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发展

⑴光学成像器件和系统的光谱范围已经由可见光光谱几乎扩展到全光谱范围,包括太赫兹、远红外、中红外、近红外、可见光和紫外光谱区等。单波段成像向多波段复合成像发展,宽光谱成像向多光谱成像发展。

⑵光学系统的成像不只是遵守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衍射理论已经成为衍射光学元件的基本成像理论。光学成像器件也不只是简单的透镜、棱镜和反射镜,已经设计和制造出诸如全息透镜、衍射透镜和微透镜阵列等新型光学元件,微型超透镜在未来或将取代传统透镜组。

微型超透镜是光学系统设计论文的热点,接下来几年相关论文比较好发。

⑶光学元件的加工方法不只是传统的粗磨、精磨和抛光工艺,现在已经创立了全息干涉术法、蚀刻法以及微透镜加工方法等。

⑷光学元件的外形尺寸在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些光电仪器要求每毫米基板上能刻出千百个透镜(微透镜阵列),而另一些光学仪器则要求主反射的通光孔径大到8.1m(Gemini望远镜),甚至更大,全息光栅和薄膜透镜的应用使透镜的厚(薄)度达到了极限。

⑸光学元件和系统的应用环境已经由实验室和地球表面延伸到了宇宙的其他空间。环境条件对元器件和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苛刻,或者说环境条件对光电系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⑹由采用小视场、高分辨率扫描成像方式的传统广域光电成像系统向凝视型广域光电成像系统,乃至新体制凝视型多尺度广域高分辨率成像系统发展。

⑺针对某一物质属性,对被测对象进行参数反演或重建的过程, 属于单模态成像, 比如利用 X 射线信号衰减的幅值进行衰减系数的反演成像。随着成像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 人们对不同模态成像方式的机理及特点的认识不断深入,提出了一系列的多模态成像方式。多模态成像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又大大推动了成像技术自身的发展。

⑻新型计算成像/计算摄像(Computational Imaging/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技术由于具有高性能的计算能力以及全局化的信息处理能力,突破了传统成像/摄像难以解决的种种难题,使得超衍射极限成像、无透镜成像、大视场高分辨率成像以及透过散射介质清晰成像、偏振成像及仿生成像等成为了可能。

参考文献:

1.吴晗平. 光电系统设计基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

2.吴晗平. 光电系统设计基础.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硬是要得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