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炒菜机器人:科技赋能餐饮新未来
近年来,多部门发文鼓励餐饮领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及智能设备研发与应用等技术,政策落地后,我们积极响应。以我们的智能烹饪机器人为例,这些产品通过集成AI算法、机械臂控制和物联网技术,解决了传统餐饮行业的多个痛点。
1、点餐环节:AI懂你所想
当顾客踏入餐厅,智能点餐系统便开启了它的魔法之旅。借助先进的AI算法,系统能够深度分析顾客的历史订单数据和偏好,精准推荐符合个人口味的菜品。无论是连锁餐饮企业还是家庭用户,这套系统都能快速捕捉需求,为顾客量身定制菜单。比如,一位顾客偏爱辣味,AI会优先推荐招牌麻辣香锅;而家庭用户则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口味,获得多样化的菜谱建议。AI不仅让点餐变得轻松便捷,还为餐厅积累了宝贵的数据,用于优化库存管理和精准营销。
2、烹饪过程:机械臂与物联网的完美协作
- 进入厨房,智能炒菜机器人展现出了它的非凡实力。机械臂结合高精度视觉和触觉传感器,能够以毫米级的精准度抓取食材,模拟大厨的翻炒动作。它不仅能精准控制火候,还能根据AI算法的指令,精确投放调料,确保每道菜的风味一致且稳定。
- 基于 AI 大模型的持续训练,我们对每道食谱的工艺、配方和工序进行了不断优化。通过有监督学习,AI
系统能够分析大量历史烹饪数据,识别影响菜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并据此调整烹饪参数。例如,系统可以学习到在特定菜品中,调料投放的先后顺序、火候的细微变化以及翻炒的力度和时间对最终风味的影响。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调整,AI 不仅能够保持菜品质量的稳定,还能逐步提升菜品的口感和风味,确保每一道菜品都能达到最佳的食用体验。 - 物联网技术则为整个烹饪过程提供了实时保障。厨房设备的状态和环境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就能随时随地监控厨房运行状态,提前预知设备故障,减少停机时间。这种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不仅提升了效率,还确保了菜品质量的始终如一。
- 此外,机械臂在传菜和原料供应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多菜同时烹饪的复杂场景下,机械臂能够根据 AI
系统的调度,精准地将准备好的食材从供应区传送到烹饪区,确保烹饪过程的流畅性和高效性。同时,在烹饪完成后,机械臂还能将成品菜稳定地传递到出菜口,供送餐机器人取用。这一过程不仅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出错率,还显著提高了出菜速度,优化了顾客的用餐体验。
由于连锁餐饮企业与家庭场景在规模、使用频率、功能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这使得无人化技术研发方向各有侧重。在连锁餐饮方面,我们目前将会进一步提升炒菜机器人等设备的功率、容量与烹饪速度。例如研发智能炒菜机,一次可根据需求烹饪大量菜品,同时通过AI算法精准控制火候与调料投放,确保菜品口味在大规模制作时保持稳定。
3、送餐环节:智能服务,贴心到家
烹饪完成后,机器人凭借内置的导航系统,将热腾腾的美食精准送达顾客餐桌。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既节省了人力成本,又提升了服务效率。顾客只需轻松等待,就能享用到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4、家庭场景:一键烹饪,解放双手
在做好连锁餐饮的基础上,未来我们将更加侧重于家庭场景的智能化应用。现代家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常常令人心力交瘁,无暇顾及家人一日三餐。基于此,对于家庭用户,我们推出了一款小巧精致的家用炒菜机器人。你只需在前一晚将食材准备好,第二天通过手机APP或语音指令,一键启动烹饪模式。机器人会自动完成从洗菜、切菜到烹饪的全过程,精准掌控火候,模拟大厨的颠锅翻炒动作。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追求便捷的家庭主妇,这款设备都能轻松满足需求,让一家人享受健康美味的家常菜。
5、AI赋能:从点餐到烹饪的全流程革命
AI技术贯穿了整个流程,从点餐到烹饪再到送餐,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科技的智慧。AI不仅通过精准推荐提升了顾客的点餐体验,还通过大数据优化了餐厅的运营效率。机械臂的精准操作和物联网的实时监测,确保了每道菜的品质稳定。这种科技赋能,不仅让餐饮行业更加高效,还为顾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个性化体验。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炒菜机器人将继续引领餐饮行业的智能化浪潮,为顾客带来更多惊喜和便利。让我们一起迎接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智能餐饮新时代!
历史
烟熏火燎、手忙脚乱、程序繁琐是大部分对中式烹饪的固有印象,一种需要高度技巧、速度和经验的烹饪方式。
厨房,也成为了厨师一个人的领地,亦成为一个“生人勿进”的空间。
厨电设备、技术的升级,让这一切发生了新的变化,厨房的进化故事,始于20世纪末,当数字化的种子开始在各个领域生根发芽。厨电行业,也开始感受到了变革的微风。最初的数字化尝试,是将简单的电子设备引入烹饪流程中,如电子计时器和温度控制器,它们虽然功能有限,却标志着厨房开始步入数字化的门槛。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厨电行业迎来了智能化的萌芽。智能冰箱、微波炉等设备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它们能够通过简单的编程来执行预设的任务,比如定时烹饪或远程监控食物的存储状态。
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兴起,厨电开始实现互联互通。智能设备不再孤立无援,它们能够与家中的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通信,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共享。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来控制家中的烤箱预热,或者查看冰箱内的食物存量。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让厨电变得更加智能和个性化。智能烤箱和烹饪机器人可以根据用户的口味偏好和健康需求,推荐食谱,甚至自动调整烹饪参数。
厨电行业几十年风雨历程,从炭烧青铜鼎到柴火灶
,从蜂窝煤炉到整体式厨房
,可以说厨房文化的进步,见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如今,智能化赋能下,厨房从闲人免进的油污重地,到会朋交友的社交空间
。随着老板、方太等头部厨电厂商纷纷布局AI,厨电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正逐渐改变了人们和烹饪之间的交互,重塑着厨房固有的属性、定位和职能。
厨电的数字化革命,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
不过,比起智能家电的其他场景,这一场景要难的多。
一、烹饪场景,一块难啃的数字化“骨头”
1、厨房的智能化体验还不够完善
虽然智能家电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已经相当高,例如智能照明、智能恒温器、智能安防系统等。但似乎厨房总是差点意思,相比之下,厨房中的智能化似乎还没有达到其他家居空间的水平,或者厨房的智能化体验还不够完善。
究其原因,这不得不说到烹饪这个场景的特殊之处。
厨房环境通常涉及烹饪、食物储存等多种活动,这就要求厨房中的智能设备不仅要具备高度的技术集成,还要能够相互配合,才能提供一致且便捷的用户体验。
其实在早些年,智能料理机、智能洗碗机、智能抽烟机等产品在推出初期因为其创新性和科技感而受到市场的关注和追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发现这些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如预期,没有带来革命性的体验改进,甚至被网友调侃智商税。
每个厨电产品都具备一定的智能功能,但如果这些产品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和协同,就无法形成统一的智能厨房体验。消费者需要的是整体的、协调一致的智能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单个产品的智能化。
但满足这一条件,就需要厨电厂商具备高集成能力和较强的生态能力。
基于此,厨房中的智能设备,如智能冰箱、智能炉灶、智能烤箱等,不仅具备基本的智能功能,还能够通过内置的高级算法和传感器来提升使用体验。厨房内的智能设备也能够相互通信和协作。例如,智能冰箱可以与智能烤箱共享菜谱和食物状态信息,智能炉灶可以与智能抽油烟机协调工作以控制油烟。
2、另外一个问题是用户界面和交互
在厨房中,用户往往需要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如切菜、烹饪等,迅速、轻松地操作智能设备,而不需要分散太多注意力至关重要。
所以,用户需要简单快捷的操作方式,以便快速设置设备或更改设置,而不会影响他们正在进行的其他厨房活动。例如在双手忙碌或沾满食物时,用户可能希望使用语音命令来操作设备,但如果智能炉灶没有集成语音识别功能,用户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还有便是安全问题,厨房设备的特殊在于其涉及明火、电、水等多种能源,这使得其智能设备安全性,比其他场景更为重要。
3、 最后便是众口难调的中式口味。
每个家庭的烹饪方式、食材偏好、饮食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对于“色香味俱全”的高要求。但智能厨房设备可能更多地提供通用的功能和设置,而没有充分考虑到个性化的差异,导致设备无法很好地适应特定用户的独特需求。也难以适应用户在烹饪过程中的即兴调整和个性化操作。
例如,自动烹饪程序可能无法满足用户临时改变烹饪方法的需求。
以上这些难题,共同造成了厨电行业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家庭的其他区域,智能家电可能已经很好地证明了它们的便利性。例如,智能灯光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调节亮度和颜色,创造舒适的氛围;智能恒温器可以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提高能效和舒适度。
但在厨房数字化的刚性需求上,比如简化烹饪流程、控制烹饪火候等方面迟迟没有好的产品、解决方案落地。
总而言之,厨房这个空间是独立于整个家居空间的存在。烹饪这个场景也是家居场景中,最为复杂的场景,也导致该场景数字化、智能化深度不足慢,难以为用户打造较好的体验。
这块难啃的“骨头”,让数字化、智能化迟迟无法“下嘴”。
二、方太和老板电器们的“AI野望”
人们常常讲张嘴吃饭、靠嘴讨饭,但是否能想到有一天我们也可以“用嘴做饭”。
“推荐一下今天的菜谱。”
通过语音控制的交互方式,系统中的AI烹饪助理开始识别冰箱中的食材,并给出建议。
- 用户将食材放入锅中,AI烹饪助理按照要求的菜品开始自动调整火候和时间,并根据菜品自动翻炒,调整翻炒的频率、幅度,确保食物烹饪均匀。
- 另一边,油烟机自动开启。在烹饪过程中,油烟机能够自动识别油烟的大小,并根据油烟的多少自动调整吸力,保持厨房空气清洁。
- 用餐结束后,用户不需要手动清洗餐具。自动洗碗机会启动,根据装载的餐具数量和脏污程度自动选择清洗程序。
- 用户还可以通过APP对烹饪结果进行评价,AI烹饪助力会根据反馈学习并优化未来的烹饪建议。以此适应用户偏好的能力,使得每次烹饪都能更加贴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如果用户反馈说土豆丝太硬,AI助理会记录这一偏好,并在下次烹饪土豆丝时调整烹饪时间或火候,使其炒得更烂一些,以符合用户的口味。
这个过程中,厂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I烹饪助理能够更准确地理解用户的语音指令和查询,实现更自然、更流畅的人机交互。
- 大模型可以分析用户的烹饪历史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菜谱推荐,甚至能够根据用户的健康状况和营养需求定制饮食计划。
- 利用先进的算法,AI烹饪助理能够更精细地控制烹饪过程中的火候、时间和翻炒动作,提高烹饪的质量和一致性。
- 大模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厨房内多个智能设备的协同工作,如自动调整油烟机的吸力以适应烹饪产生的油烟量,或者与智能冰箱联动,监控食材的新鲜度和库存。
- 通过机器学习,AI烹饪助理能够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优化其性能,学习用户的烹饪习惯和口味偏好,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 通过分析设备的使用模式和性能数据,AI可以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进行维护,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从烹饪前到烹饪中,再到烹饪后,用户可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甩手掌柜”。
这样的场景和技术路径并非凭空想象,大模型技术浪潮,特别是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的进步,为厨电智能化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颠覆性变化。
目前,厨电厂商也在不断布局AI,2024 年 6 月 24 日,老板电器在杭州正式发布了专注于烹饪领域的 AI 大模型——「食神」大模型;2024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开幕。
方太集团同期召开2024春季新品发布会,发布了自动烹饪解决方案,将厨电带入“自动驾驶”时代。
- 据2024年1-4月精装修厨电市场报告显示,厨电六件套(烟灶消洗、单功能机、一体机)精装配套项目中,TOP5品牌分别是方太、老板、西门子、博世、云米,市场份额合计83.9%。
- 方太和老板作为厨电行业的头部品牌,纷纷布局AI的趋势,也预示了该厨电行业的下一站。
三、“AI+厨电”,止于辅助烹饪
在厨电行业中,虽然人工智能(AI)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但并不是竞争的唯一焦点或全部。
具体来说,
老板电器和方太这两家公司都在通过扩展产品线,比如冰箱、集成灶、净水器等,来完善他们的全场景解决方案。方太将自己定位为"高端全场景厨电"提供商。
而老板电器则将自己定位为"烹饪全链路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这表明,这两家公司都在强调全场景解决方案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或技术。
可见,厨电行业的竞争主要在于构建和优化全场景的解决方案
,即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厨房电器解决方案,以满足消费者在厨房中的各项需求。
此外,目前市场上的许多厨电产品更多地扮演着辅助性的角色,而不是完全自动化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可能在某些方面提高了效率,但仍然需要人工的参与和操作。
这也导致尽管厨电产品在智能化方面有所发展,但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可能还没有实现无缝的连接和协作
。这种断点可能导致用户体验不连贯,无法充分利用智能化
带来的便利。
例如在烹饪过程中,备菜是一个耗时且需要细致操作的步骤。与烹饪相比,智能化备菜的需求更为突出,但市场上并未推出有效辅助备菜过程的智能设备或系统。
由于存在断点和辅助性定位
,也让当前的智能厨电产品虽在一些短的烹饪流程中实现了完全智能
,但仍旧未达到用户对于完全智能化厨房的期望。
这其实也和厨房这个空间独立于整个智能家居空间有关,即并未完全融入到整个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中。这可能导致厨房内的智能设备无法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如照明、安全系统、娱乐系统等)实现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整合厨房空间到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中或将成为厨电数字化、智能化的“终局”
。
从单品智能、到一体化厨电解决方案下的全场景智能,再到整合厨房空间到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中的真正全屋智能,数智化下,厨电这个产业也将被重构。
四、厨电,重构的未来十年
近年来,厨电领域的消费者需求逐渐从功能性需求演变为空间和外观的需求,继而又演变为高效协作需求,最后演变为对个性化生活方式的需求。
最初,消费者对家电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本功能上,即家电应该能够满足其基本的使用需求,如烹饪、储存食物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家电在厨房空间中的布局和外观设计,希望它们既实用又美观,能够与厨房的整体装修风格相协调;而在现代消费者追求家电之间的高效协作,即不同家电能够相互配合,提高厨房工作的效率。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一体化厨电。
如今,随着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厨房的美学设计,希望家电不仅功能齐全,还要有良好的设计感,能够提升厨房的整体美感。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他们希望家电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健康饮食、快速烹饪等。
这种需求的变化,意味着厨房和客厅固有的边界被打破,厨房不再被视为家庭烹饪食物的"生产中心",而是逐渐转变为一个更加重要的家庭生活、社交空间。
随着厨房角色的转变,正是对家电生态的一次重构。家电不仅要在功能上满足基本需求,还要在设计、效率和健康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厨电设备的设计和功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更深层次互动。例如,通过智能设备让家庭成员在烹饪过程中有更多的协作和交流机会。
未来,厨房不应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而应与整个家居空间协同,形成统一和谐的生活空间。这可能涉及到厨房与其他家居区域的开放性设计、智能家居系统的整合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