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机制的框架、数学描述、神经网络实现和代码实现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笔记三

一种事物被人们所认知,并实际发挥作用,这中间的链条与路径,即观念到实际行动。注意力机制是一个研究成果,最早起源于1890年代,1964年的Nadaraya-Watson核回归提出,2017年transformer的提出,这是一个长期对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被图形化、形式化的描述出来,并用数学语言精准描述,神经网络实现,进而在实际模型如transformer中发挥巨大作用,这个过程,就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研究与应用过程。

话不多说,上图!

1、注意力机制框架

2、数学描述

f(x)=\sum_{i=1}^{n}\alpha (x,x_{i})y_{i}

其中 x_{i}表示上图中的键,对应于非意志线索;x表示查询,对应于意志线索;y_{i}表示感觉输入,对应于感觉输入;\alpha()表示注意力汇聚函数;f(x)表示整体输出。

用人话描述一下这个计算,就是:

        当我注意到什么的时候,此时相当于提供了一个信号激励x(查询,也称自主性提示,又称意志线索),然后我的内部处理系统提供了一个输出,就是f(x)

        那么,中间是怎么计算的?

       就是信号激励x,经过注意力汇聚函数\alpha()计算后,形成注意力权重\alpha (x,x_{i}),感官输入经过注意力权重加权后,形成整体的输出,这是有自主提示查询的输出f(x)

3、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一句话,这是有自主性提示的输出结果。形象一点的例子:

喝咖啡后,我们会变得兴奋并想读书,所以转过头,重新聚焦眼睛,然后看看书,就像 图2中描述那样。 与突出性导致的选择不同,此时选择书是受到了认知和意识的控制,因此注意⼒在基于⾃主 性提⽰去辅助选择时将更为谨慎。受试者的主观意愿推动,选择的⼒量也就更强⼤。

看图: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