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森林树种多样性如何调控外生和内生菌根植物-土壤反馈效应?

研究揭示,随着树种多样性增加,丛枝菌根树种PSF保持稳定,而外生菌根树种PSF转为负值,受幼苗特性、土壤微生物及病原真菌影响。这一发现强调了植物性状与微生物群落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成果发表在Geoderma上。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图片

植物-土壤反馈(PSF)是促进植物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制。然而,树种多样性丧失引起的PSF变化如何影响丛枝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树种的生长情况尚不清楚。依托于我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实验平台(BEF-China),北京林业大学张乃莉研究团队通过开展盆栽控制实验(图1),针对不同植物多样性情境、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的PSF响应机制开展研究,发现树种多样性与土壤真菌群落的互作关系是调控PSF的重要方面。

图1 实验设计图和科学假设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树种多样性的增加,AM树种的PSF保持不变;而EcM树种的PSF从正变为负,这与幼苗形态和生理性状以及土壤功能真菌群落对树种多样性的响应有关,特别是土壤病原真菌α多样性和真菌共现网络的复杂性。这说明植物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密切联系共同调节了幼苗的生长。在多样性较高的植物群落中,EcM树种的负PSF强度可能会限制其幼苗的更新,导致幼苗和大树数量的减少,甚至会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造成负面影响(图2)。

图片

图2 AM和EcM树种的PSF效应值对树种丰富度的响应情况

此外,基于相关性和多元回归模型指出植物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分别解释了地上部分、根和总生物量变化的75.8%、73.2%和76.3%。总而言之,该研究的结果证明了PSF在调节AM和EcM幼苗生长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它与树种丰富度的相互作用;并且发现土壤病原真菌多样性和真菌共现网络复杂性在不同树种多样性水平下调节EcM树种PSF的重要性,该项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树种多样性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图3)。

图片

图3 植物性状预测因子以及植物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性质对生物量的相对重要性。

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1月16日在土壤学主流期刊Geoderma上发表,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潘玉梅和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王艳红副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的张乃莉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32071644和321611230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NO. 2023YFF1304003-02)和中国科学院先导重点研究项目(NO. XDB31000000)的资助。

原文链接 ↓ 

https://doi.org/10.1016/j.geoderma.2024.11678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