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正式对外发布以来,知微已在长沙银行、上海银行等多个千人以上规模团队,帮助组织进行数字化协作和研发管理。此外,还有多家银行正在对知微进行POC、为规模化推广做准备,未来我们将陆续分享他们的数字化研发管理故事。
一般而言,在大型组织推广一个管理工具,让大家日常切实用起来,很难;开始使用了,发现不合适要改,更是难上加难。但是,知微在长沙银行,仅用半年时间,就成为了内网使用最频繁的系统。我们想通过本文,回顾知微产品的初心,分析知微的核心产品能力,来解答为什么知微可以在金融研发组织快速规模化推广,来支撑千人规模的数字化研发管理?
1
金融组织研发管理的数据之痛
Agilean在为金融企业进行研发管理咨询时,我们发现金融企业通常使用的研发管理工具,可以分为三类:
在金融企业,审批工具通常作为业务和研发交接业务需求的接口,成功建立起了需求基线数据。各种生产力工具的建设,也形成了一定的内部数据。但这两类工具往往也会出现两个问题:
审批工具强流程节点控制,往往采取以堵为主的建设思路,例如没有文档/达不到某某标准就不能进下一个环节等。有些紧急需求的审批流程往往落后于需求开发进度,这都会导致审批工具的需求状态、过程时效数据不准确,使得报表工具无法获得真实的数据。
生产力工具则往往面向职能独立建设,以提升单点效率为目标,存在缺少统筹、烟囱式建设的问题,例如,需求审批管理、测试管理等生产力工具之间不连通、或一些重要的管理对象(如测试用例)没有建立关联,导致数据连接非常困难,甚至各生产力工具间术语、标准不统一,沟通成本增大。
报表工具的数为啥老是不准?
此外,为避免影响真实开发进度,金融企业往往会将审批工具和生产力工具解耦。这就使得报表工具的数据一致性难上加难。综上种种,在简单聚合条件下建立起的报表工具,存在数据洞察不足的问题。经常是管理驾驶舱等报表工具展示出了一个漂亮的界面、有一些结果数据,却难于分析,数据驱动决策不及时、难判断。
整体来看,金融企业研发管理工具,根本上是在面向合规高要求的前提下,往往重管控、弱协同,面向职能独立建设造成系统零散不连通,最终导致数据无法还原真实协同场景,数据质量达不到数据驱动决策的要求。
一言以蔽,在金融企业研发管理工具体系中,存在明显的协同整合能力缺失。而这正是知微可以帮助金融企业补齐的短板,也是知微在企业工具体系中的生态位。
2
知微解决研发管理痛点的4个能力
在上文提到的金融企业审批-生产力-报表三类工具体系中,知微的生态位是在审批工具和生产力工具之间,以数据为驱动,建立起协同整合的能力。支持并强化跨团队协同能力,帮助企业快速建立研发管理主数据,以及各种研发效能数据连接,牵引组织效能改进:
与其他系统、工具集成,向上对接管控工具、向下连接各个零散的生产力工具,在知微中实现组织数据的全联通,向报表工具提供来源统一的数据;
面向价值流交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