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分享:食品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有哪些?

现在是数字化时代,如果企业不能适应,就可能被淘汰。传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给大家整理分享“肯德基、星巴克、蒙牛”等食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快花几分钟快速了解一下吧。

一、肯德基如何用5年将传统营销做到数字化? | 数字化转型案例

值得肯定的是,肯德基这几年的数字化转型非常成功,而我们日常所见的,也只是肯德基近些年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个侧影,而且是刚刚开始。

一直以来,国内传统餐饮零售业的数字化改造是极不均衡的,各地域各企业的底层IT技术设施、信息化进程都存在极大差异。以数据驱动的数字化,将帮助企业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变化,为其在食品、选址、营销等环节上提供支撑,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

从认识数字资产的重要性,到数字化平台的IT建设,相比起来,大型连锁企业面临着的是更为复杂、漫长的痛苦转型。

在10月16日举办的“营销科学大会上”,百胜中国企划副总裁钟芳华分享了旗下连锁餐饮服务品牌“肯德基”的数字化改造,详细介绍了肯德基在产品迭代、营销技术支持,以及生态圈合作上的详细进程。

钟芳华认为,大型企业要做数字化转型,必须经历一段困难的过程。从人员技能配备,到新概念的引入,再到能够把项目落实到系统,深化到每一家餐厅,其实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过去,肯德基认为做一对一客户管理好像投资回报率不会太高,如今,这家企业已颠覆了十几年前曾经的认知,将客户管理资产看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钟芳华在大会上的分享内容,雷锋网对其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整理:

1、品牌危机之下的思考

回想起来,大家都会对“肯德基”有感情,年轻时候肯德基为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当时,旗舰产品是以“炸鸡+薯条+可乐”为标志的食物,所以在肯德基进入中国的前10年,我们对这款旗舰产品进行了持续打造。这是第一个阶段。

到了第二个阶段,我们在西式快餐的打造上进行了进一步突破。这个阶段推出了更多适合中国人胃的产品,服务从早餐延伸到了夜宵,还推出了非常多的活动,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生日Party,到成年人的三人篮球赛和健美操比赛。不同的人群,在肯德基都有非常甜蜜的回忆。

在此前20年,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非常顺利,但并不代表没有挫折。在2013、2014年前后,肯德基遭遇了比较多的危机,有些是来自历史问题,有些则是突发事件引起的。

比如,我们发现那时客户群开始有些老化,年轻人慢慢开始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不再觉得肯德基是他们心怡的首选品牌;餐厅有所老化,过去基本上过5~10年才会对餐厅进行装修改造;食物还是十几年前的老花样,消费者慢慢有了更多更健康、更时尚的选择,菜单上的产品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加之随后食品危机的影响,从个人的感受来看,整个公司当时是相当焦虑的。

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危机带给了我们相当大的冲击,也让我们开始思考该做出怎样的调整,重新赢回顾客的心,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群体。

当你对你的产品不是那么有信心的时候,那你做的所有营销效果都不会特别好。

作为一家连锁企业,我们的产品究竟是什么呢?归结起来,就是由食物、性价比、用餐体验等所有盈利的基本点构成的顾客每一次来的用餐体验,这是品牌最大的基本面。

首先要夯实品牌,把连锁餐饮品牌基本面构成顾客每一餐用餐体验的方方面面。这就像“盖房子”一样,这其实是品牌的地基。其实,拥有几千家连锁门店,做这件事不是特别容易,因为任何的产品供应从供应链到后场各方面要经历非常多的改造。这个过程在公司内部改造花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把基本面落到比较切实的方向,可以让所有的门店用来执行。

在这之外,我们也有另外的思考,在2015、2016年,我们把品牌基本面落实以后,营销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

原来,营销有体量规模,企业能通过不断地推陈出新,把企业信息用传统的REACH方法“一厢情愿”地推给消费者。但当生意体量扩展到一定规模,消费群体变得非常丰富起来,有年轻人群体,有不同圈层的爱好者,他们有不同时段的需求。

此时,我们该怎样跟消费者沟通?一定不是单向的渠道。

2、八年探索之路

从2015年到现在,我们都仍在不断摸索,归结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音乐合作、运动合作、游戏合作、综艺合作、新科技应用及数字化体验。

首先是品牌基本面。原先,做品牌,广告只是偶尔推向消费者。但作为连锁餐饮品牌,顾客进店的每一次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进店和餐厅的感受是非常相关的。所以,我们花费了比较大的投资和精力在品牌餐厅的设计,并做成标准化。大家现在会发现肯德基餐厅是时尚的,并应用了很多新技术。这让我们觉得在肯德基不单单是吃西式快餐,吃下午茶、甜品都是非常合适的,它带来了更多温馨、休闲的时尚感受。

其次是店面的布局。除了日常生活的办公室、居民区领域外,我们打造出很多不同品牌设计的店,并且让消费者能在经常见的地方看到品牌露出,如全国各地的高铁站、旅游商圈、加油站等。在全国各地,还有结合当地文化设计的品牌特色店,做到把品牌的内涵和当地文化进行非常好的融合。

在环境之外,对连锁餐饮企业来讲,最重要的肯定还是食物。肯德基素来是“炸鸡专家”的代表者,我们在此前的基础上,近两年有了更进一步的强化:将鸡肉类产品的应用更加深入,如对鸡肉不同部位、不同喷制工艺的应用;将鸡肉产品从早餐做到午餐做到夜宵;不单有从西式快餐传承过来的经典做法,也有非常接地气的适合中国人的口味的产品,在品牌强项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除了“炸鸡专家”外还拥有什么样的形象?有很多餐厅是24小时营业的,在这24小时里大家对食物的需求肯定也不一样。比如,现在去肯德基,大家会发现有非常多的网红产品,比如“宇治抹茶、冲绳海燕、冈山白桃、四国蜜釉”等冰淇凌系列。咖啡方面,从2014年升级品牌咖啡之后,就从速溶咖啡换成了全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现磨咖啡。尤其这几年,KCoffee产品的丰富度和行销的方式上是非常多的,在国内整体咖啡消费体量增长的趋势下,肯德基咖啡的消费量在历年国内咖啡品牌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在对产品和店面环境进行治理之后,我们又开始思考如何跟消费者进行沟通。

首先突破的是音乐层次,为什么要切入这一部分呢?原来,我们思考餐厅运作的时候并没有把它当做一个稳定的平台,我们知道餐厅内每个时刻都是有音乐的,当初的做法就是定期更新。2015年,开始对跟年轻人如何沟通时,对音乐有了不同的解读,音乐的表现形式不是单单在餐厅听到你比较熟悉的流行音乐,而是利用好音乐和消费者持续沟通的方式。

像KMusic平台,已经成为品牌资产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消费者在店内打开肯德基APP后可以看到KMusic,上面有当季很多流行的歌曲,可以看到他“粉”的明星最热门的歌曲是什么,以及这家门店的店长推荐的歌曲是什么。他可以在店内通过APP选一首他喜欢的歌,并通过餐厅的音乐系统进行播放。

围绕着音乐展开方式会有很多,比如在Super APP上会有商城,会有非常多和音乐相关的设备推出,很受消费者的欢迎。肯德基的流动餐车也开进了各地的音乐节,在不同地方都有不同音乐主题的餐厅,用这样的组合方式和音乐圈里的年轻人进行互动。

然后还有运动,也是肯德基推崇的。比如三人篮球赛,已经做了十几年了,有成千上万只三人篮球队加入这样的活动中;还有在中学展开的健身操比赛,以激发年轻人的参与性;甚至还有近年来比较热的马拉松运动。我们希望除了给消费者提供美味食物之外,还能带给他们崇尚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

在KRun的APP上,可以看到各地马拉松赛举办的报道,针对消费群体做跑步的建议。而且,在马拉松期间,肯德基会积极参与,很多门店都成为在赛事中消费者能量的补充站。

此外还有游戏。最早的合作是从《王者荣耀》开始的,要知道,传统企业学这一部分一开始还是蛮辛苦的,牵涉到各方面的技术上的改造和认知,经过几年的积累后才奠定了基础。2017年,我们和不同游戏进行合作创作,去年得到了LPL全程的赞助。除了跨界合作、衍生品的售卖外,去年我们利用用“K上校”的形象推出了电竞形象,在电竞赛事里用智能技术做到了赛事的实时推测,由此带动品牌形象更年轻化。

未来,广告一定会做到智能营销。现阶段,肯德基还在转型的过程中,因为品牌的消费群体范围十分宽泛,需要输出的产品信息、促销信息也是非常多的,需要采用一些手段更以更精准的方式完成,但与此同时,消费群体感兴趣的内容也是很多的,一定不是单个品牌就能做到。

为此,我们还研究了不同的泛娱乐生态,如电视剧合作、电影合作、综艺合作、脱口秀合作上都有持续关注。这个过程不是单纯的广告合作,而是依据节目特质和品牌以及品牌业务条线,归纳出共性以及共同想表达的信息,进行内容的共创。这对于影响消费者认知品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会员先行,挖掘用户数据价值

在肯德基零售店里,是不是能用技术解决很多原来在服务上的痛点?

这几年公司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投入。比如,线下餐厅的电子支付已经达到了70%~80%,便利性相当高。作为西式快餐,最大的问题是在两餐高峰期在柜台点单需要排队,怎么用技术消减消费者排队带来的难点?我们持续推广了手机点餐和机器点餐,这一方面缓解了餐厅的运营,另一方面让消费者体验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现在,我们还在尝试各种新技术对新业务模式,比如杭州已经有了无人冰淇凌店。

与此同时,肯德基从2015年到现在持续进行着数字化转型的打造。作为企业内部的从业人员,我的一个感受是大型企业要做数字化转型,必须经历一段困难的过程。从人员技能配备,到新概念的引入,再到能够把项目落实到系统,深化到每一家餐厅,其实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并不觉得现在已经达到了我们想要的完美境界,但我们一直都是不遗余力的。

过去,肯德基认为“做一对一客户管理好像投资回报率不会太高”。如今,肯德基已颠覆了十几年前曾经的认知,将这部分客户管理的资产看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经过三年的推广,肯德基的会员体系大概达到了2亿,有了这样的数据,我们就可以针对消费者做多维度的分析,进一步挖掘机会点,让品牌从产品、营销上给到消费者更多的满足。

围绕系统也有很多产品的推出,比方说电子商城,除了线下门店外,也开了很多虚拟店,让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落实到线下的每一个门店,同时也存在线上的虚拟店。

4、业务之外的文化输出

肯德基本来就是非常经典的西式快餐品牌,在推广西式食物、西式文化方面,从十几年前开始,企业就定了一个基调,就是扎根中国、融入生活。方式方法很多,比如说食物,在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都有一些和中国人味道、习俗相当有关系的,又是用肯德基系统推出的非常安全、非常美味的产品。

另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多的传承。像我是70年代的人,年轻时候喜欢的IP,却发现当我有孩子的时候,这些IP无法用比较现代的方法让下一代传承。为此,我们也做许多工作,比方说2016、2017年肯德基和上海美术制片厂合作,将小时候我们看到的经典美术作品里的IP变成现代消费者喜欢的玩具,希望在不同的年龄阶层里唤起情感的回忆。

我们和国家博物馆有两年的合作。大家通常觉得博物馆的东西是高高在上的,通过和博物馆合作,利用肯德基自媒体平台、餐厅平台、户外广告平台,把国家博物馆里关于“美”的事物,针对消费者得到最大的露出。因为这不仅是品牌的责任,也希望做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更一步的阐释。

总结起来,从面临诸多危机,到如今了产品、餐厅改造、技术的支持、泛娱乐生态圈的合作等方面,差不多过去了5年时间,如今大家所能联想到的肯德基也与过去的印象是截然不同的,并且形象更加多元化。

当我们再想到“K上校”,可能还是原来的“三得鸡上校”,对食物的品质有严格的要求。但同时,它也是最时尚的“K上校”,把世界各地好吃好玩的东西带给我们;也是电竞圈里动感十足的“K上校”,不仅能够预测赛事胜负,还有消费者决策的沟通;也可能很时尚,也可能在脱口秀里有非常睿智的演艺。

在座很多是品牌营销的专家,可能也会和我有一样的认知,一个品牌无论做多久,都会在发展之路上有高峰期、低谷期,有时很顺风顺水,有时也会碰到很多挫折。经过此前的反思,我们也更加认为,品牌年轻化已是一条不归路,而且是一定要走的,“K上校”代表了一种精神,只是在不同年代里有不同的演绎。我们要做的是颠覆自己,只有颠覆自己才能往前走。

肯德基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才刚刚经历了5、6年,后面,在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智能营销上,也期待明后年随着系统的推出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在经营之路上,一定做好两方面的结合:一个是传统营销所谓的“4P”,即产品、性价比、美味丰富度、体验;另一个是通过非常多的工具、方法,以及技术的应用,让品牌焕发出更多的生命力。

这是我对品牌多年来走过路的一些分享。在科技技术的支持下,帮助我们从传统企业向智能营销的方向转型,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对外宣传永远不单是品牌信息,而是需要让品牌对消费者诉求更多元化。

二、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星巴克带来的启示

1、传统企业转型的势、道、术

目前,中国企业的数量超过4000万家,而IDC的研究认为中国到了2022年数字经济的比重将达到55%,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社交网络开始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除微博微信,相继诞生了陌陌、知乎、秒拍、映客直播等社交属性的应用,它们共同构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新生态。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化营销逐渐走向全渠道营销。大量的中国传统企业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如何完成数字化转型成为很多传统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在互联网的后半场竞争中,谁能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创建生态服务圈,谁就能抢占更多的先机,获得更多的资源。而以实体门店、电子商务、大数据云平台、移动互联网为核心,通过融合线上线下,实现商品、会员、交易、营销等数据的共融互通,向顾客提供跨渠道、无缝化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精准营销和自动化营销成为未来企业进行营销的方向。

作为品牌商来说,要从势、道、术三个层面进行转型升级的准备工作,所谓顺势、明道、优术。

顺势:当今商业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企业要进行数字化升级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一点作为企业的负责人是必须要认同的,也是需要积极应对的;

明道:就是要对企业进行互联网顶层设计,在运营战略上进行战略升级,建立数字化运营战略思维体系,建立新客户接触能力、用户运营能力,这是传统企业进行转型的方向;

优术: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工具,改造业务流程、营销方式和管理效率,提升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竞争能力。

传统企业如何进行成功的互联网转型呢?要遵循如下几点:

(1)战略升维,降维打击。

《三体》中有句话叫,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最残忍的莫过于是。相机的消亡,是因为手机的崛起。

(2)互联网思维在企业运营中的体现。

用户思维、产品思维、极致思维、体验思维、大数据思维等,这些互联网核心思维,如何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得以体现和落地,并给企业带来实效增长。单点引爆、用户体验这些都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既道也术的思维方式。

(3)用户运营能力的升级。

企业的价值就在于创造用户,只有用户认可企业,才会有企业的长足发展,所以如何获取新客户,如何运营老客户,如何形成客户粘性,如何形成客户口碑就成为传统企业转型的重中之重。传统企业以销售产品为主,数字化企业以运营用户为主。用户运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转型之路的成功与否。数字化运营可以通过数字化营销手段,为客户进行个性化的营销方案和促销方案,实现千人千面,从产品、价格、方案等都可以实现个性化,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营销的自动化,提升企业与客户的交互能力。

2、传统企业转型案例展示:

关于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很多成功的范例,本次我们就介绍一下作为非常传统的零售企业标杆的星巴克是如何完成数字化转型的。

星巴克(Starbucks)成立于1971年,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以咖啡连锁闻名于世,目前已经在全球开设了25000家咖啡店,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是一家非常传统的零售餐饮企业。星巴克15年来不断的用数字技术提升与客户的交互和体验,经过15年的发展,星巴克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成为业内学习的典范。

(1)数字化转型成果:

  • 1)星巴克App有将近1300万的活跃用户;
  • 2)Twitter上有360万粉丝;
  • 3)Facebook上交互了3400万次赞;
  • 4)关于营收:在美国的星巴克门店,有将近16%的收入来自手机客户端
  • 5)关于用户体验:通过数字化技术,他们建立起了O2O的流程,利用大数据平台和移动商务平台,用户打开星巴克APP,可以选品、支付,消费者就可以预订想要的咖啡,然后到最近的一家星巴克提取。

(2)星巴克转型之路剖析:

星巴克作为一家传统咖啡连锁零售店,是如何完成它的数字化转型的?这一数字化转型可以给我们带来何种启示?

2001年,星巴克是最先推出礼品卡的公司之一。礼品卡的初衷,是希望客户可以将咖啡当作礼品赠送,有趣的是,据调查,只有25%的客户将礼品卡当作礼品,大多数的客户只是为了结账更快

2009年,星巴克推出第一款App,顾客可使用智能手机通过扫描App内的二维码进行支付。

2010年秋,星巴克在北美宣布店内启用星巴克数字网络(StarbucksDigital Network),由此开启了与一系列数字化企业的合作。

2011年4月,星巴克在全美七大城市推出基于地理定位的服务MobilePour。顾客下载MobilePour之后,只需在手机上确定自己的位置并下订单购买星巴克咖啡,咖啡配送员会给顾客送上咖啡。

2014年3月,星巴克在全美正式开启数字支付选项,使得品牌的移动端交易量增加到15%。

2014年10月,星巴克推出咖啡预订服务,允许消费者先用 App选好饮品、预付金额,然后从波特兰拓展到华盛顿州、爱达华州等,并宣布年内覆盖全美。 同时,星巴克宣布将在美开启外送服务,西雅图、纽约帝国大厦为首批试点。

2015年5月,星巴克和Spotify共同推出会员喜欢的店内背景歌单,并为Spotify的付费订阅用户提供免费咖啡券。

2015年7月,星巴克跟《纽约时报》合作,在星巴克App里免费提供文章供用户阅读,从 2016年开始,会员可直接通过星巴克App看到《纽约时报》提供的当日要闻、简报和时效性内容。

2015年12月2日,星巴克与 Postmates 正式在西雅图展开星巴克外送。

2016年8月,星巴克与Lyft合作,在其门店发售面值20美元的礼品卡。Lyft的乘客将能够通过使用Lyft服务积攒星巴克的积分,出行纳入星巴克的系统中。

......

3、星巴克的数字化操作

(1)O2O流程升级

2015年星巴克推出的Mobile Order & Pay,从15年1月起,顾客可以在全美所有店面实现手机下单、店内取单的无缝体验。这个体验流程的优化,标志着消费者和星巴克品牌的交互并不只停留在店面内,而是通过线上商城和线下实体店做了无缝体验衔接,用户可以通过APP选品,线下取货,更重要的是,通过线上线下的打通,实现用户数据化,可以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可根据历史消费习惯,进行产品预测,实现了用户的个性化营销和订单预测,从而影响到供应链。

(2)精准营销

2016年年初,星巴克每个周通过电子表格的方式管理30种不同类型的邮件促销内容发送给客户,6个月过后,由于移动支付和Mobile Order & Pay的普及,全新的平台可以发送40万种不同类型的促销页,而到2016年底,星巴克可以通过Inbox向客户推荐完全基于客户个人购买习惯、选择、以及所在位置的产品推荐——这意味着理论上超过2000万星巴克移动应用用户可以享受完全1对1的个性化内容,而从30万到2000万,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3)个性化配送

2015年3月,星巴克宣布将与Postmates合作推出按需派送服务。消费者只需在星巴克app上下单,Postmates工作人员就会帮其购买好饮品和食物,然后送到消费者所在的地方。美国时间12月2日,星巴克与Postmates正式在西雅图展开外送。

星巴克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

库存管理上,产品管理部门需要定期从销售部门那里了解销售预测信息,并根据销售预测调整联合库存的库存结构,并将调整后的库存结构在相应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维护并确实订单。星巴克公司销售部门ERP系统自动产生结算订单,启动后续结算流程。

星巴克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利用电子标签来取代条形码进行商品识别。运用RFID技术的公司可以在不扫描每件产品的情况下,快速清点而不再需要人工清点库存,并且企业和企业的合作伙伴都能够实时的获得库存信息。为了确保食物的质量,星巴克要求其分销商用RFID标签,每隔几分钟就对货车内部的温度进行测量和记录。

2012年12月12日,星巴克与云南省农科院和普洱市政府合作,在云南建立了全球第6个、亚洲第1个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从上游把控咖啡生产,确保了咖啡豆的品质。在咖啡豆的日常种植管理中,星巴克利用大数据思路,收集当地的降水、风力、土壤等一系列数据,并进行深度数据分析挖掘,从而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施肥方案,确保咖啡的茁壮成长。云南的种植基地的成功实现,意味着星巴克成功进入产业链上游,使星巴克不再受制于原材料价格波动,并且咖啡豆的品质也完全能够自己掌控,在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时,它甚至还可以通过外销咖啡豆来增加收入,从而使营收更加多元化。

星巴克现在的库存管理技术,以及它采用的RFDI技术和上下游合作管理技术,都使它能够及时地掌控原材料的质量和运输配送。

(4)异业合作与场景营销

通过异业合作,建立营销生态,基于多种生活场景,进行战略合作。2007年星巴克和Apple Music合作推出店内的音乐服务,通过生活场景,为消费者提供贴切的咖啡服务。

在商业场景中,一个典型场景是会议的组织者为参与者准备咖啡,围绕在这个场景中,星巴克将多个需求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验,他们和微软Outlook合作,所有通过Outlook发送的会议邀请,都可以通过星巴克插件在安排会议的同时订购咖啡,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配送,以往多个操作被集成为一个。

而企业会议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企业生态系统,里面存在有大量的服务和应用商,通过异业合作,星巴克将咖啡服务对接到更多企业生态中,例如视频会议平台、企业协作平台等,通过场景式商务场合,为企业提供服务,同时提升自己的品牌和销量。

另一个场景是广泛的生活场景,星巴克将自己定位成超越家与办公场地的“第三地(The Third Place)”,越来越多的职业人把时间花在星巴克店中,那么在这个时间里的内容消费变成为其他内容提供商的价值点。

第三个场景是异业合作,提升消费频次和客户粘性。2016年8月,星巴克与Lyft合作,在其门店发售面值20美元的礼品卡。打车应用发售礼品卡这在北美市场还是第一次。礼品卡非常罕见地以实体方式出售,每20美元的礼品卡中将包含5美元的星巴克优惠券,同时Lyft的乘客将能够通过使用Lyft服务积攒星巴克的积分:工作日早晨5点至10点使用Lyft服务将能够获得星巴克积分。实体卡的出售意味着消费者将首次可以为第三方购买出行里程。

星巴克通过上面的操作,成功地完成了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可以看到,通过数字化的工具和手段,提供促销、提供方便的支付、提供预定和到店消费、提供方便的配送、掌控上游产品,这几个方面,对用户进行了高粘性的运营,从而在提升消费频次的情况下,也提升了口碑和销售额,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消费体验。

三、蒙牛集团数字化转型之路 | 数字化转型案例

蒙牛于2015年开始开启企业数字化转型,从财务系统逐渐扩展到数字营销、智慧工厂、智慧供应链。并提出了破千亿的“2020战略”。

1、蒙牛数字转型的背景

(1)国家对于食品质量及安全越来越重视。

(2)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企业适应这种消费变化并精准的获得消费者的需求。

(3)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效率的提升,环保压力的变大、消费量的提升都迫切需要蒙牛提升效率来更好的服务客户。

2、蒙牛面临的挑战

(1)乳业是典型的快消费品行业,跨度几个行业、拥有较长的产业链,产品质量难以把控。

(2)蒙牛拥有庞大的传统经销商,如果进行转型,不能轻易触碰经销商的利益。

(3)蒙牛过去的模式是线下的B2B模式,只需要考虑B端的运营,无法精准及时获得C端的需求变化。

(4)蒙牛拥有33个基地、58家工厂和几千个经销商,内部供应链各个环节如计划、排产、仓储、物流等,都是从自身角度决策,只考虑了上下游环节,缺乏全局的统筹优化,导致浪费了太多成本。

3、蒙牛数字化转型方法

蒙牛通过ERP、MES、财务等系统和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了数据共享;

通过中间数据库和LIMS系统,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质量追溯;

通过中间数据库和LIMS系统,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质量追溯;

通过OPC UA协议实现OT与IT 的结合。建立数字化模型对销售、供应链和财务等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管理业务横向互联,制造业务纵向集成,打造了流程精益化、数字化、透明化的智能工厂。

通过自建标准库和关联第三方平台,构建了企业智能制造标准库、知识库、专利库,实现了解决方案的复制和全面推广。

(1)企业ERP和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

企业内部重构CRM,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在CRM的基础上,建设了“蒙牛乳业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FSSC)——资金共享平台”。实现共享结算、票据池、理财业务、国际结算、掌上资金,以及资金支付业务的电子化流程审批,支撑蒙牛新财务、新管控、新平台的优质高效服务,助力蒙牛实现了全部业务板块集中起来进行统收统付的结算,在所有业务单元中基本实现了零现金的管理。目的是向生产基地提供交易处理服务的组织。

(2)智慧工厂

蒙牛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基于产业链上下游,对产品研发和产业链进行升级。

提升数字化能力强化品质根基,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推进乳制品生产、质检、企业与财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改造,成为在国内乳制品行业中,首个实现了SAP与LIMS两大系统协同作业的乳品企业。

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步向上游推广,带动牧业合作伙伴的全面提升。

在上游,蒙牛所有的牧场都已经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制定了完备详实的牧场管理标准,再运用数字技术让标准在各个牧场落地。今天,蒙牛的全部奶牛都已经部署了RFID耳标,记录专属健康档案,部分还配备了更复杂的传感器。牧场对奶牛的所有动作,包括喂料、挤奶、按摩等,均通过数据分析来设定并随时调整。整个牧场甚至就像一个现代化、自动化的智能工厂。

向下游则通过大数据支撑,持续加大消费者洞察,改进研发创新产品,建立起产品、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紧密连接,加强互动性、社交性的消费体验。在下游,蒙牛积极探索销售渠道、终端管理和营销的智能化。

(3)智慧供应链

蒙牛重新定义智慧供应链的三个特征,从平台可视化(端到端的数据集成)到可感知(考核和监控指标体系)、可调节(快速响应和集成),其中可视化是可感知和可调节的基础,蒙牛在智慧供应链建设的过程中就遵循了这个原则。

同时在战略决决策和战术执行方面,两者相辅相成,战略方面包含布局优化和需求预测,战术执行包含精准排产和智能订单。

(4)数据洞察和营销

蒙牛通过构建自己的大数据中台,采集从奶源、运输、仓储、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程产生的数据,通过有效的大数据分析能力,赋能整个产业链。

利用数字化,在生产方面,可以对质量控制和检测环节更好的把控,提高生产效率。

在仓储物流方面,通过与阿里零售通的合作,一级经销商能直接收到零售通的订单,准确知道乡、村一级需要多少货,具体哪些小店需要等,极大的降低了经销商的仓储物流成本。

在营销方面,蒙牛与阿里巴巴合作,运营“零售通”平台开展新型零售,利用平台将碎片化的消费信息整合起来,从而构建消费者大数据,通过对消费者数据的分析,可以让蒙牛用智能化的生产手段去创新产品,去不断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4、总结:

数字化转型不能保证成功,但不做数字化转型注定会失败。蒙牛从刚开始打造自己的CRM系统到构建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智慧工厂以及数字零售平台,促使线下与线上、全产业链融合到运营和决策数据化、智能化。作为一家传统企业,蒙牛集团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乳业数字化的新典范。

近年来,随着开发门槛的逐渐下降,上层应用生态得到了激活。应用的快速扩张和生态的持续繁荣也推动了PaaS,IaaS等待公共云基础设施不断扩大。低代码+云的模式可以利用规模效应稀释云成本。

而随着操作系统的出现,计算机文明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windows的成功让PC全世界,成为生产工具;Android的成功普及了智能手机,以换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魔力。“低代码”构建数字时代的操作系统,也将加快企业云和数字转型,最终促进数字经济的腾飞。

截止目前:吉利汽车、施耐德、中交集团、鲁华集团、波司登、上海三菱电梯、立白、百丽时尚、蒙牛、复星、特步等大型企业均纷纷选择了低代码进行深度的数字化。

合理并且有效地运用数字化系统,不仅可以让我们工作高效地运行,还能最大程度保证团队目标的达成。织信Informat低代码平台基于数据模型优先的设计理念,提供大量标准化的组件,还内置了数据表单、仪表盘、工作流引擎(BPMN2.0)、角色权限、自动化(独有的图形化编程)、脚本、自定义API等功能,能帮助企业构建高度复杂核心的业务系统。如ERP、PLM、MES、SCM、WMS、OMS、EMS、项目、企业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全面助力企业落地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

注: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删!

  • 20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