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
1 选择题
1-5 CCCAB 6 ABD 7 ACD 8 ABC 9 AC 10 ABD 11-14 √ √ × ×
2 讨论题
1 .如何降低工程建设中的严重浪费。
2018年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约为63.6万亿元,其中约70%为建筑安装工程支出。有专家指出,我国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甚至认为有平均节约20%的潜力。现实中,我们也观察到许多导致投资浪费的案例,并广泛出现在城市形象工程、PPP项目、代建制项目等。层层转包的建设管理体制,也导致了大量的无效投资。
请结合自己的工作,以及可能的案例,来讨论此现象涉及的工程伦理和职业伦理问题,讨论工程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答:工程师作为工程活动的主体,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伦理问题。责任通常
与某个特定的职位或机构相联系,指分内应做的事或由于没有做好而应当承担的
过失。伦理责任的含义是指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该行为是可以答复和解释
说明的。
世界工程组织联盟提出了工程师伦理责任准则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应以维护大众之安全、保健和福祉,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和维护施工现场的良好环境与安全为最高指导原则。
(2) 承办工程业务应以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出服务与建议,态度应谨慎、认真 。
(3) 担任业主的忠实代理人,严守业务机密,避免利益冲突。
(4) 吸收新知以加强专业能力,提供下属专业进修的机会。
(5) 对待业主、同事应持以公平、有礼、善意的态度,对业主否决或忽视重要工程的判断或决定,应将所可能发生的后果据理说明并力争。
(6) 对他人违法或有失伦理道德的一切工程技术上的决定或行为应适时举发,不容讳瞒。
(7) 让业主确实了解工程计划之执行对社会或环境之影响,并以客观、认真的态度尽量对工程有关的争议向社会大众提出有力的解释。
2.谁建了纸糊的廉租房。2016年10月28日,部分媒体报道了陕西府谷县一廉租房项目耗资近亿元,却因地基下沉1.2米始终无法入住的案例。据报道,该廉租房项目计划总投资5800万元,于2011年10月竣工并具备了入住条件。2012年11月1日,府谷县人民政府网以《我县109户城镇困难家庭入住首批廉租住房》为题,报道了不少居民在选房仪式上“圆多年新房梦”这一大喜事。热闹的选房仪式结束了,但老百姓至今没住进梦想中的家。因为2012年和2016年的大雨导致建筑地基多次下沉,虽经多次维修且累计投资达到了7680万元,始终没有达到入住条件。媒体质疑:第一,财政投资数千万的廉租房项目,明明成了“纸糊的”,何以还在墙上公示的时候涂脂抹粉?中看不中住的房子,徒具观赏意义?第二,第一次地基下沉,甄别过肇因没有?财政掏腰包修复的时候,有没有“痛感”、曾不曾问责?第三,修复过后的房子,雨一浇就再次“遁地”,这是病入膏肓还是修复失败?当然最值得问问的,还是下面这个问题:若不是媒体介入,这事儿,就愣是没人管没人问?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矩也不少,为什么还是管不住一再下沉的廉租房?审计署和各地披露的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揭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三大共性问题:十几万套建成的保障性住房“空置”,数以百亿元建设资金被闲置,数以万计的人员骗取保障房资格。
你如何看待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如何看待保障性住房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问题?
从政府、企业、专业工程师的角度,分析这个案例中可能涉及的工程伦理与职业伦理问题。
答: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 关系经济发展与社
大局。保障性住房涉及面广、公益性强、社会影响大, 成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重点。保
程建设的特点:规模大、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管理任务重, 导致保障性住房面临3大突出问题。
1.设计滞后: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经常是边设计、边办手续、边施工, 从而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2.质量隐患:一些保障性住房在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过程中质量把关不严, 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3.管理漏洞:有些建设单位的项目部不认真履行职责、设计单位、监理与施工单位存在失职、渎职、卡控不严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