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设计
无限共轭距:理想情况下,无穷远处的物体能成像到有限像平面上(理解不大透彻。)
2.实际操作
调出参考设计【CK-3】N
2.1 调整基本参数
(会介绍下运用到的操作数)
调整F数(像方空间F/#)、视场角、焦距缩放
视场角 20、14(0.7视场)
焦距缩放
2.2 操作数优化
释放所有口径
设置变量
2.2.1 光线瞄准
对于视场角较大或系统较长,导致通过入瞳的光线不能准确通过孔径光阑,因此必须打开“Ray Aiming”
打开光线瞄准,使用近轴(理想成像)
2.2.2 操作数介绍
RANG
Hy为1时的同Z轴向相联系的光线弧度角,即2号 (绿光)最大主光线打在第零面的视场角为19.998
PMAG REAR
PMAG ——垂轴放大率
REAR
2号 (绿光)最大主光线打在8号面的像高为7.766
VL
镜头总长
TTHI
0-10面的距离,10 包含10-11的距离
CTGT
控制 X面的厚度大于
DIMX
最大畸变量
最大畸变量不超过2%
继续优化操作数
焦距设置
像距设置
像距大于 15 (不是很能理解)
这个操作数应该是指该面到后一面的厚度?
优化成果
2.3 锤型优化
优化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