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开篇阐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
老子的道涉及感性与理性,感性与感觉、经验有关,那时的理性也大多与前者有关,还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认知、手段和方法,非常道、非常名也正常:没有传感器,怎么能做核磁共振呢,只好通过号脉了......
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而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他本人自称发动了一场哲学领域内的哥白尼革命。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以下网站多次未经同意未署名转载:
(sohu.com)
工业4.0的一个目标是达到更好的系统性能,并更好地考虑人类。这将得益于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并以一种反应性的方式用智能系统平衡一些复杂或复杂的任务。一些研究已经处理了这样一个目标,但很少是在方法论层面上进行的,例如,在设计集成人类的智能制造系统时,禁止根据人类对情况的意识或心理负荷对设计选择进行正确的评估。事实上,工业4.0所促进的工业系统及其组成实体(资源、产品、机器人……)的智能化和自主性的提高,增加了它们的整体复杂性。这种修改降低了理解这些系统行为的能力,导致人们不仅难以在需要时制定备选决策,而且难以做出有效的决策并理解其后果。本文评估了认知工作分析(CW a)这种设计方法,以及它在工业4.0智能制造系统中支持人类控制的辅助系统设计中的适用性。在通过应用CW A确定的几个功能中,辅助系统可能必须集成智能制造系统的数字孪生兄弟。通过所设计的辅助系统之一对该方法进行评价,使用一个微世界,这是一个智能制造单元,由智能移动地面机器人、产品、静态生产机器人相互作用,并与人类主管负责达到几个基于时间和能量的性能指标。该辅助系统嵌入了智能制造系统的数字孪生兄弟。23名参与者参加了实验,以评估设计的辅助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辅助系统能使参与者对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他们的备选决策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同时他们的心理负荷得到管理,达到预期的生产绩效。本文对这些实验进行了分析,指出了CW A方法在工业4.0背景下的一些局限性,特别是缺乏能够明确说明主管与智能制造系统之间合作过程的工具。本文总结了潜在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将CW A与人机合作原理相结合,对人与智能制造系统之间的合作进行微调和调整所带来的潜在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