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项 | 树莓派5 | 树莓派4 | 主要差异 |
---|---|---|---|
CPU架构 | 四核 ARM Cortex-A76 架构,主频 2.4 GHz | 四核 ARM Cortex-A72 架构,主频 1.5 GHz(可超频至 1.8 GHz) | 架构升级至 Cortex-A76,IPC 性能提升约 30%,综合性能提升 2-3 倍 |
GPU | VideoCore VII,主频 800 MHz,支持 OpenGL ES 3.1、Vulkan 1.2 和 HDR 显示 | VideoCore VI,主频 500 MHz,支持 OpenGL ES 3.0 | 图形性能提升 50%,支持现代图形 API 和双 4K@60Hz 输出 |
内存 | 2GB/4GB/8GB 标准版,新增 16GB 版本(需特定型号) | 2GB/4GB/8GB 可选 | 树莓派5支持更高容量内存,LPDDR4X 4267 MT/s 带宽提升 113% |
存储 | 支持 PCIe 2.0 x1 接口,可外接 NVMe SSD(需 M.2 HAT+配件) | 仅支持 microSD 卡 | PCIe 接口实现高速存储扩展,NVMe SSD 读写速度可达 3500 MB/s:cite[4]:cite[6]:cite[8] |
系统支持 | Raspberry Pi OS(Bookworm)、Ubuntu、Windows IoT,优化新硬件驱动和 AI 框架 | Raspberry Pi OS(Buster、Bullseye、Lite/Full)、Ubuntu、LibreELEC 等 | 树莓派5和4的系统相互不兼容 |
连接性 | - 2×USB 3.0(5Gbps) - Wi-Fi 6、蓝牙 5.2 - 双 HDMI 2.1(4K@60Hz) | - 2×USB 3.0(共享带宽) - Wi-Fi 5、蓝牙 5.0 - 双 HDMI 2.0(4K@30Hz) | USB 总带宽翻倍,Wi-Fi 6 延迟降低 75% |
扩展接口 | - PCIe 2.0 x1 接口 - 双 MIPI 收发器(兼容摄像头/显示器) - 电源按钮 | - 单 MIPI 接口(22针排线) - 无电源按钮 | 新增 PCIe 扩展能力,MIPI 接口更灵活,支持双摄像头/显示器 |
适合应用领域 | 机器学习、4K 流媒体、游戏模拟(PS2/GameCube)、高性能 NAS、AI 开发 | 基础编程、家庭媒体中心、IoT 传感器控制、轻量级服务器 | 树莓派5适合高负载场景,树莓派4满足日常轻量需求 |
功耗与散热 | 典型负载 6-7W,需主动散热(官方推荐散热器) | 典型负载 5-6W,被动散热即可 | 树莓派5功耗更高,但 RP1 芯片优化了电源管理 |
价格(4GB版) | 约 60 美元(国内溢价较高) | 约 35-45 美元 | 树莓派5性能提升显著,但需考虑散热和扩展配件成本 |
关键升级总结
- 架构与性能:Cortex-A76 + VideoCore VII 组合实现 2-3 倍性能飞跃,支持 Vulkan 和 HDR。
- 扩展性革命:PCIe 接口首次引入,支持 NVMe SSD 和显卡扩展,突破存储与图形瓶颈]。
- 专业场景适配:16GB 内存版本和 MIPI 双接口设计,满足 AI 训练、工业视觉等需求。
- 用户体验优化:内置电源按钮、风扇接口、RTC 时钟,减少外接配件依赖。
选购建议
- 树莓派4:适合预算有限或轻量级应用(如智能家居中枢、入门编程教育)。
- 树莓派5:推荐给需要处理 4K 视频、3D 游戏模拟、多任务开发、机器学习等高负载场景的用户。