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的杂散光与盲区

杂散光对盲区的影响

sipm输出的接收波形如下图所示,一般sipm输出的上升时间1.5ns,恢复时间10~100ns,无论同轴旁轴的光机,在发射打在窗口片上都会有回波直接反射回来,这个反射回来的光就是杂散光,杂散光会被sipm响应,sipm需要时间恢复,在恢复的时间这段再有回波就很难分辨,雷达的盲区就变大了。

在杂散光上的叠加的信号可能如下图所示,在sipm的恢复边沿上长出回波信号,0.5m对应的tof时间3.3ns,sipm的cell如果在杂散光位置响应了,那么在3.3ns这么短的时间是不能恢复再次雪崩的,也就是这个时候就要就要看杂散光有多强了,比如sipm有2000个cell,杂散光只雪崩了1000个,那么在0.5m还有1000个可以雪崩就可以在恢复边沿上有回波信号,如果杂散光把2000个cell都雪崩了,那在恢复边沿上就很难叠加回波了,盲区就变大了,杂散光越小,近距离的信号就会越容易分辨,盲区就越小,所以雷达在解决杂散光的问题上,可以通过打一次低发射功率来测量近距离的信号。

杂散光的产生

在发射打在窗口片时,会在窗口片上直接反射到接收上,在多线激光雷达中,经常会同时有多路发射同时打光,多路的发射会进一步加大杂散光,这是由于不同发射之前的传输时延是有差异的,导致发射错位,那产生杂散光的位置也是错位的,最终使杂散光的宽度展宽,最终叠加后的杂散光如下图中的黑色波形所示。

杂散光的解决

1、在光机设计上解决。这个我也不懂,就不瞎说了。

2、在窗口片上增加抗反射涂层,也就是AR增透。具体原理可以参考:

https://www.eet-china.com/news/40a14574.html

3、在接收这里加一个光开关,通过时序控制到镜头这段时间内的杂散光给不到接收sensor上。

这是速腾的一篇专利提到的。CN 109975785 A

4、硬件设计上还可以通过发射一次低功率,再发射一次高功率,发射低功率时的杂散光较小,远不会饱和,高功率用作远距离测试。这是一种低成本解决杂散光的方式。

这个方式已经被禾赛写了专利:CN 108089201 B

  • 6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