间形式变化。空间形式是静态的,只是是必要条件。或者,会思考的动物都是原子构成。人是会思考的动物。人是原子构成的。

笛卡尔:“我怀疑一切,但不能怀疑我正在怀疑。我思故我在。”

怀疑必然是有前提作为参考的,这是用已知对未知的判断过程,已知必然是一个过去的痕迹,有过去必然有现在。

我思可能是有个上帝这一主体让我思(或许这是为什么布莱兹·帕斯卡说,“我不能原谅笛卡尔;他在其全部的哲学之中都想能撇开上帝。然而他又不能不要上帝来轻轻碰一下,以便使世界运动起来。”牛顿也认为上帝给于了世界的第一动因。虽然这样猜测,但牛顿依然是我认为最有智慧之人。),但是无法解释上帝这一主体的驱动力。我思必然会有一个自我为驱动力的存在(这可能是,为什么莱布尼茨认为世界是完满的单子自动机构成的吧)。

怀疑存在,那么变化必然存在,变化存在必然有不同。存在的存在,必然有存在的载体存在,即空间的存在(但是不能推出空间有何种形式)。

存在的存在和不同的存在,必然存在有和无,或存在两种或以上不同的基本单元吧。

辩证的假设,如果存在两种以上的不同基本单元相互作用(不同基本单元相互作用说明基本单元还不够基本,只有两种完全不发生作用的基本单元才能称其为两种不同的基本单元)构成的世界,世界将变得更加复杂和现实就矛盾了。世界将不可能被观察,被判断。可能也不会有人类存在,更不会有爱因斯坦“最不可理解的事情,是这个世界是可理解的!”这句话了吧。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唯心主义,但是所有概念本就是唯心,有概念存在,就是思存在,无法辩驳。或许如同老子所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虽然,依然无法知晓第一动因(或有变化),为什么会有,为什么会存在不同,为什么存在空间。其实也不知道怀疑这个过程是如何被确定的。

回到现实

可以确定的是,我们身处现实或虚幻,都存在过去和现在,都存在变化、都有存在、都有不同、都有空间。这几个事实存在,虽然不能否定神,也不能否定虚幻,也不能否定灵魂。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没有神、虚幻、灵魂,我们依然可以存在,我们依然可以确定思想的价值,我们依然可以寻找当世的意义。

如果完满的神存在,为什么要安排一群需求相互矛盾的个体存在。神的存在虽然可以解释空间、变化、有无、数量这几个问题,但神自身就是矛盾的,不可被解释的。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如果神就是大自然,那么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神的一部分,那么其它万物也是神的一部分。至少对于存在,万物都是平等的。

我们不需要神棍来告诉我们神让我们做什么(这里似乎我也有神棍的嫌疑,我就当是给各位一个提醒,选择在个人嘛);

我们不需要在虚幻中确定思想的价值。

笛卡尔:不管醒时睡时,理性又指示我们:我们的思想不可能全都是真实的,因为我们并不是十分完满的;真实的思想一定要到醒时的思想里去找,不能到梦里去找。例如,我们可以非常分明地想象到狮子脑袋接在羊身子上,却不能就此推出世界上真有一个四不像。

慧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我们不需要为下一世而苦苦奋斗,我们只需要在当世寻找生活的意义。因为不论在现实中还是虚幻中我们都会追求幸福,所以为什么不在这一世寻求呢!

不能确定怀疑这个过程是如何被确定。

便明白惠子的疑问:“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的解答:“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荀子: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

也有了慧能所答: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笛卡尔:除意愿之外,一切思想皆可称为知觉。

乔治.贝克莱所答:精神之外,存在就是被感知。

学习导致无知,学习导致迷惑,以致虚无,为什么还要学习?

老子:“知不知,尚;不知知,病。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迤yí)是畏。”

笛卡尔说:“我花了几年工夫学习世界这本大书、努力取得若干经验之后,终于下定决心同时也研究我自己,集中精力来选择我应当遵循的道路。”

或许学习是为了让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知道自己的缺点,学习世界这本大书只为避免自己走错道路吧。也是为了避免自己被别人所骗吧。

总结个人观点:

任何智者都是对现实或自我的追问和阅读解释,所以任何一本经典都是二手资料,只有现实和自我的认知才是第一手资料。当然我们要学习前人对现实认知的方法,但依然要时常检验方法的有效性。认为古人多聪明,认为古人愚蠢,都陷入了个人维心主义,古人有时代局限性,当代人也有时代局限性。然而只有自然规律是不变的,可怕的是就连自然规律的解释都在随时代变化。但是自然规律还是有比较可靠的,即便是未来人类飞出银河系,空间依然是哪个空间,圆依然是圆,方依然是方,原子依然是原子,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依然需要外因来改变。

不知两端,何以知中,执中犹执一也。不住相,何以言众相无相,是名有相。无名,何以明道纪,强为之名曰道。

所以我们应该像老子那样知不知,自知,自胜;

所以我们应该如墨子那样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只有拥有知识才能获得生产的方法,只有拥有知识才能拥有生存的能力,只有拥有知识才能有物质条件和技能帮助他人。也才能真正明白管子所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所以我们应该像笛卡尔那样随时保持警惕怀疑的态度学习,对于不了解的暂时不要接受,自己要根据现实判断,只有这样才不会被骗,才不会失去自我。我思故我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