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飞轮背后暗藏着这样的逻辑:一旦核心部分各就其位,飞轮被激活,飞轮就会随着时间产生持续的动力并变得更强。在整个循环中,每个部分会产生自己的能量,这又被用来驱动系统的其它正能量。
在亚马逊的研发体系中,类似飞轮这样的良性循环机制发挥着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大到人员招聘和培养体系,小到事后分析机制的设计,甚至亚马逊平台化的思路中也多有类似的飞轮思想。(原文:《任发科:亚马逊高效研发的秘密》)
飞轮的应用1:从强制、制度到学习型组织
在《穷人为什么穷》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位小老板提升组织的案例:
飞轮的应用2:对员工的奖励,要及时,要立刻反馈。
好比这个员工很优秀,他做了一件事,做成了,刚做成,立刻就要奖励,马上加薪,马上加到位,千万不要等,一天都不等。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要让这个员工知道,你为什么加的薪,你为什么升的职。
也是让这个员工知道,你能一直这样做,一直这样进步,你就能一直得到反馈,而且是立即就反馈。
你想想,一个员工做事做满一年,你加薪,他怎么知道自己为啥加的?是因为时间到了?还是因为某件事,某几件事做得好?
他不清楚
他不清楚,他下一次就不知道努力的方向,他也无法知道自己改进的方向。
反过来,你真的能够打破陈规陋习,对于做得好的人,就其每件事直接奖励,立刻奖励,破格奖励,他和你就形成了一种契约。
一种他的努力和奖励之间的契约,越做越有反馈,他就做的越来越有味道,这叫良性循环。
那天这哥们讲的是他如何在一年之内把一名测试,从月薪3K,连续加薪好几次,加到7K的故事。要知道,那是十几年前,计算机系应届的硕士去华为,也只有6.5K。(原文:《 究竟是谁害了柯镇恶的兄弟们》 )
思考题:什么是你个人的飞轮?你的飞轮转起来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