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智能化产品都软件、硬件兼而有之:在软件的控制运行下,硬件才可以更好地展现产品功能与特性;同时如果没有硬件的支持,软件再好也不过是纸上谈兵。举个例子来说:机器人有机械传动装置、控制装置和感应装置等物理存在的硬件设备,而统一协调这些装置实现其功能则需要能够正确运行的软件;但如果硬件的某一部分失效,比如感应装置,那软件中设定对外部某种变化的反应就不能达成。
因此对于硬件产品而言,软件与硬件的工程技术、开发过程以及参与人员对于产品的质量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以下汉捷咨询基于过程而言,根据开发过程及细节要点,浅谈硬件产品质量的关注要点。
关注硬件质量,自然需要从硬件开发项目的特点去了解,只有对硬件产品的特点、开发深度及开发模式有明确的认识,才能明确合理的开发过程,从而依据过程明确质量管理要点。
硬件开发设计可能存在有以下三个层次:集成逻辑电路级设计,即芯片设计;芯片级集成设计;基于方案的简单设计(这一层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硬件设备中的主要构件来自于市面有售的成品单板,而自己在此基础上作一些适用性设计,如结构、线缆方面的工作,有时可能会涉及一些辅助板卡的设计;另一类是购买实现方案,进行拷贝式的设计——即按DEMO设计,甚至PCB如何布板也能够全盘照抄——改改外观、界面就行了)。
大多数公司从事硬件的开发,通常停留于芯片级集成与基于方案简单设计,或兼而有之,因此对于硬件质量的关注重点会有所不同,硬件开发、生产模式等方面的不同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传统的研发过程中,硬件的开发通常都要经过设计、打样、测试、修改、打样、测试的反复过程。一般情况下,在开发阶段,单板硬件的设计会有2到3轮如此反复&#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