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采样点原理及计算方法


一、采样点的概念

采样点是节点判断信号逻辑电平的位置,对CAN总线来说极其重要,尤其在整车组网的时候,多个节点要保持同一个采样点。
CAN网络在通信过程需要通过对总线电平进行采样,从而判断信号逻辑是0还是1.若网络中节点采样点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同样的采样频率出现采样错误,进而使整个网络出现故障。

二、采样点的规则及原理

2.1 位时序

由发送单元在非同步的情况下发送的每秒钟的位数称为位速率。一个位可分为 4 段。
位时序
• 同步段(SS)
• 传播时间段(PTS)
• 相位缓冲段 1(PBS1)
• 相位缓冲段 2(PBS2)

这些段又由可称为 Time Quantum(以下称为 Tq)的最小时间单位构成。

1 位分为 4 个段,每个段又由若干个 Tq 构成,这称为位时序。
段及其作用
1 位由多少个 Tq 构成、每个段又由多少个 Tq 构成等,可以任意设定位时序。通过设定位时序,多个单元可同时采样,也可任意设定采样点。

所谓采样点是读取总线电平,并将读到的电平作为位值的点。位置在 PBS1 结束处。
由于相位缓冲段1和相位缓冲段2能够延长或缩短,采样点也能够随之变化。

2.2 采样点计算公式

计算
采样点计算公式为:
公式1
由于同步段SYNC_SEG总是占用一个Tq,因此可转化为:
公式2

有关采样点的配置,根据CiA(CAN in Automation)的建议是:
(1)一般配置在75-80%的位置
(2)选择采样点位置在85%左右为佳
(3)波特率 > 800K:75%  波特率 > 500K:80%  波特率 <= 500K:87.5%

CAN

2.3 Tq(时间份额)

晶振时钟周期:由晶振频率决定,指振荡器每振荡一次所消耗的时间长度,也是整个系统中最小的时间单位。
CAN时钟周期:CAN时钟是由系统时钟分频而来的一个时间长度值,实际上就是一个时间份额Tq
Tq

三、采样点的测试方法

采样点的测试方法:干扰某一位的采样点附近的总线电平,利用CAN错误帧机制,根据ECU是否发送错误帧来判断是否出现采样错误,进而计算ECU的采样点。根据ECU角色的不同,采样点测试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以ECU作为发送节点,干扰它发送的报文;以ECU作为接收节点,干扰它接收的报文。

实际测试环境的总线干扰设备采用VH6501,并以待测ECU作为接收节点,使用VH6501构建仿真报文,然后从后往前逐次翻转仿真报文数据场的时间份额的电平极性,直到总线上出现错误帧。
VH6501
① 在开始采样点测试之前,我们需要设置VH6501自身的采样点;
② VH6501使用一连串的脉冲电平来构建仿真报文;
③ 从后往前逐次翻转仿真报文数据场的各个脉冲的电平极性,直到干扰到待测ECU的采样点,使得待测ECU发送错误帧。
在执行采样点的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示波器截获CAN总线上的波形。样件使用500 Kbps的传统CAN,即位时间为2 μs。示波器时基设置为8 μs,即一个横格可容纳4个位。
原理


四、补充

4.1 CAN FD仲裁段波特率和采样点计算

CAN FD

4.2 CAN FD数据段波特率和采样点计算

CAN FD

  • 1
    点赞
  • 2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课程设计报告 200 8 — 200 9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 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 设计题目 交通灯 学生XX 学 号 0628030053 专业班级 通信06-1班 指导教师 一.前言…………………………………………………………3 二.功能概述······……………………………………………3 三.设计思路……………………………………………………3 四.硬件介绍……………………………………………………4 五.软件程序设计………………………………………………7 六.电路图及仿真实现………·………………………………10 七.总结…………………………………………………………11 八.源程序………………………………………………………12 参考文献…………………………………………………………14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技 术日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作为一个核心部 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软硬件结合,加以完善 。 十字路口车辆穿梭,行人熙攘,车行车道,人行人道,有条不紊。那么靠什么来实现 这井然秩序呢?靠的就是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指挥系统。交通信号灯控制方式很多,在学 习了单片机的有关知识之后,运用相关知识来设计完成交通信号灯。 二.功能概述 2.1设计任务:交通灯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2.2设计目的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相关外围芯片的外特性,控制方法。 3.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有关电路 参数的计算方法。 4.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5.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为我们今后从事相应工作打下 基础。 三.设计思路 交通灯的变化规律 按照常规我们假设一个十字路口为东西南北走向。初始状态为状态1,南北方向绿灯 通车,东西方向红灯。经过过一段时间(25S)转换状态2,南北方向绿灯闪几次转亮黄 灯,延时5S,东西方向仍然红灯。再转换到状态3,东西方向绿灯通车,南北方向红灯。 过一段时间(25S)转换到状态4,东西方向绿灯闪几次转亮黄等,延时5S,南北方向仍 然红灯。最后循环至南北绿灯,东西红灯。在这些状态下,有时钟倒数计时。 四.硬件介绍 基础知识 交通灯控制器实例主要使用了89C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交 通灯的变化规律、定时器/计数器的概念、定时器/计数器的相关寄存器、定时器/计 数器的4种工作方式、以及定时器/计数器的变成。 4.1定时器/计数器 定时器/计数器是单片机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功能模块之一,本节通过交通灯控制器实 例来演示定时器的使用,并复习如何使用散转程序。 首先介绍交通灯以及定时器/计数器的基础知识,接着介绍本实例的硬件电路构成,然 后逐步分析定时器的变成以及程序的全貌,最后总结一下本实例的技巧与注意。 4.2定时器/计数器的概念 89C51单片机内有两个可编程的定时器/计数器T0、T1。 当定时器/计数器用作"定时器"时,每经过1个机器周期(12个时钟周期),计数器加1 。 当定时器/计数器用作"计数器"时,计数器在对应的外部输入管脚(T0为P3.4引脚,T1 为P3.5引脚)上每发生一次1到0的跳变时加1。使用"计数器"功能时,外部输入每个机器 周期被采样一次。当某一周期管脚状态采样为高电平而下一周期采样为低电平时,计数 器加1。由于检测下降沿跳变需要两个机器周期(24个时钟周期)的时间,所以技术频率 最大值只能为时钟周期的1/24。计数器对外部输入信号的占空比并无限制,但为了保证 给定的电平信号在其改变之前至少被采样一次,外部输入信号必须至少保持一个完整的 机器周期。 4.3定时器/计数器的相关寄存器 与定时器/计数器相关的寄存器有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定时器/ 计数器控制寄存器(TCON)。TCON已经在2.5节受控输出实例中介绍过,因此,在本例中 主要介绍TMOD寄存器。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字节地址89H,不可进行位寻址。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的8位分为两组,高4位控制T1,低4位控制T0。 TMOD每一位的功能如下。 GATE:门控位。 GATE=0,仅由运行控制位TRX(X=0,1)=1来启动定时器/计数器运行; GATE=1,由运行控制位TRX(X=0,1)=1和外部中断引脚上的高电平共同来启动定时 器/计数器运行。 C/T:定时器模式和计数器模式选择位。 C/T=0,为定时器模式; C/T=1,为计数器模式。 M1、M0:工作方式选择位。M1、M
通信原理试题库和部分书后习题 XXX级本科《通信原理》试题(卷)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总分 分 数 说明:答案要求简明扼要,全部做在考试题(卷)上。 一、 (20分)填 空 1、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通常用_________和________衡量, FSK系统指标具体用______ _和_ _______衡量,FM/PM系统具体指标用______ 和______ _衡量。 3、 PCM量化可以分为 和 。在线性PCM中,抽样频率为8 KHZ,对双极性信号编码时编码器输出码元速率为72 KB,则量化信噪比为_______dB。 4、 ΔM信号携带着输入信号的_______信息,Σ—ΔM信号携带着输入信号的_______信息,PCM信号携带着输入信号的_______信息,。 5、 窄带高斯噪声的一维随机包络服从_________ 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p(x)= ;OOK信号加窄带高斯噪声的 一维随机包络服从 分布。 6、 在0—-T时刻内高度为A的矩形信号,与之相匹配的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h(t)图形为 ,传递函数H(ω)= ,最大输出信噪比r0max= ,最大信噪比出现的时刻to= 。 7、 门限效应是 ;用示波器观察眼图的方法步骤是(1) ,(2) 。 8、 二进制代码 1011000000000000101的差分码是 ;HDB3码是 +1 。 9、在ΔM系统中,输入信号f(t)=Acosωkt,抽样速率为fs,量化台阶为δ,要求系统不出现过载现象,而且能正常编码,输入信号f(t)的幅度范围应为 。 10、信道带宽为6 MHz,信号功率与噪声谱密度之比为6 MHz,则信道最大传输速率为 ,当信道带宽B趋向无穷大时,则信道最大传输速率为 。 二、(15分)已知语音信号的最高频率fm为4kHz,幅度范围为(-5.120V,+5.120V),采用13折线法对其进行PCM,试回答计算下列问题: 1 求当采样值为-1.450V时编码器的输出C0C1C2C3C4C5C6C7(设段内码为戈雷码); 2 求量化误差为多少(伏); 3 C0C1C2C3C4C5C6C7=11010011时,表示的采样值是多少? 4 求编码器的输出速率Rb ; 5 如果有32路同样信号,设每帧头增加2bit,且每路也增加1bit做同步信息,对它们进行TDM多路复用, 求编码器的输出速率RΣ=? 三、(10分)已知(7,3)循环码的全部码字如下表: 0000000;0011101;0100111 0111010;1001110;1010011 1101001;1110100;1111111 1. 该循环码共有几个循环圈,并画出循环圈; 2. 求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g(x),生成矩阵G和监督矩阵H。 四、 (5分)已知码长为15的汉明码, 1. 计算监督位应为多少? 2. 计算编码效率为多少? 五、(15分)已知数字信息流为 10100111,码元速率为2400B,载波频率为4800Hz,: 1、 画出2DPSK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2、 画出产生和接收2PSK信号的原理方框图; 3、 在2PSK信号产生和接收方框图基础上,如何改动可以产生和接收2DPSK信号; 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中,在相干接收和非相干接收情况下,那种信号的系统误码率最大,那种信号的系统误码率最小; 5、 2FSK信号的频带宽度B2= ?8ASK信号的频带宽度B8=? 六、( 10分)已知AM信号的时域表示式为 1、 画出产生该信号的方框图; 2、 画出该信号的频谱图(基带信号的频谱自定); 3、 画出一种能接收(解调)该信号的方框图。 七、(8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H(ω)如下图, 1、 当传输速率分别为fb=2w、fb=3w时,画图分析在抽样上是否有码间串扰? 2、 系统无码间串扰的最大传输速率fbmax=? 八、(9分) 同步是通信系统的重要部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实现载波同步有哪些具体方法? 2、 帧同步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3、 为使群同步能可靠建立且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群同步应采取什么措施。 九、(8分)已知某高斯信道的频带宽度为6 MHZ,如果要求传输24 Mbit/s的数字信号,试设计(画出)其发端的原理
实用语音识别基础--21世纪高等院校技术优秀教材 ISBN:711803746 作者:王炳锡 屈丹 彭煊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本书从语音识别的基本理论出发,以“从理论到实用”为主线,讲解了国际上最新、最前沿的语音识别领域的关键技术,从语料库建立、语音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变换、模型建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语音识别系统建立的过程,并针对语音识别系统实用化的问题,给出了一些改善语音识别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力求语音识别能走出实验室,向实用发展。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17章),第一部分介绍语音识别的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介绍实用语音识别系统建立的过程;第三部分列举了语音识别系统工程化所需的关键技术;第四部分对语音识别的4个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详尽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并根据最新的研究与实验结果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参数、图表,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章节之间紧密配合、前后呼应,具有很强酶系统性。同时,通过书中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读者能够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得到很大的启发。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通信和信息处理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信息处理、通信工程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 概述   1. 2 语音识别综述   1. 3 国内外语音识别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第2章 听觉机理和汉语语音基础   2. 1 概述   2. 2 听觉机理和心理   2. 2. 1 语音听觉器官的生理结构   2. 2. 2 语音听觉的心理   2. 3 发音的生理机构与过程   2. 4 汉语语音基本特性   2. 4. 1 元音和辅音   2. 4. 2 声母和韵母   2. 4. 3 音调 字调   2. 4. 4 音节 字 构成   2. 4. 5 汉语的波形特征   2. 4. 6 音的频谱特性   2. 4. 7 辅音的频谱特性   2. 4. 8 汉语语音的韵律特征   2.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语音信号处理方法--时域处理   3. 1 概述   3. 2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和预处理   3. 2. 1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   3. 2. 2 语音信号的预处理   3. 3 短时平均能量和短时平均幅度   3. 3. 1 短时平均能量   3. 3. 2 短时平均幅度   3. 4 短时过零分析   3. 4. 1 短时平均过零率   3. 4. 2 短时上升过零间隔   3. 5 短时自相关函数和平均幅度差函数   3. 5. 1 短时自相关函数   3. 5. 2 短时平均幅度差函数   3. 6 高阶统计量   3. 6. 1 单个随机变量情况   3. 6. 2 多个随机变量及随机过程情况   3. 6. 3 高斯过程的高阶累积量   3. 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语音信号处理方法--时频处理   4. 1 概述   4. 2 短时傅里叶变换   4. 2. 1 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4. 2. 2 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语谱图及其时频分辨率   4. 2. 3 短时傅里叶谱的采样   4. 3 小波变换   4. 3. 1 连续小波变换   4. 3. 2 二进小波变换   4. 3. 3 离散小波变换   4. 3. 4 多分辨分析   4. 3. 5 正交小波包   4. 4 Wigner分布   4. 4. 1 Wigner分布的定义   4. 4. 2 Wigner分布的一般性质   4. 4. 3 两个信号和妁Wigner分布   4. 4. 4 Wigner分布的重建   4. 4. 5 Wigner分布的实现   4.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语音信号处理方法--倒谱同态处理   5. 1 概述   5. 2 复倒谱和倒谱   5. 2. 1 定义   5. 2. 2 复倒谱的性质   5. 3 语音信号的倒谱分析与同态解卷积   5. 3. 1 叠加原理和广义叠加原理   5. 3. 2 同态解卷特征系统和同态解卷反特征系统   5. 3. 3 同态解卷系统   5. 3. 4 语音的复倒谱及同态解卷   5. 4 避免相位卷绕的算法   5. 4. 1 最小相位信号法   5. 4. 2 递归法   5.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语音识别系统   第6章 语料库   6. 1 概述   6. 2 语料库的基本特征   6. 3 语料库的类型   6. 4 语音语料库   6. 4. 1 语音语料库建立. 收集和标注的意义   6. 4. 2 语音语料库的建立和收集要   6. 4. 3 标准语音库语音特性描述   6. 5 语料库的设计举例--863汉语普通话语音合成语料库的设计   6. 5. 1 语料库设计原则   6. 5. 2 语音库的标注   6. 5. 3 与语音语料库相关的文字语料库标注   6.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语音识别的预处理   7. 1 概述   7. 2 语音识别单元的选取   7. 2. 1 汉语音节   7. 2. 2 汉语的基本音素   7. 2. 3 汉语半音节   7. 3 自动分段--端检测技术   7. 3. 1 基于能量的端检测   7. 3. 2 基于LPC-10声码器的端检测   7. 3. 3 基于信息熵的语音端检测   7. 3. 4 基于频带方差的端检测   7. 3. 5 基于倒谱特征的带噪语音信号端检测   7. 3. 6 基于HMM的端检测方法   7. 3. 7 基于分形技术的端检测   7, 3. 8 基于自相关相似距离的端检测   7. 3. 9 基于迟滞编码的端检测   7. 3. 10 实时端检测算法   7.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语音信号特征参数   8. 1 概述   8. 2 基音周期   8. 2. 1 自相关法及其改进   8. 2. 2 并行处理法   8. 2. 3 倒谱法   8. 2. 4 简化逆滤波法   8. 3 线性预测参数   8. 3. 1 线性预测信号模型   8. 3. 2 线性预测误差滤波   8. 3. 3 语音信号的线性预测分析   8. 3. 4 线性预测分析的解法   8. 3. 5 斜格法及其改进   8. 4 线谱对 LSP 参数   8. 4. 1 线谱对分析原理   8. 4. 2 线谱对分析的求解   8. 5 LPCC参数   8. 6 mfcc参数   8. 7 ASCC参数   8. 8 感觉加权的线性预测 PLP 特征   8. 8. 1 PLP参数   8. 8. 2 RASTA-PLP参数   8. 9 动态差分参数   8. 10 高阶信号谱类特征   8. 10. 1 WV谱的定义及其主要性质   8. 10. 2 WV谱计算式的一些变形   8. 11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特征变换   9. 1 概述   9. 2 线性判别分析 LDA   9. 2. 1 线性判别分析的概念   9. 2. 2 广义线性判别函数   9. 2. 3 Fisher线性判别   9. 2. 4 多类问题   9. 3 主分量分析 PCA   9. 3. 1 基于K-L变换的主分量分析   9. 3. 2 随机向量的K-L展开   9. 3. 3 基于K-L变换的降维   9. 4 独立分量分析 ICA   9. 4. 1 引言   9. 4. 2 线性独立分量分析   9. 4. 3 线性独立分量分析算法   9. 4. 4 独立分量分析的预处理   9. 4. 5 非线性独立分量分析   9.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语音识别的模型   10. 1 概述   10. 2 动态时间规整 DTW   10. 2. 1 动态规划技术 DP   10. 2. 2 DTW算法的改进   10. 3 隐马尔可夫模型 HMM   10. 3. 1 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定义   10. 3. 2 HMM中的3个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10. 3. 3 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类型   10. 3. 4 HMM算法实现的问题   10. 4 分类模型 SVM   10. 4. 1 引言   10. 4. 2 学习问题   10. 4. 3 学习过程一致性的条件   10. 4. 4 学习过程收敛速度的界   10. 4. 5 结构风险最小归纳原理   10. 4. 6 支持向量机   10. 5 人工神经网络   10. 5. 1 引言   10. 5. 2 神经元的基本模型   10. 5. 3 前向网络   10. 5. 4 反馈网络   10. 6 高斯混合模型 GMM   10. 6. 1 高斯混合模型的定义   10. 6. 2 参数调整算法--em算法   10. 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语音识别中关键处理技术   第11章 说话人自适应和说话人归一化技术   11. 1 概述   11. 2 自适应方式的分类   11. 3 MLLR算法介绍   11. 3. 1 语音特征空间的划分   11. 3. 2 参数的估计   11. 3. 3 对均值矢量的变换   11. 4 MAP算法介绍   11. 4. 1 MAP算法准则   11. 4. 2 MAP算法公式推导   11. 4. 3 MAP算法讨论   11. 5 说话人归一化技术   11. 5. 1 说话人归一化技术原理   11. 5. 2 声道长度归一化 VTLN   11.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 噪声抑制   12. 1 概述   12. 2 基于小波变换的噪声抑制   12. 2. 1 利用小波变换去除周期性噪声   12. 2. 2 利用小波变换去除冲激噪声   12. 2. 3 利用小波变换去除宽带噪声   12. 2. 4 小波去噪方法的分析   12. 3 基于EVRC编码的噪声抑制   12. 4 基于HMM模型的噪声补偿   12.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 信道补偿   13. 1 概述   13. 2 稳健语音识别技术   13. 2. 1 稳健语音识别的提出   13. 2. 2 稳健语音识别的研究现状   13. 3 信道补偿技术的主要方法   13. 3. 1 经验补偿技术   13. 3. 2 盲补偿   13. 3. 3 基于特征及模型的补偿   13. 4 信道补偿技术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   13. 4. 1 信道补偿技术在汽车内语音识别中的应用   13. 4. 2 基于信道补偿的电话语音识别   13.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语音识别应用   第14章 说话人识别   14. 1 概述   14. 2 说话人识别的基本原理   14. 2. 1 说话人识别系统的典型结构   14. 2. 2 技术原理   14. 3 说话人识别的特征选择   14. 3. 1 说话人识别系统中常用的特征   14. 3. 2 特征参数的统计评价   14. 4 说话人识别的主要方法   14. 4. 1 模板匹配法   14. 4. 2 概率统计方法   14. 4. 3 辨别分类器方法   14. 4. 4. 混合方法   14. 5 判决规则与性能评价标准   14. 5. 1 说话人辨认   14. 5. 2 说话人确认 检测   14. 6 说话人识别中的稳健技术   14. 7 系统举例   14. 7. 1 GMM说话人辨认算法   14. 7. 2 SVM-GMM混合模型   14. 7. 3 CMM-UBM说话人确认   14. 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5章 关键词识别   15. 1 概述   15. 2 关键词识别及其与连续语音识别的关系   15. 3 关键词识别原理   15. 3. 1 关键词识别系统组成   15. 3. 2 关键词识别的基本问题   15. 3. 3 关键词识别系统的主要技术难   15. 4 搜索策略   15. 4. 1 语音起始和结束的粗判   15. 4. 2 帧同步的Viterbi解码算法   15. 4. 3 加入驻留惩罚的改进Viterbi解码算法   15. 4. 4 语法节处的路径合并   15. 4. 5 回溯   15. 5 识别结果的确认   15. 5. 1 置信度的原理   15. 5. 2 利用反词模型的拒识方法   15. 5. 3 利用识别结果本身信息的拒识方法   15. 6 系统实现   15. 6. 1 训练和识别系统框图   15. 6. 2 训练系统的具体实现   15. 6. 3 识别系统的具体实现   15. 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6章 语言辨识   16. 1 概述   16. 1. 1 语言辨识的原理   16. 1. 2 语言辨识技术研究发展的历史   16. 2 语言辨识所需要的有用信息   16. 3 针对自动语言辨识的知觉研究   16. 4 语言辨识的主要方法   16. 4. 1 频谱相似性方法   16. 4. 2 基于韵律信息的方法   16. 4. 3 基于音素识别的方法   16. 4. 4 基于多语言语音单元的方法   16. 4. 5 单词层次方法   16. 4. 6 基于连续语音识别的方法   16. 4. 7 元音系统模型   16. 5 语言辨识系统举例   16. 5. 1 基于GMM-UBM模型的语言辨识系统   16. 5. 2 基于最小分类误差准则的语言辨识系统   16. 5. 3 基于说话人聚类和高斯混合模型的语言辨识系统   16. 5. 4 基于时频主分量分析和高斯混合模型的语言辨识系统   16. 5. 5 基于高斯混合二元模型的语言辨识系统   16. 6 语言辨识系统评估   16. 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7章 连续语音识别   17. 1 概述   17. 2 连续语音识别整体模型   17. 3 声学模型   17. 3. 1 语音识别单元的选取   17. 3. 2 基于予词单元HMM的训练   17. 4 连续语音识别中的搜索策略   17. 4. 1 传统的帧同步算法   17. 4. 2 基于统计知识的帧同步搜索算法原理   17. 4. 3 受词法约束的词搜索树   17. 4. 4 连续语音识别中的双层搜索网络   17. 5 语言模型   17. 5. 1 基于规则的方法   17. 5. 2 基于统计的方法   17. 5. 3 N-gram模型的平滑   17. 5. 4 基于文法规则的方法和基于统计的方法相结合   17. 6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汉名词对照
电缆故障测试仪详细使用说明,YH-A10电缆故障测试仪 使 用 说 明 书 上海宜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简介 一、系统组成 YH-A10电缆故障测试仪由测试主机、路径信号产生器、路径信号接收器和定位仪等几部分组成。 故障测试主机包括一体化电脑、低压脉冲产生和数据处理,用于测试故障的距离,也可用来测量电缆的长度和电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 路径信号产生器产生频率30KHz、最大幅度30V的断续正弦波信号,用于寻测电缆路径。 路径信号接收器用来接收路径信号,用于查找电缆走向和估测电缆埋设的深度。 定位仪用于故障的精确定位。 二、技术性能 1、 故障测试系统 ●可测试各种电力电缆的各类故障及同轴通信电缆和市话电缆的开路、短路故障。 ●可测量长度已知的任何电缆中电波传播的速度。 ●测试距离:不小于16千米 ●系统误差:小于1米 ●采样频率:25MHz ●最小分辨率:0.2米 ●测试盲区:小于16米 ●电源:直流12V(免维护电瓶) ●重量:5Kg 2、路径信号产生器 ●输出信号频率:30KHz ●振荡方式:断续 ●输出功率:30W ●电源:220V±10% ●重量:4Kg 3、定位仪 ●测试灵敏度:50Ω内阻的信号源输出300Hz信号,定仪在维持输出为2V、信杂比优于20:1的情况下输入信号不大于10μv。 ●输入阻抗:不小于1.2KΩ。 ●使用2×2000Ω耳机。 ●工作电压:DC9V±10%。 ●使用环境温度:-20℃~70℃ 三、进入与退出系统 打开电源开关,稍等后系统进入主控界面。  按“测试”按钮进入测试方式;按“帮助”进入帮助系统;按“退出”可退出测试管理系统。 关机时请使用windows系统的“开始”、“关闭计算机”。 电缆故障测试仪界面   一、测试原理   本仪器采用时域反射(TDR)原理测量电缆故障的距离。对于低阻、开路故障,仪器向被测电缆发射一系列电脉冲,有故障的电缆会在故障产生一个反射信号(如果没有电缆故障,反射为电缆全长);对于高阻故障,给电缆上加一冲击直流负高压,使故障产生反射脉冲。我们根据发射脉冲和反射脉冲的时间差及电缆中电波的传播速度,可测出故障到测试端的距离为: S=VT/2     式中:S代表故障到测试端的距离        V代表电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        T代表电波在电缆中来回传播所需要的时间 在速度V已知和时间T已经测出的情况下,就可计算出故障距测试端的距离S 。 这一切只需稍加人工干预,就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测试故障迅速准确。   二、测试系统控制面板介绍   测试面板可分为四部分:菜单栏、状态栏、图形显示区、功能键区。   1、菜单栏   菜单栏包括“数据管理”和“测试帮助”两个菜单: “数据管理”菜单:包括“打印”、“读盘”、“存盘”、“结束”四个菜单项。 选择“打印”可将屏幕显示内容用打印机打印出来;选“存盘”可将测试的波形和数据存储于电脑的硬盘或外存储器(如U盘等)中,作为资料保存;选“读盘”可调出以前测试时存储的波形,以供事后分析;选“结束”可退出该控制面板。 2、状态栏 状态栏里显示四个方面的信息:最左边是测试方式;第二个是选择的电缆介质所对应的电波速度(若是测速度,则不显示介质信息);第三个是故障距离(或电缆长度);最右边显示测试日期。 3、图形显示区   图形显示区用来显示采样所得的波形,电脑内存储的波形也可以通过读盘或调用在此显示,供使用人员分析。   4、功能键区 功能键区由14个按键组成,可分为三类。 初始化数据:包括测试方法和介质选择两个键。 测试方法:有两种选择,“测故障”和“测速度”。 基本的测试方法有三种,“低压脉冲”、“冲闪”、“直闪”。 “低压脉冲”有“2μs”和“0.2μs”两种脉宽可选择。 “冲闪”包括“电感电压取样”,“电阻电压取样”,“电流取样”三个菜单项; “直闪”包括“电压取样”“电流取样”两个菜单项。 介质选择: 程序初始化时设置为“油浸纸型”,如果是其它介质的电缆,可根据电缆的介质选择。 共有四种类型供选择:“油浸纸型”、“不滴流型”,“交联乙烯”,“聚氯乙烯”,“自选介质”五个菜单项。 选择其中一项就等于选择一种速度,即电波在该电缆中的传播速度。 数据采样与测量:共有八个按键。   “采样”键:在系统测试时采用。每按动一次“采样”键,系统便采集一次数据,并可以在图形显示区绘出波形图来。   “扩展”键:为了精确计算故障距离,按此键可将显示的波形扩展后再计算故障距离。每按一次波形扩展一倍,按四次为一个循环。   “卷动”键:波形被扩展后,故障特征波形可能会处于第一屏以外的其它屏内,按此键可将显示内容一屏一屏地向左移动,直到故障波形在当前屏內显示出来,便于光标精确定位。 “归位”键:需要光标快速回到屏幕最左端时按此键。 “定位”键:计算距离起键。在光标移动到特征波形的起始拐处按此键。 “左移”键和“右移”键:这两个键用于控制光标的左右位移。当按动它们时,游标移动,每按一次移动一个单位。 如果需要快速移动游标,可以用鼠标拖动游标,到合适的位置松开即可;也可以在波形的特征鼠标的左键直接对准游标。 “复位”键:系统复位键。无论系统处于何种状态,按此键均可退回到系统主界面。 “存储”键:按此键可将测试的波形和数据存储于电脑内存中。(“存储”与数据管理菜单里的“存盘”不同。“存盘”是将数据存储在磁盘上,可长期保存,而“存储”只是将数据存储在电脑内存中,关机后数据会丢失。)   “调用”键:与“存储”配合使用。按此键可在屏幕上显示上次存储的内容,以便分析与计算。   “比较”键:按此键可将当前采样的的波形和存储在电脑内存内的波形同时显示在屏幕上,用户可对这两幅波形进行比较分析。 “平移”键:按此键进入图形左右移动功能,“左移”“右移”键可将屏幕上显示的两个波形的起对齐,以便计算距离。 三、故障测试方法 故障测试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摸清故障电缆的基本情况:用摇表及万用表测量故障电缆的绝缘电阻,并用低压脉冲测量电缆的全长、是否有断线、短路等。 第二、根据故障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测试方式,测量电缆故障距离。一般我们把断线故障和直流电阻值在100Ω以下的电缆故障称为低阻(开路)故障,采用低压脉冲法测试,其它的故障采用冲闪法或直闪法。 第三、探测故障附近电缆埋设的路径及深度。 最后确定故障的准确位置。 测试前将电缆始端和终端头的所有连线断开。 测试系统的面板上有“输入振幅”和“位移”两个旋纽,分别用来调整下次采样的输入信号幅度和波形的上下位置。   1、低压脉冲方式 低压脉冲用于测试电缆中电波传播的速度、电缆全长、低阻故障和开路故障。   仪器连接如右图。 将测试仪的输入线分别加到故障电缆的地线和故障相。根据故障的具体情况,也可以把输入线加在两个相线上测试。   ●测速度   对于有些电缆,电波传播的速度未知,必须通过测试来确定。我们只要知道电缆的全长,就可以通过测试计算出该电缆中电波传播的速度。 在“测试方法”菜单选择“测速度”,根据电缆的长度选择“0.2μS”或“2μS”,一般500 m以下用0.2μS。键入电缆全长后按“采样”键,配合调整“位移”和“幅度”旋纽,使信号的幅度和基线处于便于观察的位置。   移动游标至低压脉冲的下降沿后按“定位”,再移动游标至反射信号的前沿,屏幕上即可显示此种电缆中电波的传播速度。如果发射和接收的波形离的太近,可按“扩展”键将波形扩展后再计算。 ● 测故障 在“测试方式”菜单选择“测故障”,并选择适当的脉冲宽度,按“采样”后屏幕即显示故障波形。 开路故障的反射信号与发送脉冲极性相同,短路故障的反射信号与发送脉冲极性相反。 注:由于测电缆全长时的接线及波形与测开路故障时完全相同,所以程序中未单独列出测全长菜单。 低压脉冲测试开路故障(电缆全长)和短路故障的波形如下。 2、冲闪方式 冲闪方式用于测试高阻泄漏性故障,大部分电缆故障都可以使用冲闪方式测试。通常采用接线简单、人身和设备均非常安全的电流取样法。 冲闪电流取样方式的接线如下: 将球间隙调整合适(一般为距离1-2mm),然后按“采样”键,旋转操作箱上的调压器升压到高压放电打火,直到电脑屏幕上显示下面的波形。 3、直闪方式 直闪法用于测试高阻闪络性故障。 用直闪法时一定要注意监视高压电流,以防电流过大而烧坏高压变压器。 直闪的波形一般为上下对称、间隔基本相同的方波。   4、测试电缆路径和埋设深度 仪器如右图连接。将路径信号产生器输出电缆芯线接电缆的一相,地线接电缆地线(铅包)。如果故障相的电阻值很低,可在信号输出地线和电缆地线间串接一几百欧姆的电阻。 先将输出电位器调到最小,打开电源后再将幅度旋纽调整到适当的位置,此时仪器输出一个30KHz正弦信号,此信号在电缆周围产生电磁场,调整路径信号接收器的 “音量”和“微调”旋纽,使耳机里的声音清晰、悦耳,即可寻测电缆路径和估测电缆埋设的深度。 ● 寻测电缆路径 当接收器处于电缆上方B时,接收器的线圈与电场平行,线圈没有切割电力线,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很小,这时耳机中几乎没有声音。而当探棒在A或者C时,耳机中的声音较大。 由声音较小的所连成的线即为电缆的路径。 ●估测电缆埋设深度 将探棒在电缆上方B倾斜45°,然后垂直于电缆走向后退,当退到A时,探棒正对电缆,此时耳机里的声音最小。 B到A的距离,也就是后退的距离即为电缆埋设的深度。 用这种方法可以估测电缆的埋设深度。   5、故障精确定位 我们已使用适当地测试方法测量出了故障的距离,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人为读数的误差、电缆的余缆、拐弯等,在地面上不一定能准确地找到故障,还必须使用故障定位仪来准确地确定故障位置。 故障定位时是利用高压设备给电缆加一冲击直流负高压,用定位仪在测量出的故障附近探听电缆故障放电的声音。 高压放电的间隔以1秒钟一次为宜。 故障定位时高压部分的接线如下图: 打开定位仪电源,适当调节音量旋纽,将定位仪放置在电缆路径上测量出的故障附近,此时耳机中应该有故障放电的声音,如果听不到声音可移动定位仪的位置,直到耳机里的放电声最大,此处即为故障。 附录一 实测波形 附录二 YH-A10电缆故障测试仪配套表 名称及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测试软件 套 1 电缆故障测试系统 台 1 路径信号产生器 台 1 路径信号接收器 个 1 定位仪 个 1 电流取样盒 个 1 放电球隙 部 1 脉冲电容器 台 1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诊断协议那些事儿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