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私域,为何做不下去了?

企业一直处在增长恐慌当中,回到增长本身,回到新的时代中,企业如何站住脚跟。企业传统的增长手段不行了,面对新兴的私域,为何做不下去?

01 成本核算链路长,短期内很难看到盈利

私域这门生意能做到多大,能成长到什么规模。天猫一年做10个亿,私域能否做到一年1-2个亿?这些都是未知的。

私域是前期大投入,后期才产出,与购买流量相比,不是一个高效能的手段。很多公司是受不住的,短期内没盈利,领导还会考虑到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内外交困,项目才被搁置。

02 私域作为一个见效慢的盈利部门,似乎谁都不待见

电商部门认为他们也能做复购,私域的业绩应该也算他们一份,因此,电商部门每提供一个订单信息,私域部门要返5元并进行内部结算。后来,两个部门各玩各的,过了一年,整个公司解散了。这种案例比比皆是。

门店导购在一线做私域运营,那单笔成交给导购提成;私域总部的团队,只算大盘业绩,除了按GMV比例结算外,还有外部流量的吸收和转化也可以分别考核,前端和总部分别推进。

除了“销售双算”的机制,某头部家居品牌用户运营VP直接了当得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合理的奖励机制推动外部门协同发力,私域渠道能带来可观销售额,自然就拥有了话语权。

03 组织内部达不成共识,存量渠道间利益冲突不断

私域用户从各个渠道获取,每个渠道都有不同负责人,但是,各渠道的盈利最后却都转到了私域的盈利模式中,最后私域部门一家独大,其他部门则会失势,这种内部博弈每天都在上演。

一方面,业务分流,旧利益得不到保障。某集团新零售负责人测试过40多家门店,他们遇到的问题是,导购会觉得线上的低价商品会分流了线下的高客单成交。顾客客单的降低,提成少了,而且还造成了一部分用户体验损失,对于区域管理者和店长来说,新零售可能并不算他们的KPI,自然很难推行。

另一方面,学习成本、消费者沟通成本都非常高。极少部分有私域意识的导购会自主探索,并在门店群建群促活,借助公司内容资源和工具把群维护好,但这类导购凤毛麟角。

品牌推行私域,首先反对的一定是财务部门,连锁门店落地私域涉及到社群交易,会直接影响财务对每个门店账务的管理,增加他们的工作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