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三观的东西(1)

1,你看到的世界是你想看到的世界。
你的知识积累、学习背景、意识层次、对世界的认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等因素直接决定你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我同意《看不见的大猩猩》的那些错觉:注意错觉、记忆错觉……
“看见”和“看到”是不同的。
“看见”表示在视线范围内,只要你眼睛不瞎,你看见的世界就是客观的(和大家看见的是一样的)。
“看到”表示“引起注意”“留下记忆”,这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或者说潜意识的过程)。你脑袋里的东西会刺激你更愿意注意和记忆的东西。
说说“大学”。
大学持续扩招,现在遍地都是大学生。
所以,社会上就有了这种声音:“大学(尤其是三本或者专科类院校)读了也没用,大学生毕业生的工资还不如建筑工人(没有任何职业歧视)”。
在农村,这种声音尤其盛行。
我是从山(村)里出来的,对山里人的意识和山里人眼中的世界有一定的体会。
姑且不说大学能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具体的谋生技能,我就想问一句:“大学是否能够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
答案是肯定的,大学前后看到的世界肯定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已经是两个世界(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2,某样东西(事情)是不是有价值(是不是值得),这个完全取决于你的内心。
你觉得有价值就有价值,你觉得有多少价值就有多少价值。
我不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是我相信心理学的价值。
很多人说读书没用。你觉得呢?
你觉得有用就是有用,你觉得没有用就是没有用。
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你觉得有用时,你就会重视,你就会用心,你就会想做好,所以最后就会产生价值,所以就是有用。
反之,你觉得没有用时,你就不会重视,你就不会用心,你就不会想做好,所以最后就不会产生价值,所以就是没有用。
另外,也可以推广到某个具体的东西,比如一个杯子。
这个杯子值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觉得它有没有价值。
你觉得这个杯子有价值时,你会经常使用它。当它脏了时,你会把它洗干净,因为你要使用他。你会把它放在一个干净的地方,因为你要使用它,因为你更喜欢干净的东西。所以,你会慢慢习惯使用它,它就真的有价值。
反之,你觉得这个杯子没有价值时,一开始你就会嫌弃它,排斥他,当然会很少使用它。当它脏了时,你可能不会及时洗干净,因为你很少使用它。你不会在意它被放在什么地方,因为你很少使用它。脏了,坏了,不见了,你都不会留意。所以,它就真的没有价值。

3,某件商品值多少钱取决于你花了多少钱。
原理是:买的没有卖的精。
对于打折的商品、特价的商品,不是你捡到便宜了,而是这些商品本身就贬值了,本身就只值这个价格了。
另外,就算是同样品质的商品,“你花了多少钱它就值多少钱”这个原理也是成立的。我把这个称为“心理价值”。
比如,一瓶普通矿泉水在繁华地段或者星级酒店卖个十几块,你不但不会觉得贵,而且会因为这样的消费觉得更加愉悦(相比于有准备地花个十几块买瓶饮料放随身放在包里)。
再比如,一台Mac Pro(同样的配置),你花个九K或者十几K购买,和你花个五六七八K购买的体验会是一样的吗?是不是更愿意相信,你花了多少钱,它就值多少钱呢?

4,某件事情有多少价值取决于你付出多少。
这个有点类似于“3”。
有点“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会珍惜”的味道。
也有点“商品的价值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味道。
某件事情越是具有挑战、越是难做到,做到之后越是有价值、越是有成就感。
这个价值可以推广到人生的价值。
我经常在想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其实,人生的价值就是付出。
付出的越多,成就的就越多(至少心理上会这么认为),人生就越是有价值。
突然想到“走出心理舒适区”,这个为什么重要?
因为在“舒适区”里,要做的事情挑战小、难度小,需要付出的少,那么人生的价值呢?
另外,另外,关于“学习”。
我觉得学习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不断的付出。
产生某个学习结果的难易程度决定其对应的价值(还是和劳动时间相关,呵呵)。
我对任何“取巧”、“速成”的学习方法持否定态度,我怀疑以这种方式得到的任何学习结果。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太好”。
所以,我对“智商移植”、“知识移植”等概念没有好感,我也不喜欢“跨越”、“跃进”等词汇。

5,优秀是一种习惯。
对于这句话,我一直理解错了。
之前的理解是:一直很优秀,所以习惯了(有种装X的味道)。
最近才知道,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优秀不是反映在结果上,而是表现在过程中。
或者说:
优秀的过程产生优秀的结果;
优秀的习惯产生优秀的结果;
可以以一个人的习惯来判断这个人是否优秀;
可以以一个人的习惯来判断这个人是否能够成为优秀;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结果有很大的偶然性、不可控性;但是,过程完全取决你。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应该看他是否养成了良好(优秀)的习惯。

6,人以群分。
人都会有自己的小圈子。
同学、同事、思想意识、文化素养、阶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兴趣爱好等等可以将人分成不同的圈子。
除了“以兴趣爱好划分的圈子”可以通过假装或者速成来轻松进入外,以其他划分方式形成的圈子,一般都是排外的,想进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话又说回来,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优越感和自卑感。
通过排外或者鄙视其他圈子,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但是,想要进入其他圈子时,又会显得自卑,因为清楚地知道其他圈子显示自己的优越感是排外的。

7,每个群体都会自己的思想。
我觉得大统一的思想在理论上是不存在的。
就算形式上存在大统一,不同的群体对其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每个群体为了存放自己“脆弱的”的心灵,为了显示自己存在的正当性,都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寻求理论的支持,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思想返过来固化价值观。
价值观固化,思想固化,阶层固化。
慢慢地也就应了那句话“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思想固化的表现就是你的思想已经局限在你所属的群体,对群体之外的事情,你不是做不到,是压根想不到。
值得庆幸的是,咱大社会主义制度下思想固化还没有那么严重。
在“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下,阶层已经基本固化。
经常有人讨论中西教育的差异:中方的家长总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西方的家长希望孩子开心地称为厨师、水管工人、卡车司机。
然后,批判中方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
容在下先呵呵一下。
我更愿意用阶层固化来解释西方家长的这个现象。
他们的思想已经被固化在他们所处的阶层里。
他们可能已经想不到要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或者说,“厨师”、“水管工人”、“卡车司机”就是他们思想里的“龙”与“凤”。
他们可能不会认为自己的思想已经固化,相反,他们还会认为自己思想的“伟大”“正确”。然后,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思想去批判其他不符合他们思想的所有行为。
(这里以西方家长举例,完全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只是为了说明“阶层固化思想固化”。相反,我是向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某些教育,比如Phd的培养,这个也是我正在努力的目标——去美帝读Phd)
最后,引用《三体》的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