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设计——闩锁效应

【总是单纯将闩锁效应看成是形成pnp二极管正偏带来大的漏电流烧坏衬底,还是想着写详细点,也希望自己记得详细点的】
定义当然还是这样:
闩锁效应是指 CMOS 器件所固有的寄生双极晶体管被触发导通, 在电源和地之间存在一个低阻通路,大电流,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甚至烧毁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源-阱-衬底,总是能够形成pnp(npn)的二极管的结构,并且由于(以n阱中的p掺杂-n阱-p衬底形成的pnp为例)本身的从n阱到p衬底已经形成反偏结构,因此只要n阱中的p掺杂的电压高于n阱的阱电位,就会形成cmos电路的闩锁效应。
上面这幅图也解释了为什么n阱电位明明是电源电压,但是这个pn结还是会正偏。
因为,在衬底中流过的电流足够大的时候,n阱中的寄生电阻R2上的压降会达到0.7v,也就是一个二极管的导通压降,n阱的电位分布不是均匀的,这一点也是版图设计时需要考虑的。
同理也就是npn管的导通。
当然这两个寄生二极管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很明显的可以看到
例如 Q1 开启,它会提供足够大的电流给 R2 ,使得 R2 上的压降也达到 0.7V ,这样 Q2也会开启,同时,又反馈电流提供给 Q1 ,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大部分的电流从 VDD 直接通过寄生晶体管到 GND ,而不是通过 MOSFET 的沟道,这样栅压就不能控制电流 。
上图中的寄生晶体管连接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其结构实际上是一个双端 PNPN 结结构,如果再加上控制栅极 ,就组成门极触发的闸流管,该现象就称为闩锁效应(闩锁本是闸流管的专有名词)。 即双端 PNPN 结在正向偏置条件下,器件开始处于正向阻断状态,当电压达到转折电压 时,器件会经过负阻区由阻断状态进入导通状态.这 种状态的转换,可以由电压触发 ( =0) ,也可以由门极电流触发 ( ≠ O) 。门极触发大大降低了正向转折电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两个寄生晶体管工作时,形成正反馈电路,加深可控硅导通,造成的结果是一股大的电流将由电源流向接地端,导致一般正常电路工作中断,甚至会由于高电流散热的问题而烧毁芯片。

  • 4
    点赞
  • 5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