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逻辑体系

本文探讨了制造企业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的关键,包括成本标准制定的指标分解法、预算法和定额法,以及成本费用监督的生产资料与人力工资监控。强调了细致划分标准、科学预算分配和全程监督的重要性,旨在帮助企业实现精益生产流程的精细化管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提升生产成本管理水平是永恒的主题,但想要做好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引起高成本的原因错综复杂,如果缺乏严谨的梳理、科学的执行步骤,就容易“翻车”。做好成本管理既需要专业的知识,又需要严密的逻辑体系。

1、成本标准制定方面

成本标准是在生产过程的度量衡,涵盖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项目。但是为了满足成本的精细化管控,必须将这些指标进一步拆分,拆分方法如下:

指标分解法

大指标太泛可以化成中目标,中目标还不够具体就化成小目标。在成本标准制定方面,试着按照部门、岗位进行分解;再细化点还能根据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或零部件工序进行分解。

预算法

先从实际出发制定出预算,再在预算的基础上分配各部分的成本。比如通过半年度生产计划来制定季度或月度预算开支费用,并把它当做成本管控的标准。

定额法

定额可以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即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控制标准来进行控制。在生产管理中,材料消耗、工时都能建立定额,通过定额管控就能把成本控制进行具象化。

制定成本标准的方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要进行充分调查和科学计算,在考虑成本的同时还要兼具考虑相关的经济指标关系,综合衡量,避免片面。

2、成本费用监督方面

制定了成本标准后不是执行了就完事了,还有对各环节进行及时监督与分析。成本日常监督的主要方面有:

(1)生产资料

车间设备员要按相关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做到不合要求不能开工生产。技­­­术员要监督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供应部门人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详实执行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标准的执行。

(2)人力工资

这部分主要来源于车间生产人员现场的工时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奖金、津贴等监控控制。另一方面来自于生产调度人员对车间内部作业的合理安排,如投产、派工、加班等。其中,车间劳资员负责这些指标的核算和控制,如有偏差需找出原因。

生产成本管理控制分为制定成本标准和监督成本费用两方面,这两个基本面的管控是实现精益生产完整流程的必经之路,而如果能细化每一项流程中包含的诸多细节,在控制过程严格执行,就能帮助企业进一步迈向精细化管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正航ERP软件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