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CE 模型
是的,这个 PEX 文件是通过Calibre xRC(通常是 Calibre 的寄生提取工具模块之一)生成的,描述了一个反相器电路的寄生参数,包括寄生电阻和寄生电容。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文件的结构和内容。
文件结构概述
-
文件头部:
- 文件名:
inverter.pex.netlist.pex
- 创建时间:
Tue Oct 22 18:14:33 2024
- 使用的工具:
Calibre xRC
- 工具版本:
v2019.1_18.11
- 温度信息:标称温度
25°C
,电路温度27°C
- 文件名:
-
寄生参数描述:
- 文件中的
.subckt
语句定义了几个不同的子电路(subckt
是 SPICE 格式中用于定义子电路的声明),这些子电路包含寄生电阻、电容等信息。 - 每个子电路代表某个部分的寄生效应,通常是与设计中不同节点或信号连接点相关的寄生。
- 文件中的
逐行分析
1. 子电路 PM_INVERTER%VSS
.subckt PM_INVERTER%VSS 1 6 14 20
c0 36 0 0.0145915f
r1 33 36 137.755
r2 20 36 3.4758
r3 17 20 5.10802
r4 17 33 12.142
r5 14 17 0.87963
r6 6 33 54.8065
r7 1 36 62.0905
.ends
- 定义:该子电路
PM_INVERTER%VSS
是与 VSS(接地)相关的寄生提取结果。它描述了从输入和输出节点到地的寄生电阻和电容。 - 端口:子电路定义了四个端口(
1 6 14 20
),这些端口可能是相关的信号节点或电源/地节点。 - 寄生电容:
c0 36 0 0.0145915f
:表示节点36
与地(0
)之间的寄生电容为0.0145915f
(飞法拉,Femtofarads)。
- 寄生电阻:
r1
到r7
是提取出来的寄生电阻,单位是欧姆。例如:r1 33 36 137.755
:节点33
和36
之间的寄生电阻为137.755
欧姆。r2 20 36 3.4758
:节点20
和36
之间的寄生电阻为3.4758
欧姆。- 其余的电阻定义类似。
2. 子电路 PM_INVERTER%VDD
.subckt PM_INVERTER%VDD 1 6 14 20
c0 36 0 0.0149587f
r1 33 36 137.755
r2 20 36 3.0437
r3 17 20 5.54012
r4 17 33 12.142
r5 14 17 2.05247
r6 6 33 54.375
r7 1 36 61.659
.ends
- 定义:该子电路
PM_INVERTER%VDD
是与 VDD(电源)相关的寄生提取结果,类似于 VSS 的子电路,但针对电源。 - 寄生电容:
c0 36 0 0.0149587f
:节点36
与地之间的寄生电容为0.0149587f
(飞法拉)。
- 寄生电阻:
- 和 VSS 类似,
r1
到r7
定义了各个节点之间的寄生电阻,单位是欧姆。例如:r1 33 36 137.755
:节点33
和36
之间的寄生电阻为137.755
欧姆。r2 20 36 3.0437
:节点20
和36
之间的寄生电阻为3.0437
欧姆。
- 和 VSS 类似,
3. 子电路 PM_INVERTER%A
(输入端)
.subckt PM_INVERTER%A 2 7 15
c0 2 0 0.00216642f
r1 5 15 22.6738
r2 5 7 259.152
r3 2 5 259.152
.ends
- 定义:该子电路
PM_INVERTER%A
可能与反相器的输入节点相关(通常输入节点用A
表示)。 - 寄生电容:
c0 2 0 0.00216642f
:节点2
与地之间的寄生电容为0.00216642f
(飞法拉)。
- 寄生电阻:
r1
到r3
定义了各个节点之间的寄生电阻。例如:r1 5 15 22.6738
:节点5
和15
之间的寄生电阻为22.6738
欧姆。r2 5 7 259.152
:节点5
和7
之间的寄生电阻为259.152
欧姆。
4. 子电路 PM_INVERTER%Y
(输出端)
.subckt PM_INVERTER%Y 1 6 14
c0 14 0 0.0061895f
r1 6 14 22.1393
r2 1 14 46.796
.ends
- 定义:该子电路
PM_INVERTER%Y
可能与反相器的输出节点相关(通常输出节点用Y
表示)。 - 寄生电容:
c0 14 0 0.0061895f
:节点14
与地之间的寄生电容为0.0061895f
(飞法拉)。
- 寄生电阻:
r1 6 14 22.1393
:节点6
和14
之间的寄生电阻为22.1393
欧姆。r2 1 14 46.796
:节点1
和14
之间的寄生电阻为46.796
欧姆。
总结
这个 PEX 文件描述了一个反相器电路不同节点之间的寄生电阻和寄生电容。每个 .subckt
子电路代表了反相器中与不同节点(如 VDD、VSS、输入 A、输出 Y)相关的寄生效应。寄生电阻和电容的提取是为了模拟物理布局带来的寄生效应,它在后仿真中会影响电路的性能。
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 寄生电容:
c0
表示节点和地之间的寄生电容,通常是飞法拉级别。 - 寄生电阻:
r1
到r7
描述了不同节点之间的寄生电阻,单位是欧姆。 - 后仿真目的:这些寄生电阻和电容会影响电路的时序、功耗和信号完整性,是后仿真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这些寄生参数,仿真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物理实现中的非理想效应。
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果你的后仿真结果不正确(例如输出一直保持在 0.7V),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 寄生电容过大:某些节点的寄生电容较大,导致信号上升或下降时间变慢,输出信号无法及时翻转。
- 寄生电阻过大:某些关键路径上的寄生电阻较大,导致电压降过大或信号衰减。
- 布局设计问题:实际布局中的互连线太长或太细,导致寄生效应过于严重。
建议你仔细查看 PEX 文件中的寄生电阻和电容,尤其是输出路径上的寄生参数,看看是否存在过大的寄生效应。如果有,可以尝试优化布局以减少这些寄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