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结论 本文以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信息及数值模拟技术,系统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区域人类活动条件下的地下水流模式特征;选择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系统作为典型系统,模拟分析了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流模式及地下水开采对地下水流模式的影响,主要取得了如下的认识与结论: (1)研究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流域下游平原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大气降水不能形成有效补给。山前平原区地下水存在冬季冰雪融水补给与夏季较富集氢氧同位素的雨水补给,绿洲平原区与绿洲-沙漠过渡区主要来自于寒冷时期古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 (2)研究区第四系孔隙含水系统的地下水流模式可划分为局部、中间和区域水流系统。天然条件下局部水流系统主要发生在山前溢出带和绿洲洼地湿地排泄带,地下水循环快(>0.5 m/d),地下水年龄小于50 a,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低矿化度(TDS<300 mg/L)的HCO3·SO4-Ca型;区域水流系统在山前戈壁带获得补给,通过深部含水层水平径流至玛纳斯湖,地下水年龄基本为10~30 ka的古地下水,地下水径流速度最小(<0.05 m/d);中间水流系统分布在区域滞流水系统和局部水流系统之间,由现代地下水和古地下水组成,地下水年龄为5~10 ka。 (3)人类活动条件下,受强烈开采地下水形成水头差影响,绿洲平原区中间和区域水流系统转为向开采井汇流,形成开采-灌溉-入渗的混合集水模式,地下水垂向混合明显;绿洲平原灌区浅表层新增了灌溉入渗及蒸发蒸腾为主的膜下滴灌田间土壤水流系统,零通量面(地表以下50~70 cm深度处)以上土壤水向根系区和膜间运移,零通量面以下土壤水垂向入渗补给地下水。 (4)通过8处溴示踪试验计算的潜水蒸发速率与对应点HYDRUS-1D模型计算的结果对比,模拟值与计算值之间拟合效果较好,模型识别的包气带水力参数较可靠,在此基础上构建13处试验点作物灌溉条件下的非饱和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结果表明玛纳斯河平原区地下水蒸散发量位于500~750 mm/a之间,其中棉花生长期内蒸散发量位于460 ~ 650 mm/a之间;地下水入渗补给量位于5 ~ 38 mm/a之间,且在岩性结构、地下水位埋深、土壤前期含水量等因素影响下,入渗量整体上呈现由东南向东北降低的趋势。 

(5)将HYDRUS-1D模型计算的地下水入渗量作为地下水流模型的源汇项,利用MODFLOW软件构建了非饱和-饱和耦合的水流模型。通过模型识别和验证期水均衡特征分析可知,模拟计算的补给量与排泄量与均衡法计算的结果相比,误差分别为5.2%和3.8%。地下水开采影响下,山前平原区地下水流向发生小范围偏转,地下水流速大于0.5 m/d;平原区中层和深层承压含水层水头降低,地下水流场变化显著,深层地下水流速小于0.2 m/d;中层地下水流速度介于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之间,147团以北一带地下水流速小于0.5 m/d。 (6)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对山前平原潜水区影响较小,地下水流场变化不显著,对绿洲平原和绿洲-沙漠过渡区地下水位影响较大,当开采量增加时,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增加0.3 m/a左右,出现水位降落漏斗,开采量减少时,水位下降幅度减小0.16 m/a左右,水位降落漏斗逐渐消失;继续超采或进一步扩采地下水,将持续消耗中深层古地下水,开采井集水系统范围增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对干旱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应制定合理地下水开采模式及水资源利用方案。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 (1)构建规模化开采和节水灌溉的干旱内陆盆地天然和人类活动下的多级次地下水流模式,提出绿洲灌区开采-灌溉-入渗的土壤水流与地下水流模式特征。 (2)结合人工溴示踪试验定量刻画膜下滴灌田间土壤水流系统的入渗补给与蒸散发量;利用非饱和水流与地下水流耦合的数值模拟模型探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流系统演化。  7.3 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受资料限制、野外试验、计算机数值运算性能等条件限制,本次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 (1)本文在借助地下水动力学、水化学和同位素信息进行地下水流模式分析时,由于干旱区地下水混合特征,地下水样品多为混合水样,水化学及同位素信息相似性影响了不同地下水流系统的刻画; (2)利用人工溴示踪试验与包气带数值模型识别土壤水力参数时,由于试验点个数较少,影响了包气带岩性结构分区及土壤水力参数的准确识别; (3)利用包气带数值模拟计算区域蒸散发量与地下水入渗补给量时,只考虑了棉花种植情况,而缺少其他作物类型的数值模拟,导致区域蒸散发量与地下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不够精确; (4)本文只进行了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未能开展典型剖面的地下水流、溶质运移和同位素年龄模型的耦合数值模拟,未能将不同级次水流系统(局部、中间和区域)的演化特征及地下水开采对水流系统影响的多信息耦合再现。 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针对本次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基于同位素混合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混层进行分解,区分不同深度含水层的水化学和同位素信息,从而更加精确地刻画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流系统特征; (2)野外开展人工溴示踪试验时,示踪剂投放深度均在2 m以内,可以在潜水埋深相对较深的区域(水位埋深3~4 m)继续开展,增加示踪剂的投放个数,使示踪剂在研究区内分布较均匀,并多次取样进行对比,更准确的确定包气带岩性结构及土壤水力参数; (3)在以后的研究中,应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对研究区土壤利用类型进行划分,区分不同作物种植类型的生长动态,并以此为依据对包气带岩性及水力参数进行分区,更精确的对蒸散发量与地下水补给量进行计算; (4)选择典型剖面建立剖面二维水流模型,结合地下水年龄模拟及水文地球化学模型,较准确的刻画局部、中间和区域水流系统的演化特征,后续进一步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___Y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