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字化战略?如何制定和实行数字化转型战略?

Hi,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聊一聊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个事儿。

数字化转型,目前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共识。对企业来讲,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很多企业都将数字化转型提升到了企业的战略层面。

数字转型,战略先行”,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聊一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

一、到底什么是数字化战略?

在给数字化战略下定义之前,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企业战略?

在企业战略管理的书籍中,有一组比较“官方”的定义:“企业战略是依据企业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合适的经营领域和产品,设计、开发并获取竞争力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这个定义很长,理解起来也有点费劲。请容我稍作解读:战略,简单来说就是定位、方向和目标,企业战略就是回答企业长期该干什么、靠什么干和怎么干的问题。企业战略从不同的层级出发,又分为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经营战略一般包括营销战略、市场战略、产品战略、品牌战略等,职能战略一般包括财务战略、人才战略、融资战略等。

说了半天,数字化转型战略到底是什么?

笔者认为,数字化转型战略属于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或者说数字化转型战略服务于企业战略,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战略性”的使用IT和数据来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见下图:

图源:谈数据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发展的速度就会放缓,甚至停滞,陷入“内卷”状态。这时候,企业就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以求突破“内卷”,持续增长。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让企业认识到“数字化”,或许就是这个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持续增长,甚至重塑商业模式,实现裂变增长的契机。

因此,数字化转型战略或称数字化战略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本身就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系列计划和行动的组合

二、如何理解2个“战略性”使用?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就是“战略性”的使用IT和数据,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第一,在于“转”字,之所以转,也就是说之前没有“战略性”的使用IT和数据。

第二,在于“使用”二字,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更强调将“IT”作为基础生产设施,将“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去使用。

1、数字化转型就是“战略性”使用“IT”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传统企业IT部门的现状:大多数传统企业的IT部门都属于支撑性部门而非生产部门,拥有的话语权比较低,甚至IT部门的人也自嘲自己就是“修电脑”的。

“战略性”使用“IT”,就是要改变IT的现状,“重塑IT”,让其从一个不受重视的“支撑性部门”,转变为能够切实提升企业生产力、竞争力,以及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基础生产设施”。

当然,这个目标不是说一说就能达到的,这涉及IT职能的重新定义,组织和岗位的调整,绩效考核模式的转变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对“IT”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战略性”使用“IT”。

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改变“老板”对“IT”的认知,更需要“IT”自身作出改变,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深入地学习业务知识,并将技术与业务相结合,为企业创造价值。唯有如此,才能不辜负时代给我们这代“IT人”的使命。

2、数字化转型就是“战略性”使用数据

作为一名长期服务于传统企业的“IT顾问”,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大多传统企业数据使用的真是“一塌糊涂”!

这并不是说,传统企业不重视数据,也不是说传统企业没有可用的数据,而是大多传统企业不会用数据,有的企业甚至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哪些数据。烟囱式的系统架构,各自为政的系统建设,导致传统企业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孤岛”。“小数据”普遍存在数据不一致、不准确、不完整等质量问题,系统之间数据无法打通、难以融合,导致了大数据应用“形同虚设”,BI项目也建成了一个只是“噱头”的“面子工程”。

在很多传统企业,业务部门一度认为数据的管不好,用不好那都是IT的事,与我无关。也有很多企业将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完全寄托在了IT部门。但据我观察,虽然看起来IT离数据“很近”,但其实IT往往是企业中最不懂“数据”的。

“战略性”使用数据,就是要改变数据使用的现状,将数据真正作为企业的“生产要素”去管理和使用。这并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些人员的事情,而是需要企业全员建立对“数据”,对“数字化”的统一认知,具备“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思维模式,培养并逐步形成企业的数据文化。

三、数字化战略落地的步骤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就是“战略性”的使用IT和数据,其实我也知道这个定义存在很大的争议。一直以来,“战略”都是一个“名词”,而我们是强调“战略性”的“使用”,这显然将其定义为了一个动词。

据笔者观察,关于企业未来干什么,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增长点在哪里?这些问题,其实在大多数老板、高管那里都是很比较清晰的。而缺少的是如何将企业战略与“数字化”相结合,形成数字化战略并有效落地执行的方法。

关于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制定和落地执行,简单谈一下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提意见,批评指正。每一个建议和意见我都会虚心学习,并不胜感激。

1、制定战略。

关于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制定,一定不能脱离业务目标,要与企业战略目标对齐。具体包括解读企业战略,分析业务需求和目标,分析内外部环境,分析行业的领先实践和案例等一系列措施,并最终输出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再次强调:数字化转型重点在于“数字化”而在于“转型”,需要业务、技术的“双轮驱动”,而不是“IT”的“烧火棒子一头热”。

2、统一认知。

传统企业中,不是每个人都十分了解企业的战略,更不用说数字化转型战略,而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是企业全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这建立在全员对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共同认知基础之上。战略共识的达成需要一个反复、不断的沟通,而不只是简单的行政命令或文件传递。

3、分解目标。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次性项目”,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的发力。首先,需要对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将转型的“大目标”,分阶段、分批次,拆解为多个可执行的“小目标”;然后,将这些小目标分配给对应的部门、团队和个人;最后,一个个的完成和攻克这些目标。这个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务的变化、技术的更新,转型的目标也需要进行及时调整。

4、执行评估。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都是渐进式的,涉及反复验证和不断试错,需要对目标执行情况及时评估。通过执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目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及时对目标作出调整。通过执行评估,发现和验证转型的成果,有利于增强人员的信心、鼓舞士气,从而进一步的推进转型。

四、数字化战略落地的保障

根据麦肯锡的一份调研报告:80%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或许各有不同,但成功因素却是十分的相近。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因素有很多,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笔者认为下几个保障措施是必要的。

组织保障

有什么样的战略,就应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然而这一真理往往被人们忽视。有太多的企业试图以旧的组织结构实施新的战略。—— 戴尔·麦康基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家企业在做,所有企业都在做。数字化正在重塑各行各业,市场更加变化万千,不确定性更加增强,这种情况,企业有必要尝试放弃“臃肿的”传统组织模式,积极拥抱灵活、敏捷的组织形态

技术保障

技术保障就是笔者提到的“战略性”使用IT。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有助于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用数字化技术重塑企业业务流程,真正打通企业端到端的业务流,让业务更加敏捷、高效。用数字化技术,对企业数据进行有效治理和管理,让企业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可靠和容易获得。

机制保障

除了我们上边提到的组织保障、人才保障、技术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还需要建立起与企业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第一,激励机制,加强对数字化的专业人才、应用人才、管理人才的激励,让每个人才都能真正的释放自己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第二,资金投入机制,毫无疑问,数字化转型是需要成本的,而且不是“一次性投入”就能收获很好的成效。上云、设备改造、新技术研发……等等,这些IT投入显然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投入大量资金,转型失败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这时候,更加考验"数字化转型领袖"的眼光和魄力。

人才保障

人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千里马”,助燃数字化变革的驱动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竞争中,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企业需要培养和引进三方面的数字化人才:一是,懂数字化技术的管理人才;二是,构建数字化基础环境、开发数字化产品的数字化专业人才;三是,在业务中使用数字化提升工作效率的数字化应用人才。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和人才。

可以看出,数字化的建设往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莽撞、粗暴的数字化改革往往会导致朝令夕改、半途而废。而能够确保数字化战略平稳运行的关键,还是在“人”上。企业可以不需要拥有自己的数字化IT部门(因为当下IT部门的人力成本实在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承担的)。但是,企业仍然需要有至少一位能够同时理解业务需求和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者,他能够在业务经验和系统开发之间做出决策。

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建立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在生产、运营、营销、管 理等环节均缺乏数字化人才供给,导致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调查显示,中小企业中数字化相关人才平均占比仅为20%,只有15%的企业建立了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

我们建议企业在进行数字化人才建设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引进IT相关背景的业务型人才

在国外,大型的企业内,负责业务的人员大概率都可能拥有一定的IT专业背景。一个企业如果完全没有懂IT很容易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迷失了方向,没有产品思维,没有软件意识,无论是自行主导开发,还是找供应商合作,都缺乏能够配合推进的人员。

加强业务人员数字化培训和总结,提升认同感

企业在推行数字化的过程中,不单单只是通知员工要使用新的系统或者工具,而是需要对员工如何进行工作模式切换、数据迁移、业务调整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并且鼓励主动接受数字化培训或者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工作实践的员工进行总结。将数字化成效进行公司层面的宣传,提升整体员工对数字化转型的认同感。

实现低代码能力转移

发挥低代码平台优势。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纯的信息化或IT转型,而是涉及企业全业务、跨职能的系统性改革工程。 赋予企业文化新的数字化内涵,通过低代码效率和高度可视化的方式,让业务人员会提需求,技术人员快速做需求。用数字推进业务低代码可以通过解决数字化死角、系统串联的方式最大化释放价值。

织信Informat:不仅仅是一款数字化工具

织信低代码平台能够在底层逻辑上面为企业的数字化战略大幅度降低成本和缩短周期。同时,织信团队也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配套服务,包括平台交付、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三大方面。

平台交付

整体平台交付不单单是把平台部署给用户就结束了。织信团队将深入参与到需求调研、架构设计、开发和培训中去,帮助用户真正能够实现数字化落地。

项目管理

通过利用低代码平台,快速构建专业化、定制化的项目管理系统,为每个客户提供科学、完善、详细的项目管理体系,让项目交付更透明、可靠。

质量管理

重视客户体验,通过晨会、周会、月会等项目管理机制,及时同步项目进度,了解用户需求,确保项目方向不出偏差。

写在最后的话

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企业来讲是一个“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情,做好战略规划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笔者认为并非一定要定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高远目标”,更不是罗列一系列“大手笔”的IT预算投资,而更多的应该将重点放在改变“使用IT和数据”的方式、策略和环境上,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业务,为企业创造价值才是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初期,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数字化工具来帮助企业进行全方位赋能。因为很多时候,合理有效地运用数字化工具,不仅可以让企业业务高效地运行,还能最大程度保证团队目标的达成。比如我们公司正在用的低代码平台:织信Informat,这个平台基于数据模型优先的设计理念,提供大量标准化的组件,内置AI助手、组件设计器、自动化(图形化编程)、脚本、工作流引擎(BPMN2.0)、自定义API、表单设计器、权限、仪表盘等功能,能帮助企业构建高度复杂核心的数字化系统。如ERP、MES、CRM、PLM、SCM、WMS、OA、项目、企业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全面助力企业落地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

不管说得再天花乱坠,都不能代替产品本身,好产品,值得大家切身体验informat.cn

  • 6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