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啦31》-电流拥挤效应对深紫外发光二极管光电性能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深紫外发光二极管(DUV LED)中的电流拥挤效应,该效应影响器件的光电性能和寿命。通过优化电极形状和设计内嵌PN结的器件结构,可以有效改善电流分布,提高DUV LED的性能。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本周《涨知识啦》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深紫外发光二极管中的电流拥挤效应。目前深紫外发光二极管(DUV LED)主要采用倒装结构来降低紫外光自吸收的问题,所以芯片的p-型电极焊盘和n-型电极焊盘只能制备在外延片表面的同一侧,常见器件结构及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由于电流扩展层(CL)的厚度远小于n型AlGaN层的厚度,所以CL层的横向电阻RCL大于n型AlGaN层的横向电阻Rn,也就是说电流J1通过p-型电极焊盘下方的路径时受到的阻力远小于电流Jn受到的阻力,导致器件内部产生电流拥挤效应, 即p型电极焊盘下方的电流密度大于靠近n型电极焊盘所在台面边缘的地方。此外,高Al组分的p型AlGaN材料的Mg杂质电离能较高,导致p-AlGaN区域的空穴浓度过低,降低了器件p型区域的电导率,进一步加剧DUV LED内部的电流拥挤效应。电流拥挤效应会使器件局部区域的载流子浓度降低,这就意味着注入到有源区中的电子-空穴对产生的辐射复合率降低,最终影响器件的发光性能。同时,电流拥挤效应还会增加DUV LED的正向工作电压,致使器件结温升高,造成效率衰减,影响器件寿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AlGaN基DUV LED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流J1至Jn代表从p型电极焊盘到n型电极焊盘的电流传输路径。
为改善电流拥挤效应,需要使电流在整个器件中均匀扩展,这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法:
一是通过优化电极几何形状(例如采用X型电极、H型电极和叉指电极等图形化的电极),改变电流传输路径,参考图2;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