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常用的评价指标是IF。考虑到IF指标是洋指标,中国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根据国情设立了中科院JCR期刊分区表来对期刊的管理进行补充。
中科院期刊分区其实就是把所有的期刊按照一定指标划分为四个层次,类似“优、良、中、及格”等。最开始,这个分区只是为了方便图书管理及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和期刊评估。随着影响力的推广,逐步也融入了论文本身质量的评价,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层次标签。每年,中科院SCI分布法会在10月份定期发布,发布地址:http://www.fenqubiao.com。概括的说,它将总体学术期刊按照13个大类学科(数学、物理、化学、地学、地学天文、生物学、农林科学、医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和176个小类学科,将每个学科的期刊按照影响因子高低划分为四个区:1区(前5%),2区(5%-20%),3区(20%-50%)以及4区(后50%)。
但是,这种一概而论的期刊分区具有几个难以规避的争议点。
其一,专业领域不同,对学术论文的评估体系也不同。简单按照影响因子来分区容易误伤一些专业的学术成果。比如,计算机领域,重会议论文胜于重期刊论文,计算机期刊大部分容易被误划等等。在核物理领域,2018年的中科院SCI区分方法说明及其测试结果甚至引起了轩然大波。当然,部分学科体系的期刊分区表已经在研究制定,用来进一步了解本领域内的学术期刊影响力。
其二,划区与期刊真实质量并非完全对接,存在一定误差。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了类似如下某网上段子的热捧。
正是因为简单粗暴的三六九等划分区使得很多知名杂志可能也位列2区,比如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和Bioinformatics。
而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也正式宣布统一采用科睿唯安SCI分区,不再使用中科院SCI期刊分区。
原文摘选如下: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分区…..已成为国际通行的主流分区标准…..不再使用中科院的SCI期刊分区标准。
目前看,中科院SCI分区名单仍然是众多高校的必备参考目录。但未来是否会有更多高校走华南理工之路,发展趋势有待观察。
参考:
http://www.fenqubiao.com
https://www.cingta.com/detail/10781
https://zhuanlan.zhihu.com/p/52580337
http://www.zhishifenzi.com/depth/depth/4535.html
https://www.letpub.com.cn/index.php?page=2012-sci-13-top
系列相关推送:
猜你喜欢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Cell专刊 肠道指挥大脑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50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PI请明示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相关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