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鬼谷子》的第一篇捭阖篇可以说是全书的总纲,整体性地讲述了捭和阖辩证关系,多层次地讲解了打开和闭合的道理,阴和阳的哲学理念。实际上,任何一对反义词就是阴和阳的一对具体实例,比如大小、高低、胖瘦、冷热等等,大属阳,小属阴,高属阳,低属阴,以此类推。开和闭、虚和实,进和退等,都是阴阳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1. 什么是交谈中的动静?
动和静是另一对阴阳的概念,是阴阳概念在人际互动听说环节上的应用。
鬼谷子原文:
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
人言者,动也;
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
意思是,别人说话,处于动的状态,为动;
我沉默,处于静的状态,为静。
与人谈判、交涉,要善于动静结合,以静制动。
2. 人际交流的本质
我们日常和别人聊天、谈判、交涉的过程,就是一个动静结合、动静交替的过程。
此刻你说话你属动、我倾听我属静,下一刻我说话我属动、你倾听你属静。
3. 人际交流“动”的表现与缺点
关于交谈和会议中,我们总是习惯于把控发言权,喜欢由自己来说,滔滔不绝,各种观点,各种言辞倾泻而出。这其实是在利用“动”的力量,当然这并没有什么错。但是我们往往容易忽略“静 ”的力量,容易忽略“动”的缺点:说多错多,所的过程就是暴露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
4. 实际中善用“静”与“听”
第一点:利用静的间隙来观察对方,洞悉意图!!!
对方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时候,他处于动的状态,我处于静的状态。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更主动,但是要知道说多错多。我们可以利用静的间隙,仔细地观察、思考对方的意图,以便做出最佳的、最优的回应。你动我静,以逸待劳。
静不是什么都不做、“静”不是傻听、不是无脑听、也不是娱乐听,而是用心听:
- 听对方真实的情绪、情感
- 听对方语言中的逻辑关系
- 听对方语言中的个人倾向、态度、观点
- 听对方语言中的目的性,了解对方为什么这样说,他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点:用沉默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在职场和谈判交流中,我与你有不同的意见,我不明着反对你,我保持沉默,搁置争议,既不会给人强烈的不适感,又会让人知道我的态度。明确的反对往往让对方感受到的是强烈的不舒适感和强烈的反弹。
沉默运用得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大家要记住:沉默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态度。
第三点:沉默一种隐性的张力,可以给对方施压
用沉默给对方施压的技巧如下:当对方滔滔不绝的对你说话或推销什么东西的时候,你突然保持沉默,然后一脸严肃地盯着对方,或者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一些表情,比如疑惑、鄙夷等等。当对方突然发现你不说话了,世界安静下了,然后又看到你严肃地盯着他看,他会感觉到莫名其妙,会感觉某种紧张。如果是同时有几个人齐刷刷地不作声地盯着他,他一定会想:我说错了什么了吗,做错什么了吗?然后他很可能方寸大乱。
他说话,你沉默,他会感觉尴尬,他为了打破尴尬,可能会做成一些解释或让步。
尤其是美女朋友——开玩笑的时候经常用这一招:突然不说话,顶着对方的脸,露出奇怪的表情。这个时候对方一般会本能地摸摸脸,看看是否有化妆不妥,或者脸上是否有东西,还有人会摸摸衣领、牵牵衣角……总之,你突然沉默不语地盯着对方看,会让对方感觉莫名其妙甚至失去信心。沉默,沉默,沉默一段时间之后,时间会形成一种张力,形成一种隐性的压力。
第四点:沉默是一种狩猎的过程
沉默一定的时间之后,你突然抓住他说话中的漏洞或不合理之处,突然大声开口说话,予以致命的反击,他很可能就会瞬间崩溃。所以,沉默也是对付那些夸夸其谈、口沫四溅的人一种有力武器。
感悟:
说是动,听是静,是一种隐性、阴性策略,听不是傻听、不是无脑听,而是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的收集信息、找出对方破绽的听,看似“无为”,实际是“有为”,看似无为,实际是在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