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动驾驶公司

目录

自动驾驶公司选择

slam方向求职选择,地平线和元戎怎么选?

自动驾驶行业在2023年会不会出现大量的企业破产、并购?

自动驾驶公司一览表

各大厂都下场造车,自动驾驶这一块今年各路神仙登场,你看好哪一派?

车辆工程毕业回顾

(12 封私信 / 16 条消息) 除了百度,国内还有哪些无人驾驶公司? - 知乎 (zhihu.com)

自动驾驶公司雪崩,主机厂迎来抄底时刻 (qq.com)

国内自动驾驶全栈自研的整车厂有哪些? - 知乎 (zhihu.com)

中国智驾公司生存年鉴 - 知乎 (zhihu.com)

2024年自动驾驶行业,地(地平线)大(大疆)华(华为)魔(Momenta)会把其他力量卷没吗? - 缺个司机的回答 - 知乎
2024年自动驾驶行业,地(地平线)大(大疆)华(华为)魔(Momenta)会把其他力量卷没吗? - 知乎

今年似乎是各个方面都比较难的一年。开年回来之后我们首先经历了订单减少,然后是换领导,然后换到新的部门。今年L2+的辅助驾驶都面临一个较大的问题,好像L2+也不是那么挣钱了。一方面除了智驾前期投入较大,周期长,资金回笼难,更多的是主机厂也不想把智驾的大蛋糕拱手让给tier 1。各大车厂都在招兵买马,出钱布局智驾。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在于智驾供应商单纯依靠软件实现可观利益的方法,可能在toB的汽车制造业模式中,不太行的通。车企除非车卖的特别好,否则支付较高的智驾软件成本,让制造业本身较低的利润,雪上加霜。卖的好的车企,更加想通过自研,把智驾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说了这么多,其实反映出来还是智驾行业越来越卷,tier 1只有不断把成本打下来,把产品打磨得更好,才能在智驾上拥有一席之地。同时主机厂也不会放弃这块蛋糕,据我所了解,某di就处在一个 自研+供应商 过渡到 全自研 的这样一条路线;某想也在疯狂招兵买马,封闭开发。

2023是行(高速域)泊一体爆发的元年,2024实际上就是要卷城市域的一年了。对于智驾行业从业者,个人认为还是存在较大机会,行业现在是由几家领头企业和一帮奋起直追的小弟,技术也没有达到很完美的境界,产品形态也在不断进化。因此在这个方向机会还是比较多。

自动驾驶公司选择

目前按照技术大体分类为L2和L4两大类,在22年及之前,L4公司因为融资比较好,所以发展较为迅速,招的人数较多,薪资较高。从23届开始,随着L4技术泡沫的破碎,越来越多技术广商将重点落到L2量产上,从23届的招生情况也可以看出,以前主做L4的科技公司普遍有裁员现象和招生规模缩减情况。相反,L2公司则蓬勃发展。本文中将根据个人见解将目前自动驾驶的方向分为如下几种:科技巨头、原主做L4供应商公司、原主做L2供应商的公司、主机厂、造车新势力、清扫车/物流、芯片公司

科技巨头公司名单:百度、华为、滴滴、大疆、腾讯、阿里、三一(就算一个小的吧)

大部分科技巨头其实早已布局自动驾驶方向,只不过因为这一方向非常烧钱,和相应政策还没落地,因此大多都做前期储备。目前自驾行业真正盈利的并不多,因此大厂真正大规模入局的并不多。华为是真正入局的大公司,与原小康公司合作生产问界,还长安,北汽也有合作,但目前也没有盈利(但工资加班费多)。滴滴虽因为某些问题被制裁,但自家方向仍有较大投入,且技术据说也是不错的。百度等就不提了,薪水技术肯定都是顶级。三一这里把他当作巨头了,因为不知道放哪好了,三一技术不太清楚,但招的人多。

L4供应商公司,公司名单: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元戎起行、momenta、智加科技、轻舟智航

L4的自驾公司以前大多都是做Robotaxi出租车这种的,虽有商业运营,但由于政策情况,自驾出租车落地不顺,这也造成了上述所说问题,L4企业效益略有不好。随着公司转型,目前大部分L4厂商都转做L2技术和主机厂进行合作,也都取得了盈利。实际而言,这些公司技术发展水平高,融资效果好,工资很高,如果能进去是非常好的选择。

L2供应商公司公司名单:宏景智驾,经纬恒润、四维图新、东软

今年部分主做L2技术的公司迎来校招大爆发,主要是L2技术做得早,项目多,自然可以烧钱扩大规模。(技术水平和薪资相对没那么高,适合普通学生,转行的学生,但不愁失业和裁员)

主机厂公司名单:奇瑞、比亚迪、一汽、长安、吉利、东风、长城

这类就不过多介绍了,都是传统车企,现在很多都做电车了。这类公司给的最少,但很轻松,想安稳过日子的可以选。

新势力公司名单:蔚来、理想、小鹏、哪吒、埃安、零跑、极氯

目前较稳定和较好的是造车新势力一行,道理很简单,他们大多已经上市或者有上市资格,上市了就能发股票,就能“套钱”,就有现金流,另外他们靠着卖车也能有现金流,例如小鹏的车是20-30万,每个月能卖5000-10000台,这就是20万万元,这种上市和卖车的现金流使得公司得以生存(尽管目前中国造车新势力里没有盈利的,但今年理想差不多能盈利了)。其余的卖技术方案的公司只能靠着和主机厂等合作来卖技术,这种自然钱少啊,因此现在哪一家公司都尽可能自己做L2,来降低成本。这些公司自然只能通过融资来生存。当然不排除目前做的比较好的L2公司,例如上述提到的如宏景智驾、经纬恒润这种,因为公司成立不晚,而且CEO的战略策略定的比较精准,直接瞄准量产的,所以目前还不错。

目前理想无疑是卖的最好的汽车公司,其余公司销量其实没有太大的差距。下图是6月中国市场新势力交付量情况(来源于理想汽车微博)。

物流公司:美团、高仙机器人、美团、白犀牛、新石器、普渡科技、擎郎智能、驭势科技、未来机器人、毫末智行、智行者、行深智能。环卫机器人公司:高仙、智行者、深兰科技

这类公司可以落地,还是以L4技术为主,与车辆不同,物流及清扫都有固定线路,因此落地起来没有那么难。(公司规模不大但薪水还可)

芯片公司,公司名单:华为海思(昇腾)、寒武纪、联发科、地平线、西井科技、黑芝麻智能、四维图新

目前国家的战略是发展芯片,按照风口可以分析出,再接下来的3-5年基本芯片公司会迎来爆发,芯片公司的薪水目前也是非常高。

主做自驾技术的公司可以看下面这个链接,分的挺详细的,感兴趣的公司可以查一下,然后投投。2022年中国L4级别自动驾驶梯队划分(技术、资本、商业、品牌四个维度) - 知乎 (zhihu.com)

因此,以技术水平和薪水来看,能去大厂、芯片厂、原来主做L4的科技公司是首选,再就是造车新势力这种,然后是一部分物流/清扫公司,最后是一些L2的小公司,当然这是我的个人意见,因为具体需要公司的薪水,需要你去比较,城市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slam方向求职选择,地平线和元戎怎么选?

芯片供应商在做算法,车企也在做算法,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在中间,如果技术上没有代差,未来会越来越难。这些公司普遍话语权比较小,黑盒白盒交付的决定权往往都在车企手中,长期下去,很容易沦为车企的附庸。

车企本身有比较强的动力做自动驾驶,来提升产品的体验和竞争力,而且用户数据掌握在车企手中,车企也有资源做自动驾驶。长期来看,以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为代表的智能化会像三大件一样,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芯片供应商做自动驾驶,一方面是拓展业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软件算法性能与芯片息息相关。芯片能够发挥出来的性能不仅取决于硬件指标,也取决于软件算法。两者运行时的高耦合和开发时的低耦合会成为芯片生态的核心竞争力。怎么能设计出高效运行各种算法的芯片,比如transformer、各种网络,需要芯片公司对算法及其演进有着清晰的认知。这也是芯片供应商做算法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的建议是:

优先考虑车企,未来车企会把算法能力抓在自己手里,或者子公司手里;

其次是芯片公司,一是这类公司本身就对算法能力有需求,硬件和算法可以相互促进,二是即使算法不赚钱,靠卖芯片也能持续造血,更容易活下来;

最后是算法解决方案公司,现在大家的自动驾驶性能没有本质的差别,这类公司可能被车企抄家,也可能被芯片公司截胡,生存最为艰难


自动驾驶行业在2023年会不会出现大量的企业破产、并购?

小马智行已经开始裁员了,虽然现在裁的是基架等部门,还没涉及核心,但是可以分析业内生态

这波寒冬要比19年那次严重的多,现在好几家头部自动驾驶公司开始裁员过冬,虽然裁的还是边缘岗位,但是根据我获得的一份财务资料,这一次可能会淘汰大多数公司,连有量产项目的Momenta活的都不乐观,更逞论其他没有现金流的公司,最重要的是他妈的估值都太高了

寒冬意味着淘汰赛的来临,对于以前只顾埋头赶路,不顾商业变现的公司将迎来致命一击,特别是部分公司花钱大手大脚的,可能会最先出局。

这里面小马智行现在血最厚,能撑个2到3年,就看能不能找到一些量产项目,不过看前几天晚点的报道,好像不大乐观。估计是进入过晚,从导入到量产再到产生现金流时间上来不及,彭军没把这块收入看的很重,就看用现有的资金怎么腾挪熬过这波,不然的话,就小马现在的估值,没人想投也没人投得起。

Momenta是现金第二多的,让我意外的是这公司作为最早投身L2的,产生的现金流并没有想象中的多,不知道智己项目结算方式到底是怎样的。不过好在这公司抱的大腿不少,光现有资金活个2年没问题,再加上未量产项目,应该会比大多数公司滋润。

文远知行的存量资金跟Momenta差不太多,估计跟韩旭这人有关系,经历过一波动荡,所以时刻很警惕,公司很抠,但省下不少钱,而且现金流反而是所有公司里最好的,不知道是不是与其合纵连横有关,过冬应该没问题。

Autox这家公司最神秘,融资只公布过一次,后来据说有一轮融资只有内部知道,不过这公司太浮夸,花钱也是最大手大脚的,感觉会是寒冬里第一波倒下的

至于元戎启行、轻舟智航融资是最少的,也是最早感受到寒意的,从今年开始就开始吆喝辅助驾驶,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一个辅助驾驶系统从定点到量产最快也得一年半时间,这还是最乐观的情况。然而现实并不乐观,很多都停留在了找客户身上,感觉是最不可能挺过这波寒冬的,有可能最后会被车企收留?

也不是没有利好,对于有现金流的自动驾驶公司,还有转型中的传统车企,甚至造车新势力都是利好,人才将大批量的被释放出来,前几年水涨船高的算法工资可能会慢慢回归,特别是对注重于成本管控的车企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消息。


自动驾驶公司一览表

作者:自动驾驶拖拉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52076/answer/214299311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技巨头Tier1:华为 百度 大疆 中兴 腾讯(智能座舱/高精地图/仿真工具链)

初创公司Tier1:智驾科技 宏景智驾 MINEYE 易航等

Robotaxi:百度 小马智行 文远知行 元戎启行 滴滴 momenta Autox 轻舟智航 驭势科技 智行者

Robotruck:图森未来 智加科技 赢彻科技 小马智行 主线科技 斯年智驾 西井科技 飞步科技 牧月科技(文远知行) 挚图科技 畅行智能 环宇智行 阿里达摩院 希迪智驾 宏景智驾 元戎启行 DeepWay(百度)

Robobus: 轻舟智航 文远 百度阿波龙 车右智能 青飞 海格 蘑菇智联 驭势 商汤 易成

物流配送:美团 阿里达摩院 京东 苏宁 中国邮政 百度Apollo 毫末智行(长城) 威盛电子 新石器 白犀牛 智行者 驭势科技 行深智能 一清创新 伽智科技 小狮科技 易成

新势力: 蔚来 小鹏 理想 集度(百度)小米 爱驰 零跑 哪吒 智己(上汽) 滴滴 威马

主机厂:上汽 广汽 北汽 一汽 长城(毫末智行) 比亚迪 长安 吉利(亿咖通) 东风 奇瑞(雄狮)

农用自动驾驶丰疆智能 中联重科 中国一拖 悟牛智能 中科原动力 雷沃重工 超星智能 博创联动 皓行科技

矿区自动驾驶:易控智驾 踏歌智行 慧拓智能 路凯智行 伯镭科技 盟识科技

环卫自动驾驶:智行者 酷哇 仙途 高仙机器人 深兰科技 浩睿智能 于万智驾

泊车:百度 纵目 追势 德赛西威 东软睿驰 禾多科技 纽励科技 恒润科技 领世科技 磨视智能 欧特明 智行者 驭势科技

计算平台:华为 地平线 黑芝麻 超星未来 国汽智控

高精地图:百度 高德 四维图新 腾讯 华为 滴滴 京东 美团 宽凳 深动 中海庭 亿咖通 .......

车路协同:中智行 蘑菇车联 觉非科技 百度 华为 大唐高鸿 华砺智行 阿里 海康

上述公司都是业内发展相对较好的,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提供修改建议。

各大厂都下场造车,自动驾驶这一块今年各路神仙登场,你看好哪一派?

作者:自动驾驶拖拉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9638288/answer/192972934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目前造车大概可以分为五派:

1.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爱驰,零跑等,造车新势力创始人大多出身于互联网公司,具有互联网思维,在产品迭代,用户服务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上述造车新势力作为探路者,具有先发优势。

2.民企独立派:比亚迪,长城,吉利,这三家企业很早就开始造电动车,比如比亚迪唐和汉,长城欧拉,吉利几何,相对于其他企业,这三家有丰富的汽油车和电动车造车经验,自有产业链技术齐全,如三电技术,整车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而且有自我造血能力,资金储备多,用户认可度高。

3.国企创新派:比如上汽智己,东风岚图,广汽埃安,长安阿维塔,北汽极狐,一汽红旗等,OEM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创立新品牌或引入互联网公司,主机厂的整车能力,供应链经验和互联网公司的创新能力及用户思维碰撞,创造出无限的可能,但是也有可能成为互相羁绊的源头。

4.互联网巨头派:比如百度,小米,滴滴,创维,石头科技等,依赖在互联网方面积攒的经验,如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硬件技术,供应链经验,人机交互,产品思维,用户思维,粉丝经济等特长,再结合雄厚的现金储备。

5.恒大宝能玩票派:地产大佬造车看不懂啊,千万别又是出来割韭菜就行。

上面五派,新势力中的蔚来、小鹏,比亚迪,互联网巨头的小米、百度比较看好。


车辆工程毕业回顾

车辆工程毕业八年,我回顾了一下身边各个同学的发展履历,总结了一些观点……

本科应届进入到长城、吉利这些自主品牌的同学,多数发展不错。在自主品牌工作两到三年后,纷纷跳槽到理想这种新势力或者博世这tier1,普遍年薪较高,比较高的年薪基本在60多W;

本科毕业之后读研的,选择面基本比较大,这部分同学现在从事的方向多数比较前瞻,毕业之后多去了大的tier1或者上汽大众、泛亚德系美系OEM,这两年再适当的跳槽之后,现在薪酬基本上都处于高位,基本没有低于45W;

本科毕业之后去了类似江淮这种国有企业的,现在年薪薪酬普遍较低;

本科毕业之后去了日系、韩系的,基本上多是在搞非研发方向,市场欢迎程度一般;

类似我这种,离开了汽车企业的,就望洋兴叹,起伏不能由我了……

简单分析如下:

1.因为我们学校属于非211但是车辆工程还不错的一本院校,所以15年左右去了长城、吉利这些品牌之后,存在类似田忌赛马这种错位竞争效应,所以在方向选择上反而话语权多一些。所以大家大部分都是选择的较前瞻的研发岗位,比如新能源三电、座舱、智能驾驶这类的方向,在18年-23年这几年汽车行业变革中,自身的价值随着行业水涨船高,职业发展多数不错;(这部分同学其实也是属于运气好眼光好呀)

2.读研之后择业的,主要有几点优势,一是读研之后学历层次提升了,可选择的企业层次也提升了,二是有一定的后发优势,本科同学们发展路径可供参考的很多,而且基本上在各个方向各个企业都有一定自己的人脉了,更知道选择什么,三是机遇到位,因为18年左右毕业的时候,电动化刚刚引爆,新一轮智能驾驶刚刚开始,算吃到了行业的红利;

3.去了国有企业的,方向选择上有些被动,起薪比较低,而且还有的踩到了发动机研发之类的坑,就比较难受。这里说一下起薪比较低的危害:社招跳槽都讲涨幅,同样工作三年,同样30%的涨幅,年薪5W的差距会逐渐变化成6.5W、8W、10W等等;

4.去了韩系日系的,很有可能方向是和生产、质量、工艺相关的方向,毕竟去了跨国企业,接触到比较多新鲜的东西,17、18年之前过的还不错,但是慢慢的发现,自己原来处于产业的中下游,工作内容上没有纯研发多是国产化,企业文化上日韩没有欧美友好,技术体系上,国内还是欧美那套更盛行,薪资增长上也是前期不强,后期乏力;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回顾了挺多的内容。回到题目来点下题,关于在什么类型的企业里面工作对自身提高和发展最有帮助,我的看法如下:

1.职场上,决定价值的最关键因素向来都是“供需”,而非个人的努力和能力。所以,职业方向的选择重中之重,企业的重要性反而是第二重要;

2.结合上条,企业发展前景越好的企业,他的理念一般是最前瞻的。所以为了提升自己的稀缺度,可以重点关注专业方向里面最前沿的企业。现在而言,如果单纯看研发领域的岗位来说,新势力里面,理想、小鹏、蔚来、华为、小米、集度等等这些企业,造车理念最先进,技术研发最前沿,也最值得选择,是第一梯队,自主品牌里面,牌子比较硬的上汽、吉利、长安这些和在求变的大众等是属于第二梯队的;

3.能做自研不做国产化,外资能去欧美系不去日韩;

4.能做量产项目不做预研,能去乘用车不去商用车,能去豪华品牌不去低端品牌。

5.多交流维持人脉,打听消息判断行业还能内推

  • 30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