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
乘用车的转向系统主要是以齿轮齿条式为主
第一阶段——纯机械助力的转向系统
第二阶段——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H-PS
由于是液压助力的,就要有驱动装置,一般搭载液压转向系统的车上就会装个机械液压泵。
通过发动机带动液压泵工作,这种工作模式不仅会增加发动机的负载,而且在车辆没启动的时候,转向时处于无助力状态,会造成某些不便性。
第三阶段——电子助力转向系统阶段(E-PS)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当系统中的角度传感器检测到驾驶员的转向意图的时候,把这个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会根据控制策略做出决策,来控制电机的工作。
第四阶段——线控转向
线控转向与电动助力转向区别:取消了中间齿轮轴和齿条的传动部分,完全由电机驱动车轮转向。
二、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
转向系统主要包括:方向盘、转向柱筒和转向器三个零部件
机械式的工作原理是:当我们在打方向盘的时候会通过转向管柱里面的芯轴,带动转向机上的小齿轮轴旋转,再通过齿轮齿条,将齿轮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齿条的左右移动,在齿条的移动过程中,通过拉杆,带动转向节以及车轮转动。
液压转向系统可以简单认为是在机械系统的基础上在转向器上增加了左右油枪,通过油泵来改变左右油枪的压力。利用两侧油泵的压力差达到助力的效果。
电动助力转向,通过电机驱动来助力,沿着机械转向系统的传递路径,助力电机可以放在管柱的芯轴上,或者放在转向器的小齿轮轴上,再或者放在转向器的齿条上。
其中电机驱动装置主要包括电机、蜗轮蜗杆、转角传感器、扭杆和控制大脑ECU。
这套助力装置通过电机带动蜗杆旋转,蜗杆再带动涡轮盘旋转,蜗轮蜗杆装置不仅起到传动作用,还能将电机输出的扭矩放大,输入到管柱的芯轴上,起到降速增扭的作用。电机通过正转和反转来提供向左和向右的助力。在蜗轮蜗杆上方一般会有个转角传感器,当检测到驾驶员的转向意图时,会把这个信号发给控制器,控制器再根据控制策略,决定电机的助力方向和助力大小,控制器一般需要接受车速信号、转角信号、转速信号、转矩信号判断驾驶需求来提供驾驶员所需要的助力。
三、EPS分类
EPS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电动助力转向
C-EPS column EPS 管柱式EPS 一般用在中小轿车上
P-EPS pinion EPS 小齿轮式EPS 一般用在中型车上
DP-EPS Dual-Pinion EPS 双小齿轮EPS 一般用在中型车上
R-EPS Rack EPS 循环球式EPS 一般用在中大型车上和一些性能车上
性能最直观的是 转向力的大小,打方向过程中力的平顺性 以及回正性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