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约束二次规划——变量消除法和KKT法

基本思想

如果遇到这种简单的问题:
m i n   x 1 2 + x 2 2 + x 1 + 2 x 2 s . t .     x 1 + x 2 = 1 \begin{aligned} &min x^2_1+x^2_2+x_1+2x_2 \\ &s.t.  x_1+x_2=1 \end{aligned} min x12+x22+x1+2x2s.t.  x1+x2=1
基本的思想就有两个,第一种是消除一个变量,这样就可以很简单的求解出来:
m i n   ( 1 − x 2 ) 2 + x 2 2 + 1 − x 2 + 2 x 2 \begin{aligned} &min (1-x_2)^2+x^2_2+1-x_2+2x_2 \end{aligned} min (1x2)2+x22+1x2+2x2
第二种就是可以使用拉格朗日法,这最后可以推导出KKT条件:
m i n   x 1 2 + x 2 2 + x 1 + 2 x 2 + λ ( x 1 + x 2 − 1 ) min x^2_1+x^2_2+x_1+2x_2+λ(x_1+x_2-1) min x12+x22+x1+2x2+λ(x1+x21)
对于等式约束的二次规划方法,这两种思路都可以求解,把上面的问题变成更高级更抽象的形式:
m i n   1 2 x T Q x + c T x s . t .     A x = b \begin{aligned} &min \frac{1}{2}x^TQx+c^Tx\\ &s.t.  Ax=b \end{aligned} min 21xTQx+cTxs.t.  Ax=b

变量消除法

这种方法对应的是上一章说的第一种思想,基本推导思路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变成了更高级的矩阵形式,相同的推导还有线性规划中的单纯形方法。
一般来说,等式约束中的 A A A是一个扁长的矩阵,也就是说虽然这个是等式,但是满足它的也有很多很多的解。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上一章的 x 1 + x 2 = 1 x_1+x_2=1 x1+x2=1。所以这里我们和上一章思路一样,使用某些变量表示其他变量,然后变成无约束二次规划进行求解。无约束二次规划——共轭梯度法

A x = b Ax=b Ax=b的求解

如果熟悉单纯形法的意义和推导,其实就是一模一样的。
首先将矩阵分块,等式写成:
( B , N ) ( x b x n ) = b (B,N)\left( \begin{array}{c} x_b\\ x_n \end{array} \right)=b (B,N)(xbxn)=b
这里 x b x_b xb是一组基,对应的矩阵B是一个方阵,而且应该是可逆的。那么后面的工作就是做一个简单的移项:
B x b + N x n = b x b = B − 1 b − B − 1 N x n Bx_b+Nx_n=b\\ x_b=B^{-1}b-B^{-1}Nx_n Bxb+Nxn=bxb=B1bB1Nxn
这样原变量就可以写成:
x = ( x b x n ) = ( B − 1 b − B − 1 N x n x n ) = ( B − 1 b 0 ) + ( − B − 1 N I ) x n x=\left( \begin{array}{c} x_b\\ x_n \end{array} \right)=\left( \begin{array}{c} B^{-1}b-B^{-1}Nx_n\\ x_n \end{array} \right)=\left( \begin{array}{c} B^{-1}b\\ 0 \end{array} \right)+\left( \begin{array}{c} -B^{-1}N\\ I \end{array} \right)x_n x=(xbxn)=(B1bB1Nxnxn)=(B1b0)+(B1NI)xn
即写成了一个类似于 x = x 0 + Z x n x=x_0+Zx_n x=x0+Zxn的形式,这样我们将其代入进去,并使用无约束方法求解,就能解出答案

唯一解条件

我们将 x = x 0 + Z x n x=x_0+Zx_n x=x0+Zxn带入到目标函数中:
1 2 ( x 0 + Z x n ) T Q ( x 0 + Z x n ) + c T ( x 0 + Z x n ) \frac{1}{2}(x_0+Zx_n)^TQ(x_0+Zx_n)+c^T(x_0+Zx_n) 21(x0+Zxn)TQ(x0+Zxn)+cT(x0+Zxn)
这里面 x 0 x_0 x0是已知的, x n x_n xn是未知的,并且这里再次省略常数项,他就变成了如下的形式:
1 2 x n T ( Z T Q Z ) x n + c T Z x n \frac{1}{2}x_n^T(Z^TQZ)x_n+c^TZx_n 21xnT(ZTQZ)xn+cTZxn
对其求导等于零:
( Z T Q Z ) x n + b 1 = 0 (Z^TQZ)x_n+b_1=0 (ZTQZ)xn+b1=0
如果想要其有唯一最优解,也就必须要满足 Z T Q Z Z^TQZ ZTQZ为正定。

KKT法

由于这个是凸二次规划问题,其KKT点就是全局解,所以可以考虑用KKT条件对其求解。这里可以直接使用KKT的五行公式,但是由于没有不等式,所以其实会简化不少。也可以从拉格朗日法推导出来,为了和第一章的思路一致,这里简单推导一下

拉格朗日法到KKT点

1 2 x T Q x + c T x + λ T ( A x − b ) \frac{1}{2}x^TQx+c^Tx+λ^T(Ax-b) 21xTQx+cTx+λT(Axb)
将其对 x x x求导等于零,得出:
Q x + c + A T λ = 0 Qx+c+A^Tλ=0 Qx+c+ATλ=0
λ λ λ求导等于零,得出:
A x − b = 0 Ax-b=0 Axb=0
将其合写成矩阵的形式:
( Q A T A 0 ) n + m ( x λ ) = ( − c b ) \left( \begin{array}{c} Q&A^T\\ A&0 \end{array} \right)_{n+m}\left( \begin{array}{c} x\\ λ \end{array} \right)=\left( \begin{array}{c} -c\\ b \end{array} \right) (QAAT0)n+m(xλ)=(cb)
这样将这个方程组求解之后就可以求得最优解。

两种方法的比较

我们假设原来的变量为 n n n个,矩阵 A A A的秩为 r ( A ) = m r(A)=m r(A)=m。第一种方法其实是转化成了一个 n − m n-m nm维的问题,也就是说求解 n − m n-m nm个方程组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而第二个方法是将其转化成一个 n + m n+m n+m维的问题,即 n n n个变量, m m m个乘子。
如果建模建出来的问题就只需要求解一次等式二次规划问题,那么哪一个其实都可以求解,如果维数太大,建议用第一种方法。
如果需要多次求解,需要用到乘子的信息,那就推荐用KKT方法,比如不等式约束的二次规划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薯一个蜂蜜牛奶味的愿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