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Ms之Agent之A2A:《Announcing the Agent2Agent Protocol (A2A)》翻译与解读
导读:Google开发者博客文介绍了Agent2Agent (A2A) 协议,旨在解决AI智能体互操作性的问题。A2A协议将开启一个AI智能体互操作的新时代,促进创新,创造更强大、更通用的智能体系统。 它将使智能体能够协同解决复杂问题,提高效率。 Google致力于与合作伙伴和社区一起开放地构建和发展A2A协议。Google提及了正在努力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一个生产就绪的版本。
>> 背景痛点:企业越来越多地部署自主AI智能体来自动化和增强工作流程。然而,这些智能体通常由不同的厂商构建,使用不同的框架,导致它们难以在复杂的企业环境中协同工作。 这限制了AI智能体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其在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方面的优势。 缺乏标准化的通信协议是主要的痛点,导致智能体之间信息交换和行动协调困难,阻碍了多智能体生态系统的形成。
>> 具体的解决方案:Google推出了一个开放的、与Anthropic的MCP协议互补的Agent2Agent (A2A) 协议,旨在解决上述痛点。A2A 允许不同厂商、不同框架构建的AI智能体之间进行安全的信息交换和行动协调,从而实现跨平台的协同工作。 该协议得到了50多家科技公司和服务提供商的支持。
>> 核心思路步骤:A2A协议的设计遵循五个核心原则:
● 拥抱智能体的能力:A2A 关注的是让智能体以其自然、非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协作,即使它们不共享内存、工具和上下文。
● 基于现有标准:A2A 基于现有的流行标准,如HTTP、SSE、JSON-RPC,便于与企业现有的IT系统集成。
● 默认安全:A2A 支持企业级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
● 支持长时间运行的任务:A2A 可以处理从快速任务到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
● 模态无关:A2A 支持多种模态,包括文本、音频和视频流。
>> A2A的工作机制主要包括:
● 能力发现:智能体可以使用JSON格式的“Agent Card”来公布其能力,以便其他智能体发现并调用。
● 任务管理:智能体间的通信围绕任务完成展开,包括任务的创建、执行、状态更新和结果返回(工件)。
● 协作:智能体之间可以互相发送消息进行上下文、回复、工件或用户指令的交流。
● 用户体验协商:消息包含“部件”,每个部件具有指定的内容类型,允许智能体协商正确的格式和用户界面的能力(例如iframe、视频、Web表单等)。
>> 优势:
● 开放性:A2A 是一个开放协议,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贡献和使用。
● 互操作性:A2A 允许不同厂商和框架构建的智能体进行互操作。
● 标准化:A2A 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管理跨不同平台和云环境的智能体。
● 安全性:A2A 支持企业级的安全机制。
● 灵活性:A2A 支持各种类型的任务和模态。
总结:整篇文章从背景需求出发,逐步引入代理互操作性的概念和必要性,解析 A2A 平台背后的设计原则、技术架构以及安全与隐私保护策略。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和未来展望,文章为开发者和产业界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蓝图,展示了一个以开放标准、跨平台协作和智能自动化为核心的新数字生态系统愿景。该模式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系统整合效率和用户体验,还为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转型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方向。
目录
《Announcing the Agent2Agent Protocol (A2A)》翻译与解读
《Announcing the Agent2Agent Protocol (A2A)》翻译与解读
地址 | 论文地址:https://developers.googleblog.com/en/a2a-a-new-era-of-agent-interoperability/ |
时间 | 2025年4月9日 |
作者 | |
1. 引言与背景
这一部分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代理(Agent)互操作性的新趋势和市场需求背景,通过对数字生态系统中各系统间协作的重要性论述,明确指出当前存在的痛点和变革的迫切性。
核心要点
-
当前数字生态需求:文章开篇指出在当今高度互联的数字世界中,不同智能代理(Agent)之间必须实现高效互联与协作,从而打破传统“孤岛效应”。
-
代理互操作性的必要性:强调为了应对复杂任务和跨平台的数据整合需求,代理间实现标准化的通信协议和信息共享成为必然趋势。
-
产业驱动与技术挑战:探讨现有系统在集成、扩展及跨平台交互等方面面临的技术挑战,为引出 A2A 概念做铺垫。
2. 多代理生态系统概览
本章主要说明了构成多代理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以及代理之间如何通过标准化接口和开放协议来实现信息互通与协同决策,为后续提出 A2A 概念奠定了体系和概念基础。
核心要点
-
代理角色定义:对“代理”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功能进行了定义,例如个人助手、业务流程自动化工具、跨平台服务协调者等。
-
多代理协同工作机制:介绍代理如何在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中协同工作,通过标准接口实现信息传递和任务协作。
-
系统互操作架构:概述跨平台数据共享和消息传递的基本原理,说明多代理系统如何打破平台边界,实现无缝衔接。
3. A2A 概念及设计原则
该部分深入剖析了 A2A 概念的内涵和实现基础,解释了如何借助标准化的协议和开放的设计原则来构建一个高度互操作的代理网络,为构建未来智能协同系统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核心要点
-
A2A 定义:详细解释了“Agent-to-Agent”(A2A)互操作性概念,其核心在于代理间直接通信、协作与资源共享。
-
设计原则:文章列举了 A2A 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如开放性、模块化、可扩展性、低延迟与高安全性。
-
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说明了在实现过程中采用的统一消息协议、数据格式标准和接口定义,这些都是确保不同代理能够高效互联的基础。
-
技术架构图解:通过图示或示例场景说明了 A2A 系统内部的组件分布与数据流动情况,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系统内部协作机制。
4. 典型用例与应用场景
这一章节通过丰富的实际应用案例,明确展示了 A2A 技术在各类场景中的实用价值。案例不仅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还为产业界和开发者展示了借助该模式可以实现的创新和提升用户体验的多种可能性。
核心要点
-
跨平台集成案例:介绍了实际场景中如何通过 A2A 实现不同服务之间的数据互通,如日程安排与地图导航之间的信息共享。
-
复杂任务协作示例:探讨代理协同处理复杂业务流程的案例,如在线预订、订单处理与客户服务之间的协同作业。
-
开发者创新案例:展示一些开发者基于 A2A 系统进行创新构想的实例,包括新型应用生态和自动化解决方案。
-
提升用户体验:阐述 A2A 如何通过后台智能协作,为最终用户提供更高效、更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5. 安全、隐私及实施考量
本部分聚焦于技术落地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安全、隐私与实施问题,为整个 A2A 平台搭建过程中提出了诸多实际考虑,为未来的迭代和标准制定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意见。
核心要点
-
安全通信机制:详细说明 A2A 系统中采用的安全传输协议,如何保护在代理之间交换的信息免受窃取或篡改。
-
隐私保护策略:讨论在多代理互操作时如何管理敏感信息和权限控制,确保用户数据在各个环节得到合理保护。
-
开发者集成难点与解决方案:描述了开发者在接入 A2A 时可能遇到的技术与管理问题,以及平台提供的支持、工具文档与 SDK 等帮助解决方案。
-
标准化及监管考量:提出在开放接口和跨平台交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政策,确保系统在合规的前提下运行。
6. 开发者资源与未来展望
该章节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信息,更对未来代理互操作性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开放和合作,文章描绘了一个更加智能、互联和高效的未来数字生态愿景。
核心要点
-
开发者支持与文档:介绍了针对开发者的资源,如开放API、使用文档、示例代码及在线社区,鼓励开发者参与到多代理生态系统的建设中来。
-
持续创新与合作模式:讨论了未来如何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跨界合作进一步完善代理间互操作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全新业务模式。
-
生态系统扩展计划:阐述了平台未来在扩展性和适应性方面的规划,如何引入更多的智能代理及跨领域应用,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不断演进。
-
标准更新与迭代方向:展望未来技术标准的完善和更新,包括开放协作规范、数据交换标准以及更多互操作接口的落地细节。
7. 整体系统性总结
核心要点
-
推动代理互操作性新时代:全文强调 A2A 模式能够打破平台孤岛,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与协同工作,为用户和开发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和商业机会。
-
技术与标准的双向升级:文章既讨论了具体技术实现、通信协议和安全措施,又提出了标准化、文档支持与社区协作的重要性。
-
实际应用与未来前景并重:通过详细的案例展示了 A2A 在现实生活中各个场景的应用潜力,同时对未来技术生态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期。
-
以开放、协作为核心:无论是从开发者支持还是生态系统建设来看,文章都强调了开放与协作的重要意义,这将成为未来代理间互操作性的关键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