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ECOL | 中国林业科学院刘世荣院士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晓教授发现土壤细菌群落是不饱和的,并揭示其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二元性

中国林业科学院刘世荣院士和张晓教授团队揭示了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细菌多样性受物种库与局域构建过程的双重影响。研究发现细菌群落多数不饱和,α多样性取决于物种库,β多样性主要受环境选择约束。这为理解微生物多样性形成提供了新视角。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院刘世荣院士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晓教授共同通讯在Molecular Ecology在线发表题为“Species pool, local assembly processes: disentangling the mechanisms determining bacterial α and β diversity during forest secondary succession”的研究论文,研究了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变化模式,首次揭示了大多数土壤细菌群落是不饱和的,其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二元性:α多样性依赖于物种库,但β多样性受到环境选择的约束,这为研究物种库和局域构建过程对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的驱动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对跨时空尺度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模式产生和维持的机制的综合理解是生态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可能受多种机制的调控作用。已有研究多聚焦于随机和确定性过程(局域构建过程),该团队前期研究率先将物种库假说引入微生物生态理论,最新的研究发现物种库对多样性的调控作用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可见,探究局域物种的组成与多样性在何种情况下受物种库的调控成为解析多样性机制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首次运用“饱和理论”解决物种库何时重要这一问题饱和理论描述了一个局域群落是否依赖于物种库,并包含了两种关于局域丰富度与物种库大小的关系的理论曲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物种库和局域构建过程的作用。如果因为群落包含充足的生态位空间,局域物种丰富度线性依赖于物种库的大小,群落被称为不饱和。如果由于缺乏空余生态位,尽管物种库大小持续增加,但局域丰富度可能达到上限,不随物种库的增加而增加,那么该群落被视为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局域构建过程在调节群落组成方面将变得更加重要由此可见,当明确考虑不饱和或饱和情况时,控制土壤细菌多样性的机制可能截然不同。因此,该团队建立了一个概念模型,整合了演替,局域构建过程和饱和理论,以促进对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细菌多样性驱动机制的理解(图1)。

图1. 物种库和群落构建驱动土壤细菌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变化的概念框架

针对以上科学问题,选择了6个来自不同纬度的典型森林演替序列,进行了土壤微生物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探讨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变化模式及机制,并对概念模型进行了科学论证。研究表明,土壤细菌群落是不饱和的,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细菌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由不同驱动机制的。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细菌α多样性线性依赖于物种库;土壤细菌β多样性主要受局域群落构建过程的影响,而异质性筛选是局域群落构建过程中驱动土壤细菌β多样性的最关键影响机制。该研究系统阐明了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细菌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形成机制,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以及辨析不同机制的相对重要性提供了全新的认识视角。

据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晓、硕士研究生戴寒丹为共同第一作者,河南大学教授傅声雷、黄永涛、崔洋,硕士研究生董彪、杨竹,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刘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新岗、张硕新、焦硕,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春波,兰州大学教授李欢共同合作参与了该项研究。中国林业科学院刘世荣院士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晓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11/mec.17241

图片

  • 8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