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AN协议中,ACK字段由两位组成,1位为ACK槽(ack slot)+1位ACK界定符,发送节点在发送数据帧之后,会通过ACK槽来确认是否有接收节点成功接收到该数据。具体来说,发送节点检查的是数据帧的ACK字段,这个字段位于帧的末尾,紧跟在CRC校验字段之后,发送节点通过检查该字段的状态来判断数据是否成功传输。
并且接收节点并不会在接收到数据后发送1个完整的帧作为应答,接收节点仅仅通过在ACK槽中改变电平来表示是否成功接收了数据。下面是详细的说明,解释为什么接收节点只需要改变ACK槽电平,并且发送节点如何通过监听该电平来检测数据是否成功接收。
1. 发送节点的工作原理
发送节点在ACK段会发送两个位的隐性位(1),当发送节点在发送完数据帧后(这包括起始位、标识符、数据段、CRC校验和ACK字段等),会进入一个监听状态,检查总线上是否有接收节点确认它所发送的数据帧。这个确认信息并不是通过重新发送整个数据帧进行ji,而是通过ACK槽中的电平来完成的。
2. 反向信号机制和ACK槽的工作机制
总线上的反向信号:在CAN总线中,多个接收节点可以同时参与ACK确认,每个接收节点在接收到数据帧后,会在ACK槽中发送反向信号:
-
接收成功:如果接收节点成功接收到数据帧并且数据有效(例如CRC校验成功),接收节点发送占优信号(0),拉低ACK槽的电平来确认接收。
-
接收失败:如果接收节点未能正确接收到数据(例如CRC校验失败),接收节点不会发出
0
(占优信号),而是保持ACK槽为1
(劣位信号)。 -
由于总线是多主控的,多个接收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反向信号。在ACK槽中,占优信号(0)的优先级高于劣位信号(1),所以如果至少有一个节点接收到数据并发送
0
,ACK槽会被拉低(0
),表示数据帧已成功接收。
3. 发送节点如何检测ACK槽
发送节点通过监听总线上的ACK槽电平来检测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具体来说,发送节点会在发送完数据帧后,检查ACK槽的电平值:
-
ACK槽为
0
(低电平,占优信号):如果ACK槽被拉低为0
,则表示至少有一个接收节点成功接收了数据并发送了确认信号。发送节点认为数据已成功接收。 -
ACK槽为
1
(高电平,劣位信号):如果ACK槽仍保持为1
,则表示没有接收节点确认接收数据(可能是因为数据有错误,或没有接收节点收到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发送节点通常会重新发送数据帧或进行其他错误处理。
4. 例子:多个接收节点确认
假设有多个接收节点(节点A、B、C)同时接收到发送节点(节点X)发送的数据帧:
- 节点A:成功接收到数据,发送ACK槽中的
0
。 - 节点B:成功接收到数据,发送ACK槽中的
0
。 - 节点C:未接收到数据(例如CRC错误),保持ACK槽中的
1
。
由于占优信号优先级更高,即使节点C没有确认接收数据(保持1
),只要节点A或B发送了0
(占优信号),ACK槽会被拉低为0
,这意味着发送节点知道至少有一个节点成功接收到数据。
5. 发送节点如何判断是否需要重发
-
发送节点在发送数据帧后,等待一小段时间,检查ACK槽的电平。如果ACK槽被拉低为
0
,则说明至少有一个接收节点成功接收到数据,数据传输成功,发送节点可以继续工作。 -
如果ACK槽仍为
1
(表示没有接收节点确认接收数据),发送节点通常会重新发送数据帧。CAN协议中的这种机制确保数据在总线上可靠传输,直到至少有一个接收节点成功接收到数据。
6. 为什么不需要重新发送整个数据帧来确保有节点接收到消息?
CAN协议使用反向信号(ACK槽)机制来减少带宽的浪费。如果接收节点在ACK槽中发送反向信号,它无需重新发送整个数据帧。接收节点只需要做出一个确认反应来表示它是否成功接收了数据。这样可以避免重复传输整个数据帧,节省带宽并提高通信效率。
总结
- 接收节点:接收节点在接收到数据帧后不会发送整个数据帧作为应答,而是在ACK槽中通过改变电平(发送
0
或1
)来表示是否成功接收到数据。 - 发送节点:发送节点通过监听ACK槽的电平来判断数据是否被成功接收。如果ACK槽为
0
,表示至少一个接收节点确认接收成功;如果ACK槽为1
,表示没有接收节点确认接收,发送节点可以选择重发数据。
通过这种机制,CAN协议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且能够高效地使用总线带宽。
- 节省带宽:通过使用1位ACK字段,减少了额外的通信开销。
- 提高可靠性:多个接收节点可以同时对数据进行确认,提高了数据接收的可靠性。
- 容错性:如果某些接收节点未成功接收数据(例如发生错误),不会影响其他节点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