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晶体管的混合π型交流小型号模型

1. 阻容耦合电流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前面的章节已经推导出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 直流通路

  • 交流通路

2. 直流模型

3. 交流小信号模型

当输入小信号时,Q点处可用线性关系来近似伏安特性。因此可把晶体管看作线性有源器件,并用相应的线性元件来等效,便可得到Q点处的交流小信号模型。

  • 混合π型电路模型
  • H参数电路模型

4. 共射混合π型电路模型

4.1 交流通路输入端等效电流

当交流小信号足够小的时候,可以看作i_{B}u_{BE}之间满足线性关系,于是将b-e之间等效成一个电阻,于是有了如下图:

三极管可以看成两个二极管叠加

r_{be} = u_{be} / i_{b} = u_{be} / (i_{e} / (1 + \beta)) = (1 + \beta)r_{e}

PN电流方程

i = I_{S}(e^{\frac{u}{U_{T}}} - 1),I_{S} 为反向饱和电流,T = 300K时,U_{T} ≈ 26mV

4.2 交流通路输出等效电路

g_{m} = i_{c} / u_{be} = \betai_{b} / u_{be} = \beta / r_{be} = \frac{\beta }{(1 + \beta )r_{e}} ≈ 1 / r_{e}

由于输出特性曲线,并不是完全平行于x轴,说明输出交流电阻不是无穷大,为了能描绘这一特性,需要对模型做个改进,如下:

同时,随着u_{ce}的增加,i_{b}会略微的减小,为了描绘这一特性,还需做个改进,如下

r_{ce}已经非常大,r_{bc}会更大,有的时候会做开路处理

总结:

  1. r_{be}:反映u_{be}i_{b}的控制作用
  2. g_{m}:反映u_{be}i_{c}的控制作用
  3. r_{ce}:反映u_{ce}i_{c}的控制作用
  4. r_{bc}:反映u_{ce}i_{b}的控制作用

重要关系式:

r_{be} = (1 + \beta)r_{e}

r_{e} = U_{T} / I_{EQ}

g_{m} = \beta / r_{be} =  I_{EQ} / U_{T}

r_{ce} = U_{A} / I_{CQ}

r_{bc} = \betar_{ce}

4.3 考虑寄生效应的模型

模型变成了如下图:

由于r_{cc{}'}r_{ee{}'}值很小,常常忽略,于是得到如下图的模型:

r_{b{}'e} = (1 + \beta)r_{e}

r_{b{}'c} = \betar_{ce}

由于r_{b{}'c}电阻很大,这里做开路处理,于是得到最终的,低频交流小信号模型

PN结具有电容特性,b-e,b-c 两个PN结具有两个电容,于是就有高频交流小信号模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