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上各类元件及板卡故障时有发生,了解其特点及检修方法非常重要,那么到底哪个元器件最容易出故障?大家有什么看法?
1/电容故障
电容损坏在电子设备故障中占比较高,尤以电解电容常见,其损坏表现为容量变小、失容、漏电、短路等。
2/电阻故障
很多初学者检修电路时在电阻上耗费不少精力,其实了解电阻损坏特点后可更高效检修。电阻虽数量多,但并非损坏率最高的元件,其损坏以开路常见,阻值变大较少见,变小则十分少见。常见的有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线绕电阻和保险电阻等。
3/运算放大器故障
判别运算放大器好坏对不少电子维修者有难度。理想运算放大器有 “虚短”“虚断” 特性,用于分析运放电路很有用,运放需在闭环(负反馈)下工作保证线性运用,否则成比较器。判断器件好坏时,先分清其在电路中作用。
4/SMT 元件故障
贴片元件细小,用普通万用表表笔测试不便,易短路且难以接触涂有绝缘涂层的电路板元件管脚金属部分。可采用简便方法:取两枚最小号缝衣针与万用表笔靠紧,用多股电缆里的细铜线将它们绑在一起并焊牢,这样带针尖的表笔测 SMT 元件可避免短路,且能刺破绝缘涂层接触关键部位。
5/公共电源短路故障
电路板维修中,公共电源短路故障较棘手,因众多器件共用电源,都有短路嫌疑。元件不多时可用 “锄大地” 方式找短路点,元件多则此法较难奏效。推荐一种方法:准备电压 0 - 30V、电流 0 - 3A 且可调节的电源,将开路电压调至器件电源电压,先调小电流加在电路电源电压点,再根据短路程度慢慢增大电流,用手摸器件,发热明显的往往是损坏元件,取下可进一步确认,但操作时电压不能超器件工作电压且不能接反。
6/板卡故障
工业控制中板卡增多,很多板卡通过金手指插入插槽连接,工业现场环境恶劣,易使板卡产生接触不良故障。不少人选择更换板卡解决,但费用高,其实可用橡皮擦在金手指上反复擦拭清理污物后再试机,可能就解决了问题。
7/电气故障
电气故障时好时坏的情况大概有以下几种:
- 接触不良:包括板卡与插槽、缆线、线插头及接线端子接触不好,元器件虚焊等。
- 信号受干扰:数字电路中可能因干扰过大或元件参数变化致抗干扰能力临界而出现故障。
- 元器件热稳定性不好:电解电容热稳定性差较常见,其他电容、三极管、二极管、IC、电阻等也可能存在此问题。
- 电路板上有湿气、尘土等:它们会导电且阻值变化,与其他元件并联影响电路参数引发故障。
- 软件因素:电路参数由软件调整,若某些参数裕量低处于临界范围,符合软件判定故障条件时会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