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鞘是一种形成于植物根部,由根际土壤颗粒与根系分泌的粘液和根际微生物分泌的粘液及根毛间相互胶结、缠绕形成的适应性结构,能起到保水、提高养分利用率等作用,对植物耐干旱尤为重要。禾本科植物形成根鞘是一种普遍现象,根毛、微生物及根表黏液是植物根鞘建成的三大主要因素。然而,关于土壤微生物对根鞘建成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023年9月19日,福建农林大学许卫锋/许飞云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Auxin-producing bacteria promote barley rhizosheath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剖析了土壤微生物促进大麦根鞘建成的机理,对促进作物高效利用土壤水分与养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该研究利用不同pH的土壤种植大麦,发现大麦在酸性土壤下的根鞘建成显著高于碱性土壤。为了进一步验证微生物在其中的角色,研究者进行了根鞘土壤交叉接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土壤微生物能显著提高大麦根鞘建成。随后,通过根鞘微生物组的分析,研究者发现酸性土壤中的黄杆菌和类芽孢杆菌可能参与这一过程。进一步的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分析均表明,酸性土壤中的黄杆菌和类芽孢杆菌可能通过分泌生长素促进大麦根鞘建成。接着,通过菌株分离、细菌全基因组测序及同源重组的方法,研究者获得了黄杆菌及类芽孢杆菌的生长素合成突变体。通过接种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生长素在促进大麦根鞘建成过程中的作用。最后,田间试验也表明黄杆菌及类芽孢杆菌能通过根鞘建成提高大麦产量。以上结果为深入了解作物根鞘建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Barley rhizosheath formation and grain yield are increased by C. culicis and P. polymyxa inoculation in the field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许飞云副教授、廖汉鹏副教授、杨金勇博士、张英娇博士,德国波恩大学于鹏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许卫锋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香港张建华教授等合作者也参与此研究工作。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1900705、2017YFE0118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61130073、31872169、31901428)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M671920)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0916-4
猜你喜欢
iMeta简介 高引文章 高颜值绘图imageGP 网络分析iNAP
iMeta网页工具 代谢组MetOrigin 美吉云乳酸化预测DeepKla
iMeta综述 肠菌菌群 植物菌群 口腔菌群 蛋白质结构预测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讨论群,己有国内外6000+ 科研人员加入。请添加主编微信meta-genomics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高级职称请注明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最新文章目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