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篇是《用户体验的要素》的读后感,其实读了已经快2个月了,刚读完写读后感会比较全面,而事隔一段时间再写就能看出哪些是真正沉淀下来的要点了,也算是给自己找个偷懒的理由吧。
大产品设计决定用户体验,而小产品设计又分为五层,帖一张业内著名了好几年的图。
战略层:明确商业目标和用户目标,重点是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找到平衡点。例如,通常的商业目标是赚钱,而用户是要省钱,这种最底层的冲突没法通过产品设计解决,而要靠商业上找准价值的切入点。作为PD通常接触不到战略制定的过程,但仍然要深刻理解公司战略并尽可能的去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范围层:做好需求采集工作,确定功能范围和需求优先级。这时候先要尽可能多的收集,通过各种市场研究、用户研究的方法收集,不要遗漏;再尽可能多的放弃,因为我们的资源有限,只能做最有价值的。先做的收集不是为了放弃,而是为了不漏掉任何“最有价值的”。
结构层:完成信息架构与交互设计。上一步相当于把菜都选好了,现在开始考虑具体是蒸是煮是炒是炸了。一般来说,技术部门在这个层面开始全面介入。
框架层: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到了这一步,才出现用户真正能看到的东西。常见错误是从以为这里才开始算设计,忽略了上面的几层,这样在大前提不正确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产品必然会成为一个悲剧。
表现层:包含了视觉设计和内容优化。这部分是最有意思的,但设计师一定要理解好商业和用户的目标才能做出正确的设计,毕竟我们不是艺术家,这里的表现是最终产品气质的体现。
五层整体是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时间上是顺序的,但每步的界限模糊,彼此交叉,而且必须反复迭代的。
套用咨询思维的经典结束(意译):事情来了不要扑上去做,也不是先订计划,而是先想清楚意义、目的、目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