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I如何助力产品创新,有三个层面上的努力

当我看到题图GitHub Spark演示的时候,也看到了“自然语言入,真实产品出”的未来,感觉有必要再梳理一下AI如何帮助产品创新

我指的不是某一款具体产品添加了什么AI功能,而是更加抽象的,AI如何帮助“产品创新”这件事本身。

换个说法也许更容易理解,我关心的这件事,AI帮助的是“产品经理”,而不是某个具体产品的用户。

大家各自努力,主要在几个层面上。

第一层,助力单点任务:最简单的,这两年我们不断发现AI可以帮助某个明确的任务。

比如让AI帮忙生成问卷、调研提纲,或者优化已有的内容(各种通用模型的Chatbot即可)。

比如帮忙总结公开的行业、竞品、市场信息(秘塔搜索一类的AI搜索,已成标配)。

比如分析私有的用户研究资料,提炼观点结论(找个带知识库能力的,长文本友好的)。

比如手搓一个“需求采集助手”agent,替代产品经理作为接口人,收集公司内部各种岗位原本提的需求,保证需求信息的完整性(扣子coze、Dify可搭)。

比如生成各种产品文档(https://www.pm-ai.cn/,他们想更进一步,似乎也碰到一些瓶颈)。

294a7b65c348315f787e119190f2f1b3.png

以上做法的特点,只是提升单点任务的效率,主要面向初级员工。

第二层,优化现有工作流:在单点上吃到甜头,自然会想到主动梳理工作流,看看哪些地方可以优化,组合应用,综合提效。

通常,先用现成的工具来优化效率,如下图。

206a83586c32d01b67db3dcd69e3fe72.png

但,在不同工具中切换,总是很割裂,于是就会想着自研,把各种工具的能力都集成到一起。

又细分三种模式,最保守的是,把AI能力藏在背后提升效率,类似搜索的做法,AI在背后默默帮助;然后是类似office的copilot模式,还是熟悉的工作模式,但AI走上了前台,随时协助;最激进是agent模式,人类改变工作习惯,通过和agent互动完成任务。

当然,有自研能力的厂子不多,这块可以养活一批帮人做数字化转型+企业服务的公司。钉钉、飞书等等都算。

我自己之前尝试的GPTs,辅助产品经理洞察用户需求,其实是把一系列单点任务稍微串了一下(有段时间没更新了,仅供思路参考,现在通过搭建多agent的模式可以做到更好)。

参见:赶在GPT Store发布前又一次优化UIA:它有点会反问了

这家创业公司的产品,也有点类似。

3d34dcd1944c8434ed258940fb12f0f7.png

业界有很多公司都在尝试,举例如下。

d76d6d2e3b5a7200bdff30219090204e.png

先从产品创新的某个子流程(如需求分析)切入,最终蔓延到整个工作流,但,这还是在优化现有工作流,最多是改变局部的子流程。

第三层,改变工作流本身:再想一步,有了AI以后,产品创新的流程会不会彻底颠覆?出现新的范式?于是,重新思考人类和AI各自在产品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当然,这里也还是先从比较简单(没有生产制造)的数字产品开始。

随着agent们的联合,越来越多的工作由AI主导,人类慢慢退到“只需要动动嘴(提需求)”,自然语言的需求进,软件产品出

放手之后,AI以及agent们自己能玩出什么新花样,也未可知,agent之间的“误解”也许远低于人类,所以可以大大简化各种评审的流程……甚至,AI可以预判人类的需求,自己做出新的软件???

这个事儿也有人研究,一些特别简单的产品,甚至已经实现。

比如你对deepseek说“帮我编写一个可以在当前网页直接运行的经典贪吃蛇游戏”,就已经是“自然语言-->产品”了。当然,这里的简单在于,贪吃蛇游戏是一个已经存在的产品。

8b2909bd39e6dd28357b7e705e97e335.png

但,这和去年我用Chatgpt折腾几十轮对话才搞定贪吃蛇相比,又已经前进一大步了——之前是从“工程师可以做出贪吃蛇”,到“我可以做出来”;现在是从“我可以做出贪吃蛇”,到“我儿子(7岁)可以做出来”。而且时间还大大缩短。

参考:麻瓜+AI混合工作流试验 6:用Python编一个小游戏,以及学习模式

这种门槛、成本的降低,使得原来因为ROI不值得满足的很多长尾需求,也都可以做成产品了。那么,可就真是“人人都是……”了。

未来,孩子式的天马行空、“胡思乱想”会显得更加珍贵。

从GitHub Spark的演示中,我们也看到了类似可能。就算只能产出很简单的产品、甚至产品不完美,但哪怕作为一个可以实时生成、“日抛型”的Demo,也足以改变“产品探索”的流程。

bbcfbfb2f2c363059945c108897274e1.png

学术圈的尝试,会更彻底一些,他们希望对于复杂产品,也可以把软件工程这件事慢慢干掉。

e3c14b6f20742d6ccfa5396d3adaec96.jpeg

第一层的事情,个人、工作室、小团队自己都可以马上就做;第二层需要中大厂看到收益,投入一定的资源做;第三层需要科研机构长期投入,当然,商业公司也可以从特别简单的产品入手。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

基于此,其实我们可以再思考一下,对产品经理来说,将来的任务和能力要求会发生什么变化?

_________

苏杰(iamsujie),产品创新顾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丛书作者,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阿里8年产品经理,集团产品大学负责人。如需产品经理/产品思维/产品创新相关领域的培训咨询服务,欢迎联系这个微信(1375821241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