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阵列天线单元 学习笔记2 一种使用3D打印空气填充差分腔体的毫米波宽带双线极化天线阵列

摘要:

        提出了一种有着增强带宽的毫米波高增益双线极化天线阵列,一个载有短端十字型波导的的差分馈电腔体被用于作为馈网,同时是2x2的双极化子阵列的模式分离器。实现了一种使用于宽带阵列的具有宽带特性和紧凑平面尺寸的设计。此外,提出了带有轻重量的自支持几何形状的

双极化波导馈电磁电偶极子天线和带有魔改的双层形状的宽带H面平面,其便于直接连接差分馈电腔体。使用一种商用的金属3-D打印技术,所提出的辐射单元,馈腔和馈网能够被成功地连接在一块,并且能够有着轻重量的几何形状。所打印的工作在Ka波段的8x8的阵列样品保证了将近30%的带宽和高于28.5dBi,和对两个极化的稳定的单向辐射方向图。受益于大有前景的宽带双极化和生产便捷性的优点,所提出的天线阵列在毫米波极化分离的应用中十分具有吸引力。

 关键词:

3-D打印,毫米波,差分馈电,双极化天线阵列,磁电偶极子,宽带

简介:

        由于宽带可用的频带范围,增加的通信距离,和紧凑的体积,毫米波高增益宽带天线阵列在近些年已经引起了持续的关注。为了同时满足高增益辐射和宽工作带宽,在整个宽带具有稳定辐射特点的辐射单元和包含低损耗传输线(包括空心波导,空气填充间隙波导和基片集成波导)的平行馈网,被用于阵列设计。

        使用双极化天线的极化分离技术有着显著提高无线通信容量和通信可靠性的优点。然而,和线极化天线阵列相比,有着更复杂结构的毫米波高增益双极化阵列的带宽提升在文献中仍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三个在设计中的挑战被总结如下:

        1)子阵列馈网:作为2x2子阵列的馈网的腔体结构在载有平行波导馈网的毫米波天线阵列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不同于线性极化阵列的馈电腔,其四个矩形输出端口靠近腔体的一对边缘。所报道的双极化阵列通常采用十字性输出口径作为天线元件的辐射结构或馈电结构。两种类型的馈腔通常被用于文献中。对于第一种类型的设计,十字型输出口径被放置在方型腔的四角处。一个紧凑和简单的结构被实现了,但是在腔体外的口径的一般部分不那么容易有效激励。从结果来看,此设计有着约为10%带宽的缺点。另一方面。第二种设计在[21]和[22]中被调查。因为刻蚀在波导宽壁的横向口径被视为一个连续器件,从十字形状口径的中心到腔体的边缘应该大约是半个导波波长用来获得一个大有前景的阻抗匹配。在水平面上利用大尺寸的腔体可以实现更宽的接近于20%的带宽。但此方案会增加单元间距并且不适用于宽带阵列设计,特别是对于空气填充结构的阵列。

        2)用于子阵列的模式分离器:当十字型或者矩形腔体被用于正交极化子阵列的公共输入端,模式分离器将被用于双极化阵列。当使用沿着矩形波导宽壁中心线上的纵向口径将不会激发波导中的行波,双层平面正交模耦合器由两个堆叠的端部扭曲波导或者相互正交的SIW构成,并作为2x2阵列的模式分离器。不幸的是,OMTS的带宽不会轻易宽于20%,这极大地限制了整个阵列的性能。此外,带有单层平面几何形状的OMT在[27]中被报道。然而,为了保证两个极化之间的高隔离度,载有多层几何形状的馈网的主要部分仍被使用。

        除了平面模式分离器,几种基于空气填充波导的3D OMTs被应用在已经报道的工作中,带宽特性通常是在约20%。此外,复杂的3D OMT结构不可避免地提升了阵列复杂性,因为在生产中将被分为好几层。

        3)平面波导馈网:前文中所提到的子阵列的输入端口与(由波导,GGW,或者SIWs)构成的平面馈网相连,两个设计在不同层的平面馈网被适用于双极化阵列。由于其低剖面特性,包含H面T型功分的馈网被广泛应用在线极化阵列中。然而,当双层的平面OMTs被使用时对双极化辐射的所需的同相激励不容易被两个H面的波导馈网实施。额外的垂直互连和180度的相移结构被克服这个难题。但阵列的带宽很容易被他们所影响。最近,由双极化所分享的平行SIW馈网在[27]中被调查,23%的相对宽带宽可以被充满,但是馈网的基质层将提升阵列的尺寸。与此同时,E面波导馈网的使用是另一种对双极化阵列的同相激励,它们通常和子阵列的3D OMT相连接。然而,由于复杂的多层结构,阻抗匹配之间的截止和生产的可能性将被制造,这导致了对大多数设计的限制带宽在20%左右。

        根据以上讨论,可以发现毫米波双极化阵列受限于在线极化阵列中没有被考虑的几个因素。同时提升馈电腔体,模式分离器和平行馈电结构的方法对于高增益宽带双极化阵列的设计十分重要,其在文献中很少被提及。

        在本文中,在(DMLS)直接金属激光烧结(一种金属3D打印技术)的帮助下,一种Ka频段的高增益宽带双极化天线被提出。对于2x2的双极化子阵列一种新型差分馈电方法被提出,其不仅具有宽的工作频带,而且具有适用于3-D打印的紧凑尺寸。与此同时,在使用差分馈电腔体后,在以往设计中传统的工作为模式分离器的OMTs能在本工作中避免。通过这种方式,阵列结构能够被简化同时阵列的带宽更容易去增强。此外,考虑到3D打印技术丰富的自由度,两种包含H面阶梯波导的T型结的宽带平行馈网在本工作中被设计,其能直接于子阵列连接。此外,载有一种轻重量的自支持几何结构的3D打印宽带双极化磁电偶极子被研究作为辐射单元。所提出的馈网和辐射结构的联合开辟了一种增强毫米波高增益双极化天线阵列的新方法。

        文章架构如下。第二部分调查了宽带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子阵列。第三部分揭示了阵列的几何形状并研究了馈网的特性。第四部分讨论了实测结果。第五部分给出了简单的结论。

        第二部分:宽带双极化子阵列

        一种带有新型差分馈电方案的2x2双极化磁电偶极子的天线子阵列在此部分被提出,其几何形状如图1所示。四个带有轻重量的自支持金属结构的十字型波导馈电磁电偶极子天线被置于最顶层。十字型波导的最低端与方形空气填充的馈电腔体连接。不同于对双极化子阵列的已报道的馈电腔体,在图1中,腔体的十字型或者方型端口被两组坐落在颜色为绿色和蓝色的四个腔体边界所置换。通过这种方式,空气填充馈腔不仅可以作为两个极化的1分4功分,也是一个模式分离器。两个带有输入端口1和端口2的Y型功分被用于分别连接两对差分端口。在图1中定义的水平和垂直极化辐射能够分别被馈电端口1和端口2生成。此外。一个描红的垂直短端十字型波导被加载于馈腔的中心。受益于3-D打印技术,子阵列的结构能够成功地实现。此部分揭露了子阵列的所有部分的详细设计过程。

        A.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单元

        有着宽频带和稳定辐射特性的磁电偶极子天线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毫米波天线阵列的使用中。对于磁电偶极子的口径耦合方案起初基于SIWs,它现在已经被引入到3-D打印的波导馈电天线阵列中。

        在此部分,设计了一种3D打印的十字形波导馈电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天线,如图2所示。此天线从文献[44]中适用于3-D打印技术的天线魔改过来且保持了一个自支持的几何形状。然鹅,对于双极化激励的沿着x轴和y轴的几何对称在本工作中被实现。此外,此前未考虑的全金属天线几何形状的轻质量在此被处理。如图2所示,四个边长为l_{p}方形环代替了[44]中的贴片用来实现平面电偶极子,其同时与用一个高度为h1的L型垂直壁等效的磁偶极子相连接。与此同时,四个杆被添加在四个环的外角用来实现自支持几何形状。垂直壁,贴片,和杆的厚度被设为th。在x方向和y方向的四个环之间的空间为l_{gap}。通过以上调整,相比于[44]中的单元,天线几何形状的质量降低了30%

        有关于天线馈电,一个开端的(长为l1和宽为w1)的十字形波导被嵌入到边长为10mm的地面中间。由于缺少模式分离器结构,天线单元的隔离特性在此部分不能被估计。只有图2(b)中所示的垂直极化激励被考虑了。然而,两个极化之间的已经满足的双极化将在第二部分的C中被证实当馈腔被加载时,天线的详细尺寸在表一中被列出。

           表一 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天线的尺寸

参数h_{1}l_{1}l_{gap}l_{p}thw_{1}
1.76.222.70.61

        当所提出的3-D打印双极化波导馈电磁电偶极子的设计流程与[34]中所讨论的用于线极化设计类似,只有对天线特性的轻质量过程的影响在此被研究并简化。图3给出了所提出的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天线与[44]中的设计的输入阻抗的比较。馈电波导的尺寸l_{1}w_{1},天线的高度h_{1},以及两个天线辐射尺寸的平面尺寸l_{p}l_{gap}一致,并如表1所示。可以观察到,当文献[44]中的平面贴片和插入的梯形结构被置换为本设计中的方形环和垂直柱电和等效磁偶极子模式的谐振点轻微地向上移动。然而,稳定的实数和虚部接近于0的输入阻抗和波导阻抗,分别代表了大有前景的双极化磁电偶极子的阻抗匹配。

        如图4所示,所提出的天线(S_{11}小于-10dB)的仿真阻抗带宽为55.5%(从26.4GHz到46.7GHz),比之前的带宽略宽。与此同时,3D打印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天线的仿真增益随着频率逐渐增加,最大增益大于9.6dBi同时在工作频带内变化为4.3dB并且与[44]中的设计相比更加稳定。

        所提出的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单元在30,36,42GHz的仿真方向图如图5所示。在整个频带内的两个正交面上的单向辐射方向图是对称的。

       天线仿真的交叉极化小于-25dB.然而,不同于以往提出的磁电偶极子天线,在工作频带内的低频和中频频带内的E面方向图比H面方向图宽。为了揭示两个面上的方向图的不同的原因,在天线上所仿真的电流分布如图6所示。

可以看出,沿着与电偶极子单臂相连的两个垂直柱的电流流向与沿着与另一个电偶极子单臂相连的垂直柱的作用相当的电流异相。因此,从柱子上的电流的辐射在xoy面上彼此撤销,例如,天线的H面。然而,对于工作频带内的低频,天线的尺寸接近于半个波长,由柱子上的电流造成的积极辐射将在xoz平面实现,例如,E面,对theta从90度到270度了。从结果来看,E面的辐射波束带宽增大了。此外,与没有柱子的磁电偶极子的电流相比,可以发现由于柱子的影响,在低频或者中频,电极子没有被强幅度激励。

        B.空气填充差分馈腔

        双极化差分馈电方案的空气填充的馈腔在图7中被提出来由于其被限制的带宽,避免额外的模式分离器的使用,模式分离器会限制带宽。四个十字形波导作为输出端,对称地放置在腔体的顶层表面。很容易地,方形腔体的对称面能够被视为差分激励的电壁。因此,类似于[22]中的设计,从十字型腔体的中心的对称面的距离,命名为offset_{x}offset_y,将接近于半个导波波长来获得令人满意的阻抗匹配。在末端,引入了一个垂直的短路的十字形波导来增大腔体的等效尺寸,但是并没有增加其平面尺寸。通过这种方式,当腔体的阻抗带宽提高的同时可以保证输出端口间的可接受距离。

        边长为l_{c}和高为h_{2}的空气填充馈腔的几何尺寸如图8所示。两对长为l_{3}和宽为w_3的差分端口接近腔体的边界。四个边长为l_{4}w_{4}的虹膜被切角用来获得更好的阻抗匹配。此外,垂直短端的十字型波导的长为l_{2},宽为w_{2},高为h_{3}.所提出的馈腔的详细尺寸列在表2.

表2 所提出的差分馈腔的尺寸

参数h_2h_3l_2l_3l_4
1.41.112.46.60.5
参数l_{c}w_{2}w_{3}w_{4}
16.62.51.50.55

          为了揭示所提出的馈腔的设计考虑,对于三个腔体的谐振频率的分析如图9所示,其在水平面上的尺寸如表二中所给出的一致。腔体的输入和输出结构在分析中被省略了。由于魔改的差分馈电结构方案,只有六个谐振模式,例如TE_{120},TE_{320}TE_{140}模式在图10中被示出,并且其对应的TE_{210},TE_{230}TE_{410}在感兴趣的频带内被考虑。

        在图10中符号"+"和"-"揭示了腔体中的电场方向。

此外,在Ansys HFSS本征模求解器的帮助下,三个不同类型腔体的六个模式的谐振频率可以被计算。

        在图9(a)所示的没有装载短端波导的仿真结果被列在表III中。因为在图9(a)中方型腔的x方向和y方向的尺寸相等,因此,TE_{120},TE_{320}TE_{140}模式谐振频率和TE_{210},TE_{230}TE_{410}模式谐振频率相同。此外,对于在图9(b)和图9(c)中所示意的在表三中的谐振频率比如图11所示。

        对于不同尺寸短端波导的频率比的变化,包括h_{3},l_{2}w_{2},被研究了。请注意,当一个尺寸变化了,腔体的其他尺寸将会保持得与表二一致。

        短路波导的深度h_{3}对频率比的影响首次被分析,如图11(a)和(b)中所示。对于如图9(b)所示带有横向波导的腔体,TE_{120},TE_{320}TE_{140}模式谐振频率比几乎随着h_{3}的增长线性增长,同时其他三个正交的模式的频率比的变化相对很小。因此,其揭示了带有平行于x方向的加载波导的存在能有效提高y方向对于TE_{120},TE_{320}TE_{140}模式腔体的等效尺寸。另一方面。对于短路十字型波导。优于几何对称性,只分析了TE_{120},TE_{320}TE_{140}模式。可以观察到对于TE_{120}TE_{140}模式腔体的等效尺寸有效增大。然而,不同于图11(a)所示,对于TE_{320}模式,随着h_{3}的增长其频率比接近于1,这意味着TE_{320}模式腔体的等效尺寸对加载的十字波导不敏感。

        短路波导的长度l_{2}对频率比的影响,如图(c)和(d)所示。其对于谐振模式的影响和h_{3}几乎一致,但是敏感度更小。此外,w_{2}对于TE_{210},TE_{230}TE_{410}TE_{320}如图11(e)(f)所示意。然而,可以看到当w_{2}大于2.5mm时,随着w_{2}的增大,腔内TE_{120}TE_{140}模式的频率比轻微增加,这意味着更大的w_{2}对于增加腔体的等效尺寸没有帮助。

        

        基于以上讨论,可以证明,通过在装载短路横向波导,可以增加TE_{120},TE_{320}TE_{140}模式在纵向上的等效尺寸,同时额外的短路十字型波导是增加TE_{120}TE_{140}模式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等效尺寸。因此,带有短路十字型波导的空气填充差分馈腔的阻抗匹配特性被调查了。腔体的边长l_{c}被设为16.6mm,这保证了天线阵列设计的恰当的单元间距为8.8mm.此外,一种用于连接图8中的差分端口1,2的宽壁为7mm的宽带的E面功分器用于获得馈腔的反射系数,同时,差分端口3和4连接波端口进行仿真。如图12(a)所示,E面功分器的仿真S_{11}在感兴趣的整个频带低于-15dB,这保证了馈腔的可用带宽不受限制。此外,PML边界被设在腔体的四个十字型输出波导上。十字输出波导的宽壁被设为6.6mm来保证研究频带内的单模传输。

        带有变化尺寸为h_{3},l_2w_2短路十字型波导的馈腔的S_{11}如图12所示。图中腔体未标出的尺寸在表II中示出。如图12(a)所示,对于h_{3} = 0mm(意味着没有十字型波导的腔体),S_{11}小于-10dB的频带低端约为31GHz,这就造成了相对小的offset_xoffset_{y}在低频不能满足所需的阻抗匹配。此外,尽管在高于34GHz的频带范围内能实现较好的阻抗匹配,在这些频率下,由于单元间距显著大于一个波长。此外,随着h_{3}的增加,良好的S_{11}阻抗带宽的低端移动到了更低的频带。可以观察到TE_{320}TE_{140}模式的谐振点也往下移了,并且因此,当h_{3}增加到1.5mm时阻抗带宽的范围下降到39GHz附近。因此,在本设计中,h_{3}最终被设为1.1mm。另一方面,类似于图11(d)和(f)中的分析一样,l_{2}w_2对馈腔的S_{11}影响很弱。通过适当地调整它们,整个频带的高频部分的阻抗匹配可以轻微地提高。

        最终,可以得出结论:为了良好的辐射性能,所提出的馈腔的平面尺寸应主要由所需的单元间距决定。然后,在加载的短路十字型波导的作用下,腔体的等效尺寸可以灵活地调整来实现很宽的工作带宽。在腔体边上切割的虹膜也有助于阻抗匹配。如图12所示,使用所提出的双极化差分馈腔可以实现超过40%的仿真阻抗带宽,与已经报道的用于毫米波高增益双极化阵列的馈腔和独立模式分离器相比,有着显著提升。

        C.子阵列性能

考虑到第二部分B模块的差分馈电的优点,其克服了双极化子阵列由模式分离器造成的带宽限制。此双极化子阵列可以通过使用两个E面波导功分器激励,如图1所示。上层的功分器1用于激励垂直极化,下层的功分器2用于激励水平极化.它们的详细尺寸如图13所示。

        考虑到与阵列的平面馈网连接的便利性,一个弯折波导被添加到功分器1来作为两个子阵列输入端口间的弥补。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很宽的工作频带,锥形波导被引入到两个功分器之间。两个相邻波导的金属壁尺寸的厚度被设置为1mm,这对于3D打印的过程十分健壮。功分器的最终尺寸总结在表4.如图14所示,对于反射系数低于-10dB的重合的阻抗带宽通过功分器可以达到(27.5-45GHz)(48%)。值得一提的是,与图12(a)相比,功分器的仿真S_{11}低于28GHz.如第三部分A模块讨论的一样,对于双极化子阵列的两组彼此正交的输入的空间被限制在一个平面内。

        通过联合功分器,差分馈腔和磁电偶极子单元,可以分析2x2双极化子阵列的工作性能。图15给出了子阵列的仿真S参数。仿真的反射系数低于-10dB的阻抗带宽为31(28.2-38.4GHz),验证了差分馈腔对于双极化阵列设计的带宽提升的有效性。此外,两个输入端口之间的隔离在宽带范围内优于45dB,这也得益于差分馈电方案和两端口之间物理隔离。

               所提出的子阵列的仿真双极化增益结果如图15所示,彼此之间都很连续。结果在整个工作频带内对于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分别优于16.4dBi和16.3dBi,变化范围分别为4.5到5.1dB.可以看到在34GHz左右的频带范围内增益逐渐减小。

        

        对于所提出子阵列的30,34和38GHz仿真单向辐射方向图如图16所示。由于子阵列在x和y方向的几何形状对称性,对于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的辐射方向图彼此间几乎一致,但是共极化和交叉极化互换了。此子阵列的后辐射和交叉极化在整个频带内分别低于-18dB和-35dB。此外,对于34GHz频点上的辐射方向图,H面上的波束宽度比E面上的波束宽度要宽,这也解释了在带内增益减少的原因。

为了探究辐射性质变化的原因,沿着馈腔和沿着绿线的仿真电场分布如图17(b)所示并总结在图17中。可以看出在34GHz处有着相当可观幅度的TE_{320}模式被激励了,其干扰了整个馈电口径的相位分布。不同于在27GHz和37GHz几乎同相的分布,接近腔体中心的横跨馈电口径的一半部分有着60度的相位领先。另一方面,当端口1被激励时子阵列口径上的仿真辐射场的交叉极化部分如图18示意。与在30GHz和38GHZ的分布相比,在34GHz处沿着x方向的辐射口径边缘中心部分要显著地更强,这就揭示了子阵列的H面有效口径尺寸在34GHz处减小,不寻常的电场分布带来的相位差增加了H面的波束宽度同时减小了子阵列的增益。

        抑制不期望的模式的方法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研究。然而,它不会显著影响所提出的设计的带宽性能并且将在第四部分说明,良好的辐射特点可以在双极化阵列中的整个频带实现。

        

第三部分 宽带双极化磁电偶极子阵列

        所提出的用于双极化子阵列的差分馈电方案的宽带宽的优点已经在第二部分被证实了。使用2x2的磁电偶极子子阵列,一种8x8的ka频段的宽带双极化天线阵列在此部分被设计,其整体结构如图19所示。阵列的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辐射由图20中两组平行的名为馈网1和馈网2的H面波导馈网所激励。

        A.馈网

        在[34]中被报道的H面阶梯波导T型结被用来构建输入端口彼此正交的馈网1和2,有着宽带宽和低剖面的优势。补偿的纵向口径在每个馈网的短路端被切角,这不仅保证了独立频率的同相输出,而且保证了独立地平行两组子阵列的输入的结构。此外,为了连接馈网1和2的输出端和子阵列的输入端,纵向方向上两个馈网之间的阻碍应该被避免。在末端,如图20所示,上层的馈网保留了平行H面波导馈网的传统拓扑,同时对下层馈网1的拓扑进行了调整。首先。馈网1的第二级T型结的输出臂被适当地延长了。与此同时,子阵列的相邻功分器1沿着y轴相对的方向弯折。通过此方式,在子阵列和馈网之间的两组互连可在同一平面实现,同时彼此之间没有阻碍,如图20所示。第二,输出臂的延伸导致了层内没有空间来放置馈网的输入端口。因此,两组之字型波导被引入来把馈网1中的第四级T型结移动到更低一层。

        带有尺寸的阶梯式波导T型结和之“字”型波导的几何尺寸如图21所示,同时两个馈网的尺寸最终值列在表4。如图22所示,两个馈网的阻抗带宽为(输入端口反射系数低于-20dB)(28.1-41.7GHz)(39%)和(26.7-41GHz)(42.2%).以上结果可以证实通过联合使用两个堆叠式的H面波导馈网,对于两个极化所需的宽带同相激励。对于大多数设计所需的额外互连不需要,并且紧凑的整体结构很适合3-D打印。

        B.3D打印的轻质量样品

        在阵列中的空心结构的额外支持结构必须避免,因为它们在后处理的过程中没法避免。对于带有两组正交馈网的双极化阵列,通过使用以往的带有45度倾角的的打印方案,自支持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模型的放置朝向被小心决定,如图23(a)所示,其中在阵列几何形状的对角方向和水平面之间的倾角被设为54.7度来避免不想要的内部支持。与此同时,图23(b)用于每个天线单元中的红色区域被首次打印用来保证十字型馈腔的稳定性,并且在后处理中被导角。最终,通过联合增材技术和传统的减材技术,所提出的宽带双极化磁电偶极子阵列能够被成功制造。

        除了自支持需求之外,轻质量的方案也对3-D打印的设计很有价值。受益于3D打印在建造复杂的3D结构的独特优势,带有0.8mm的薄厚度的金属壁可以被实践用于多层的阵列形状。在阵列的波导结构之间的小间隙间残留的打印粉末可以在后处理过程中清理。通过这种方式,所提出的整体尺寸为76x76x23mm^3的阵列形状实现了108g的质量,这比用传统减材工艺的体积形状要轻65%。

        打印出的阵列样本如图24所示,其有着两个标准的WR-28波导法兰作为输入。一种由E0S GmbH公司支持的商用的3-D打印技术被用于阵列制造。铝合金AISi10Mg粉末被选为打印材料。

第四部分 实测与分析

        打印的样本被实测用于验证所提出的毫米波宽带双极化磁电偶极子阵列的工作特性。一种Agilent 矢网 E8363C被用于测试阵列的S参数。辐射特性在一个远场微波暗室中测量,阵列增益与一个Ka频段的标准增益喇叭对比计算。

        A.S参数

        此双极化磁电偶极子的实测与仿真S参数如图25所示。实测和仿真的阻抗带宽(S_{11}<-10dB)为26.3%(29.1-37.9GHz)和31.5%(27.5-37.8GHz)同时阻抗带宽(S_{22}<-10dB)为30.2%(28.7-38.9GHz)和31.5%(27.8-38.3GHz).显然,在用于子阵列,紧凑馈网和双极化磁电偶极子的差分馈电方案帮助下,可以实现一种提升带宽的双极化阵列。与此同时,天线阵列在整个宽的工作频带内两个端口之间具有高于36dB的实测带宽。为了简化过程整个频带内仿真的小于-40dB的S_{21}在图25中被省略。此外,通过细致地分析所生产的样品,可以发现天线单元的打印尺寸在0.2mm到0.3mm之间,略高于设计尺寸。因此实施了对于修正尺寸后的阵列仿真,S参数如图25所示。可以看出在仿真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B.辐射方向图

        在端口1激励垂直极化和在端口2激励水平极化的3D打印宽带双极化阵列的实测和仿真辐射方向图在图26中被分别示出。此外,带有修正尺寸的阵列的仿真辐射方向图也在图26中被示出。可以看出实测和后仿真之间的吻合。在整个频带内阵列的辐射方向图都是对称和稳定的。对于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的辐射特性两个几乎一致,这是由于对两个极化的阵列的馈电和辐射结构的对称。此外,阵列的后辐射低于-30dB,同时实测的交叉极化几乎低于-30dB.

        由于带有自适应贴片的磁电偶极子单元在频带内的中低频在E面上的宽波束宽度已经在第二部分模块A被讨论了,E面在低海拔角度的副瓣与H面的相比要更高,如图26(a)和26(b)所示。另一方面,在34GHz附近不期望的TE_{230}或者TE_{320}的激励扩展了子阵列在H面上的波束宽度,这一结果已经在第二部分的C模块被揭示,这就导致了如图26(b)中所示的在33GHzH面方向图的更高副瓣。以下部分将讨论,它同样也可影响阵列的增益性能。

        C.增益和效率

        图27给出了所提出的双极化天线阵列的实测和仿真增益和方向性,两者吻合。对于端口1激励的水平极化,实测和仿真增益分别为27.8dBi和28.2dBi并且在整个频带内变化范围为3.5dB.与此同时,对于端口2激励的垂直极化,实测和仿真增益分别为28.3dBi和28.5dBi并且在整个频带内变化范围为4.4dB.实测与仿真之间的差异部分由实测容差和天线测试时的实测设置的可能影响造成。另一个原因应该是由3D打印阵列的内部表面粗糙度造成的额外损耗。根据以往的研究[31],3D打印结构的表面粗糙度接近于10\mu m.此后,Hall-Huray模型[44]可以被用于仿真模型中来估计表面粗糙度损耗,对于馈网1和2来说,分别为0.89dB和0.68dB.所得的后处理增益曲线如图27中所示。与实测结果相比可以看到吻合度有很大提升。此外,在馈网1中的更长的传输路径也造成了水平极化比垂直极化的轻微的更低的增益。此外,从图27中可以看出阵列的增益在34附近减小,这是由于在第三部分C模块和第三部分B模块中分析的TE_{230}TE_{320}的影响。

        所提出的阵列的口径效率在工作频带的主要部分为70%。然而,由于馈腔内不期望的TE_{230}TE_{320}的影响,当频率接近34GHz是口径效率下降到50%。实测的增益结果通过与仿真的方向性对比,可以估计阵列两个极化的辐射效率约为90%。这类似于以往的Ka频段的8x8的相同尺寸的3D打印天线阵列[34]

        D.对比和分析

         所报道的毫米波双极化高增益天线阵列的详细结构和工作特点被总结在表4中与本工作对比。受益于于宽带辐射单元和馈网联合的差分馈电方案,带宽提升可以由所提出的毫米波阵列实现。这中差分馈电的方案于[20]和[22]中的结果相对比有着很高的隔离度。此外,在[20]和本工作中,可以实现高增益和辐射效率性能。此外,多层的空气填充阵列几何形状在3D打印技术的帮助下可以整块实现。

        第五部分、结论

        此带有空气填充的波导结构的宽带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天线阵列在Ka频段被提出实现。通过引入差分馈电方案和在方形馈腔上加载短路十字型波导,不需要额外添加在传统的双极化子阵列中的模式分离器结构并且良好的阻抗匹配对应的腔体的平面尺寸也能实现小型化。从结果上来看,所提出的空气填充差分馈腔可以同时实现宽频带和紧凑尺寸。此外,在平行H面波导馈网的双层几何形状的实现,不仅保证了宽带特点而且保证了直接集成的简易性。此外,设计了波导馈电宽带双极化磁电偶极子作为辐射单元。在金属3D打印技术的高自由度的使用下,一种轻质量和紧凑的结构通过包含所提出的天线单元,馈腔和馈网的8x8的双极化阵列实现。除了提升了带宽之外,其令人满意的双极化高增益的单向辐射同样被证实了。所提出的新型馈电方案和天线阵列将对于毫米波极化分离应用具有很大价值。

        

        

  • 21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