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思维模型之心流理论思维模型-86

文章探讨了心流理论,指出心流是当人们全身心投入某项活动,达到忘我状态时的幸福感。构成心流的要素包括挑战与能力的平衡、全神贯注、明确目标与即时反馈、掌控感、忘我和时间感异常。文章通过工作悖论和刻意练习举例说明心流在生活和成长中的应用,并提供了如何设计心流体验和提升专注力的建议,以实现个人的最优体验和幸福感。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亚里士多德说, 人类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幸福 ! 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 “心流” 理论的提出者,他在其著作《心流》一书中这样写道:

        “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即Flow的感觉,心流的感觉。”

01、何谓心流理论模型

        一、何谓心流理论

        心流, 指的是当人们沉浸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 精神状态。

        心流理论 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教授首次提出,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写道, 全力以赴的、忘我的、投入的 做一件事情,就是一种“心流(flow)现象”。

依据心流理论,构成 心流的要素 有如下6点:

        1.具挑战性的活动

        挑战和技巧(能力)存在黄金比例,当行动的时机跟当事人的能力恰好相当时,心流就会出现。

        如下图所示, 当挑战太高时,人会出现焦虑;而当挑战太低时,人会出现厌烦,而心流仿佛是无聊与焦虑中间的藩篱,在此,挑战与行动能力恰好平衡。

        2.知行合一并且全神贯注

        当事人全神贯注,一切动作都不假思索,几乎完全自动自发;他们的知觉甚至泯灭,人与行动完全合一。

        例如音乐家、登山家、科学家在进入心流状态时就会身心合一,融为一体。

        3.明确目标与即时反馈

        心流产生需要明确的目标 ,具体的行动规则,即当事人知道自己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例如下棋、打网球等,便很容易达到心流的境界。因为这些活动都有明确目标,具备行动准则。

        “即时反馈” ,它让当事人知道自己究竟做得好不好,我们可以在完成每一步骤之后,立刻判断自己是否有所改进。如登山者每攀登一步,便知道所在位置又上升一截;游戏玩家,每升级一些,都会获得即时反馈。

        4.掌控自如

        对心流的典型描述都提到 “控制感” ——或说得更精确一点儿,它不像日常生活,时时要担心事态会失控。

        如,一位 登山家这样说道 :“登山时你全然不会想到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活动自成一个世界,吸引你所有的注意力。一旦进入状态,世界就变得十分真实, 完全在你的控制之下,成为你的全部。”

        5.浑然忘我

        当一个人完全投入某种活动时,就没有余力再去考虑过去或未来,或当前任何不相干的事情。当事人会忘了自己,忘了一切,自我意识消失,随之会产生一种与环境结合的感觉。

        6.时间感异常

        当一个人到达心流状态时,外界的时间感会失真,中国人说的废寝忘食,就是一种时间感失真,因为做一件事情太专注,导致忘记时间的存在。

        时间感失真会有两种感觉: 一种是 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快,例如阅读和玩网络游戏,2个小时过去,你感觉好像只有20分钟的感觉。

        第二种感觉是 时间过得非常慢,有一位芭蕾舞者说,做一个困难的转身动作时,现实中的几分之一秒,自己感觉就像几分钟一样漫长,所以心流发生时,对现实中时间感会消失。

        综上, 心流是一种幸福,一种最优体验,使得当事人找到人生意义,获得成长,变得与众不同。

        二、心流理论模型

        所谓 心流理论模型 ,就是将 心流理论 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通过 有意设计 ,即在 明确目标 的前提下,通过在 挑战和能力相当的心流渠道内 设计具体的行动并在行动时做到全身投入,即时反馈,继而让自己在体验心流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实现目标。

02、心流理论模型案例

        一、工作悖论

        《心流》一书记录了米哈里通过调查的发现: 54%的心流体验来自于工作,18%的心流体验来自于休闲! 更多的心流出现在工作中,而不是休闲中。

        正如弗洛伊德的话: 快乐秘诀在于工作与爱!

        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工作时,人们面对挑战、发挥技巧,就觉得快乐、强壮、有创意、满足;而闲暇时,人们因无事可干,技巧也无用武之地,以至于觉得悲伤、软弱、迟钝、不满足。

        但是,大家仍然选择宁可少工作,而拥有更多闲暇,为什么?

        那是因为: 其一, 在很多人的信念、文化里,认为工作就是辛苦的,很多人为了逃避这种辛苦,选择了不工作。

        其二, 工作的设置,很多工作岗位的设置不合理,缺乏变化与挑战,且人际关系复杂,时常有冲突,以致更多人选择少工作。

        米哈里针对工作心流体验给出的建议是: 把工作当作一种体验,试着去投入, 当然 工作之余的闲暇也是必须的, 学会工作,在工作中发掘快乐;学会闲暇,在闲暇中挖掘意义。

        二、刻意练习

        心流理论模型的关键的在于成长,即可以帮助当事人提示技能和能力。

        也许我们都看过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提升能力的四个步骤为:

        第一步,制定科学的目标和训练计划;

        第二步,只在学习区内大量重复训练;

        第三步,获得持续高质量的有效反馈;

        第四步,创建高质量的心理表征模型。

        仔细看以上四个步骤,不难发现, 前三步就是心流产生的条件,即明确目标、技能和挑战的平衡和即时反馈。

        所以,刻意练习就是运用心流理论去提升自我技能的强大学习方法。

03、启发

        以上,我们知道心流理论是快乐的源泉且其非常有助于我们成长。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 地 运用该模型呢?以下谈两点我的启发:

        一是学会设计心流体验

        即根据心流的要素,为生活设计心流体验:

        1.设立明确的目标。 进入心流的目的是什么?你要完成一件什么事情?比如看完一本书,或者写一篇文章,即给这段时间规定一个明确的任务。

        2.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任务。 将任务分解,最大的好处就是告诉你,进行到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事情,节省了思考接下来做什么的时间。

        比如,我要写一篇文章,首先,得想好写什么,然后列提纲,再找素材,再开始写,写完后修改。把每个流程一步步完成,按照流程进行就可以了。

        3.进入场景,先做。 如写文章 前,做好准备(倒好茶,准备好笔纸),建立一种仪式感,使自己慢慢进入状态。一旦进入状态,就需要尽力保持,抵挡住其它一切诱惑。

        当然,状态不是说想讲入就能立马讲入的,我的方法是,先使自己处于那个状态中,如写东西我不知道怎么写,就想到什么写什么,先写起来,这样做的结果是,往往思路不自然涌出。

        4.带着目标找反馈。 及时知道自己的进度,了解与目标的距离,有利于刺激大脑,想迫不及待的完成目标。

        5.清空大脑,每次只专注一件事。 做一件事之前,杂念太多,往往影响效率,在多重干扰的状态下,精力及心智的损耗,远远大于专注状态。

        所以,需要清空大脑,把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事统统放下,只专注于当下。

        二是学会专注,提升专注力

        进入心流,很关键的一步是专注,全身心的投入,所以我们要学会专注,提升专注力。

        在《无限可能》中,作者吉姆·奎克介绍了两种提升专注力的方法:

        1. 4-7-8呼吸法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专注,是因为我们太疲惫,太繁忙,有太强烈的情绪,没有办法平静下来。

        如果我们有办法让自己平静下来,就能更快地 进入状态。 医学博士安德鲁•韦尔开发的4-7-8呼吸法,就可以帮助你快速恢复大脑平静。

        它的具体步骤是:

        1.闭上嘴,用鼻子轻轻吸气,默数到4;

        2.屏住呼吸,默数到7;

        3.完全用嘴巴呼气,发出嘶嘶的声音,默数到8。

        用这个方法完成四次完整的呼吸过程,可以帮身心、大脑都恢复平静,继而提升我们的专注力。

        2. 克服分心

        专注最大的敌人就是分心。 外界导致分心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过多的信息,凌乱的环境。

        那怎样克服分心呢?

        1. 尽量限制工作和学习环境中物品的数量,即 保持环境整洁有序。

        2. 安排专门的分心时间。 比如把浏览手机邮箱等信息的时间放在每天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而在工作时间关闭手机和网络,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专注。

        3. 解决那些给我们制造压力的事情。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在担心焦虑的时候,是没办法静下心来做事儿的。所以,我们必须把给我们造成压力的事情解决掉,才能够踏踏实实坐下来,专注学习和工作。

04、写在最后

        心流理论模式,一个让我们获得幸福体验的思维模型。

        产生心流的六要素: 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知行合一并且全神贯注、明确目标与即时反馈、掌控自如、浑然忘我、时间感异常。

        学会设计心流体验;学会专注,提升专注力有助于培养心流理论模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無薪法师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