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本文讲解的内容更侧重的是过孔的理论设计与实物的对应关系。
1. Via分类以及在PCB中的设置
2. Via各部分的含义
3. Via在实物制作中工艺的选择及优缺点
----------------------------------------------------------------------
1. Via分类以及在PCB中的设置
1.1 Via分类(以开窗否来分类)
先科普一下PCB的制作和一些名词:
PCB板做成实物后,对应有走线(Layer 层)和铺铜的地方,呈现的样式,就是一层铜皮,然后在这些上面再盖上一层绝缘的绿油,这个绿油就是所谓的盖油,但对应元器件引脚的位置,因为要焊接元器件,所以不能盖上绝缘的绿油,这个不盖绿油的地方,就是所谓的开窗。
那对应过孔呈现的样式,实物是这样的:
左边带紫色的为过孔开窗,简单大白话,就是这样的设置后,板子最终做完后,能看到金属裸露在外;右边为过孔盖油,简单大白话,就是这样的设置后,板子最终做完后,看不到金属裸露在外。
其它分类(通孔、埋孔、盲孔等),并不是本文讲解的重点,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需要了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链接。
见如下讲解:(讲解的很好)
1.2 PCB中的设置:
Diameter 为过孔的外直径(即为白色部分的直径),Hole Size 为过孔的内直径(黄褐色部分的直径)。Tented 前打钩否,就是选择过孔是开窗还是盖油,不√为开窗(如下左边带紫色外圈的样式),√为盖油(如下右边样式)。
如果板卡是2层板,可以选择一层盖油,另一层开窗(一个打√,一个不打√);也可以选择两层都盖油或者开窗(两个都打√ 或 两个都不打√)。常规设置为:两个都打√ 或 两个都不打√,但工程师还是要根据实际板卡需要进行设置。
设置开窗大小(正常使用默认值即可,不用单独设置)
选中需要设置的过孔,然后点击如下1的位置,先进行解锁,再对应2位置设置开窗大小,开窗大小是从白色部分外边沿到紫色外边沿的距离。
2. Via各部分的含义
紫色部分(开窗才有):对应Solder层(阻焊层),简单说,就是这一部分不盖绿油(开窗);
白色部分:过孔焊盘/焊环,正常情况下每一层都有,可以看成是Multi-Layer层;
黄褐色部分:用来连通每一层,过孔孔壁为金属化,实际信号就是通过孔壁金属来流通的,如果是走电流的,就需要计算此金属化的载流能力是否满足实际设计需要。中间为空,在PCB制板下单的时候,需要选择对应的工艺,不同的工艺,有不同的优缺点,具体我们放在第3章节详细说。
过孔的截面图如下:
图中孔径之间的距离为过孔的内直径,即为过孔的黄褐色部分的直径。图中的铜厚为过孔孔壁的厚度,最外面的一圈为过孔的外直径,即为过孔的白色部分的直径。
从整体来说,如果有一根走线,从Top层打过孔到Bottom层走线,其路径为:
Top 层元器件焊盘 -- Top Layer 走线 -- Top 层 过孔的白色部分 -- Top 层 过孔的黄褐色部分(主要是黄褐色对应的孔壁) -- Bottom 层 过孔的黄褐色部分(主要是黄褐色对应的孔壁)-- Bottom 层 过孔的白色部分 -- Bottom Layer 走线 -- Bottom 层元器件焊盘
3. Via在实物制作中工艺的选择及优缺点
借用嘉立创总结的工艺说明:
常规建议:
① 未打在元器件焊盘的过孔,选择盖油,有条件,建议选择 “ 过孔塞树脂/铜浆 + 过孔盖油 ”。
② 打在元器件焊盘的过孔,选择开窗,有条件,建议选择 “ 过孔塞树脂/铜浆 + 过孔开窗”。
谢谢观看!
以上内容仅为本人目前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如有不足之处,请您见谅!以后如有更深入的理解再来更新调整。您也可以把您知道的内容留言分享,谢谢!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